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樹瀑布教學實錄
師:這還差不多(邊修飾后一學生所畫圖邊講解),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織布機織出的寬幅白布,到這兒折疊一下,到這兒又折疊一下,一共折疊了三次。而廬山瀑布呢?是“飛流直下三千尺”(邊說邊畫出簡筆畫)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下。
生:(讀略)
師:“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這樣的情景,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生:氣派。
生:壯觀。
生:(……)
師:“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這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生:優雅。
生:浪漫。
生:(……)
師:這一句話,是壯觀與浪漫的結合,寫的太美了,讓我們再用新的讀一讀,感受它的壯觀與浪漫吧!
生:(讀略)
師:剛才我們用心看了瀑布,感受了它的壯觀與浪漫,讓我們再用心去聽聽它的聲音吧!
(出示句子:剛進入黃果樹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
生:(自由讀)
師:為什么同一個瀑布發出的聲音,作者會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因為作者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聽到的瀑布的聲音也不一樣。
師: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瀑布不同的聲響吧!
生:(讀)
師:我們剛才用心聽了瀑布的聲音,用心看了瀑布的形態,有沒有發現這五句話作者用的是同一種修辭手法?
生:這五句話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
師:其實,作者為了把這篇文章寫好,還用了其他一些巧妙的修辭手法,請把課文瀏覽一遍,看誰最先找出來。
生:我發現“坐在水邊一塊巖石上,離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間只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這句用了夸張的手法。
生:我發現“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長,但遠比它寬”這句用了對比的手法。
……
師:還有一種修辭手法大家沒找出來,請看這一段。(范讀最后一節)這一段好像沒有瀑布聲音的描寫,也沒有形態描寫,它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沉默,無人舉手)
師:知道徐霞客是什么人嗎?
生:明代一位大旅行家、地理學家。
師:大旅行家都是干什么的啊?誰來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生:游山玩水。
師:(笑)雖然不準確,但也差不多。
生:走南闖北。
師:(點頭)
生:見多識廣。
師:是啊,我覺得做什么家都不如做旅行家來的舒服,你看整天走南闖北,游遍名山大川,真是見多識廣。可能在我們眼里美不勝收的櫻花園,他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瞧。(生笑)可就是這樣一位大旅行家,在黃果樹瀑布面前也只能(做聆聽狀)
生:凝神締聽。
師:他已被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完全(沉醉狀)
生:沉醉了。
師:此時無聲勝有聲,看來黃果樹瀑布實在是太美了,想知道這是種什么特殊的修辭手法嗎?想的話請看黑板。(板書:襯托)
師:作者運用了這么多的修辭手法,成就了《黃果樹瀑布》這篇美文,同時把黃果樹瀑布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想欣賞一下黃果樹瀑布嗎?(播放黃果樹瀑布錄象片段,約兩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