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一
師指點:對,人死也要死的有價值!
還有嗎?還從哪些詞體會到什么?(一定要:決心之大,態度堅定)
指導朗讀:司馬遷的這段內心獨白,你們體會的很深刻,也一定能夠讀好,試著讀讀看。(各自練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2、 是啊,人面臨絕境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么頹廢,從此消沉下去;要么發憤,努力振作起來,而司馬遷選擇了后者!從起初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到下定決心發憤寫《史記》,司馬遷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同學們,讓我們聯系上文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除此之外,司馬遷還會想些什么?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3、交流:
a、 我的父親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皇帝到漢武帝這26XX年間的歷史,他老人家臨終囑托我一定千萬不要忘記他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現在史書還沒有完成,我怎么能死呢?將來我怎么去面對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司馬遷父親的臨終囑托,誰來讀讀?
相機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司馬談是怎樣說這番話的?(淚流滿面,拉著兒子的手)為什么?
還有要補充的嗎?(千萬不要:千叮嚀,萬囑咐,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指導朗讀:父親對司馬遷寄予了無限的期望,把你們所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指名讀、范讀)
b、 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鄉親們給我講述了許多古代英雄的故事,那時候我就立志要象他們學習,現在我遇到一些困難,怎么能輕易退縮呢?要是這樣我的人生也太沒有價值了!跟古代英雄相比我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
c、受父親的影響,我努力讀書,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而且父親留下來的史料我也進行了整理,如果現在我死了,這番心血不就白花了嗎?
4、老師真高興,看來同學們是真正的讀懂課文了。
引讀—— “想到這里,……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5、出示:插圖“司馬遷在獄中寫史記”
你們能不能看著這幅插圖說說司馬遷受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說)
大家觀察得真仔細,想得好,說得也很棒!
6、過渡:后來啊,漢武帝終于意識到對司馬遷的刑罰過重,宣布他出獄,任中書令。從此,司馬遷繼續發憤著書,引讀——
講解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這段話你們是怎樣理解的?
(XX年、52萬字)再給大家提供一個數字:“60”,司馬遷到60歲才終于完成了這部巨著。
(“輝煌巨著、前無古人的著作”,)相機理解“前無古人”,
2、《史記》對后人有哪些影響呢?課前老師找到了一段有關《史記》的影象資料,請認真看,仔細聽:多媒體出示“介紹史記的價值”
這部前無古人的巨著,幾乎——引讀“耗盡……”
(加點“耗盡、畢生、生命)
3、 老師從網上找到了這樣一段文字,(補充介紹):司馬遷曾經在給任安的信中以無比激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心郁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大膽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還不加掩飾地流露了對漢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滿。信中還委婉述說了他受刑后“隱忍茍活”的一片苦衷。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司馬遷所忍受的屈辱和恥笑,絕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條非常堅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價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記》的寫作,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終于實現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