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竇桂梅與主題教學》有感--一為
為了能從同輩人中脫穎而出,她主動請領導聽課、評課。一般老師都不愿上公開課,不自信、怕麻煩,竇桂梅卻主動爭取上公開課,讓大家對她一起評頭論足。直到今天,竇桂梅在她的示范課后,在網絡空間,還是專注地接受來自不同人、不同角度的批評,并且心存感激。
更多的時候,她是沉靜的,甚至是寂寞的。讀書明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講臺上的靈動,正是燈下的沉靜。今天她所謂上下左右關系復雜,一天到晚事務重,但仍然在讀書。她說,讀書是一個教師的內功,是一個教師的本份。幾年來,她的閱讀量達300萬字,記下了2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500多萬字的文摘卡,寫下了10萬字的教后感,聽了校內外1000多節課……青燈如豆,書疊千山,那一個個日夜,給予她的是最為充實而快樂的享受,她一點點營造著自己的理想,從一個山區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為一代名師。
竇桂梅的成長告訴我們,她并無卡里斯瑪的鬼魅之力,她是一個本份的教師,也在盡一個教師的本份,她的起點并不高,基礎也不厚實,如同我們大多數的語文教師。她的快速成長,源于她的自立,自覺和自醒。竇桂梅的成長告訴我們,正確的信念就是穩定的動力,教師的自我專業追求如果內化為信念,就不會被消除,從而形成堅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擁有它,生命的種子就會迸發無限潛能,生根、發芽、開發、結果,從而結出豐碩的果實。
讀完全書,除了由衷的敬仰之外,還平添了很多很多的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