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5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學過或看過許多神話,如《西游記》《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燦爛豬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虛構的,但為什么還喜歡看,還那么吸引人呢?
歸納:就以《女媧創造人類》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著一種喜悅感。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二是女媧創造人類成功的高興、安慰與滿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媧這個核心人物變得非常鮮明:她是神和人的結合體。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備的非凡創造力,也有人類的許多美好品質,如質樸、勤勞、充滿活力和智慧等。從中我們也明白神話故事的情節是虛構的,但又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這種大膽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神話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為它文學性、藝術性、趣味性、思想性強,對我們有教育意義。
五、跳出課文,展開想象
1我們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見多識廣的基礎上的,我們要不斷地提高想象力,就要不斷擴展自己的視野。讓我們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表現遠古近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關于人類的起源還有一些美麗的傳說,課外去找一找,讀一讀。教師推薦閱讀《伊甸園里》,請同學們說說同樣是神創造人類的神話,中西方有沒有區別。
2神話既然是表現遠古人民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對它的故事情節進行大膽的改造,請對課文的某一部分進行合理的想象,或許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指名交流自己的想象。
3課文是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讀一讀《風俗通》中的原文。思考: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附:板書設
第三十一課: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或掛圖、小黑板,搜集唐代詩人王昌齡、南宋詩人陸游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塞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讀詩,能夠使我們的生活浪漫多彩;讀詩,能夠把我們帶入古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F在,讓我們到古代多事的邊塞去看看吧!
2課件播放:古代戰爭場景。學生在觀看錄像后自由談感受。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破題而入,簡析背景
1讀詩題。告訴老師,詩題中的“塞”指什么?從詩題中你知道這首詩應該是寫什么內容的嗎?
2簡單介紹邊塞詩。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王維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生活,后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在邊塞詩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眾多的邊塞詩,我們今天學的王昌齡的《出塞》是眾多邊塞詩中的極品,被尊為唐代七絕的壓軸之作。
3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此而常常入侵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