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 案例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課文著重介紹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筑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課文條理清楚,語言平實,描寫細致。但與我們這兒的小學生來說,缺乏與文本的共鳴。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怎樣讓學生也能真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讓學生在熟悉說明方法的同時也能由衷地為古埃及人民的智慧所傾倒,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片斷描述:
細讀課文,體會金字塔的宏偉而精巧
1.看來,埃及金字塔傲對碧空的宏偉氣勢和建造工藝的精巧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我們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細細地觀賞、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獨特魅力。請同學們細細閱讀課文的第三小節,你從哪些詞句讀出了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
2.生自由讀書,寫寫劃劃。
3.交流:
1)媒體出示:“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四十層高的摩天大廈”。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學們想象得出嗎?我們教學樓有多高?
b 金字塔實在是太高了,需仰視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該怎樣讀出這種感受呢?
c 請你再仔細讀讀這句話,想想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有這樣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方法,把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拉近了距離,對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體出示:“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連刀片都插不進去。(師生合作朗讀)
4.如此宏偉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來的呢?關于這方面的傳說有很多,據說它是這么建造的:
1)媒體演示古埃及人民壘石頭的情景。
2)讀讀第四小節,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
教學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說明文,讀完全文,可以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更由衷地敬佩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一、媒體導入,讀文質疑
課文的第一節有總括全文,輻射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揭示課題后馬上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圖配埃及的古典音樂來引起了學生的閱讀第一節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讀了第一小節后還想要知道什么?讓學生質疑,學生相繼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錐形是怎樣的形狀?”“為什么說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為什么金字塔會舉世聞名?”這些問題對全文呈現出一種包舉之勢。我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充分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想邊劃,獨立自主地探究和解決問題。
二、存疑讀文,理解課文
隨著初讀感知任務的完成后,直奔文章的重點段落來理解:(1)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2)理解如此宏偉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起來的。第三節它以胡夫金字塔為例,向我們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在理解金字塔的宏偉時,我抓住“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當與40層高的摩天大樓”這句話,著重理解“相當于”聯系生活經驗,用教學樓的高來想象金字塔的高,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具體的表象,使金字塔的高、宏偉在學生頭腦中鮮活起來。另外,我又將學習語言表達與感悟語言結合,通過學生的讀與教師的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一個練習,來學會運用這些方法,突破重點。在理解古埃及人民勤勞和智慧時,我用多媒體影象資料與文字材料相結合,引起學生的思考,想象奴隸的艱辛,感受工程的浩大,在情感上深深地震撼學生,再讀最后一句時,學生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被激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