《二泉映月》網絡課教學設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71《二泉映月》網絡課教學設計
《二泉映月》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
它生動地記敘了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文章真摯感人,曲子所表達的意境和內涵豐富,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酷愛音樂、敢于同命運抗爭的精神。課文內容真摯感人,語言生動優美,意境高雅深遠。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一是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二是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詞句的意思,學會欣賞、感悟課文的精彩語段;三是引導學生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但是,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小學生來說,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怎么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成為本課的設計理念。
一、教學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
1、通過校園網、互聯網自主查尋收集資料,了解有關阿炳曲折身世、情感經歷及《二泉映月》創作環境、創作過程、曲風、表達情感等方面知識。
2、利用網絡進行拓展性學習,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民樂及二胡曲的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二泉映月》網絡教學,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網上閱讀能力,想象推理能力和歸納抽象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對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的理解,感知舊社會黑暗、封建的事實,使學生認識到今天社會的幸福。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興趣。
3、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網絡學習的興趣。
4、培養學生能積極利用電子舉手和學生、老師交流,積極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二單元《二泉映月》一課。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詞句的意思,學會欣賞、感悟課文的精彩語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民間藝人阿炳創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學習他敢同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與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
解決措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教學對象分析
小學生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對于阿炳及《二泉映月》創作背后這未知的故事有著非常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阿炳生活在新舊社會交替時期,學生對他生活時代的環境有關知識知之甚少。他們對音樂的認識、對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認識基本來自于課本,缺乏全面、完整的認識,缺乏生活體驗。
課本中有關阿炳和二泉映月的知識介紹得并不多,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課本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也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這也促使教師不能不引導學生走出課本,去尋求更廣的知識空間,而網絡為學生的拓展性學習開辟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