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瑣記
嗨——!既然被我遇上了,我怎么能輕易放棄:“那咱就不談作者的事。你能和我談談這篇文章嗎?”他稍稍放松了警戒,真的和我談起了《秦兵馬俑》這篇課文的構思、創作、修改、定稿……娓娓道來。那對原文的引用與闡釋絕非是一個簡單的閱讀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一個遠方突然“襲擊”電話咨詢者所能談及的。我自然是步步相逼。最后楊校長不得不謙和地說:“智慧是大家的,我只不過執了筆而已。”——哈!有門!
找著了門,打開了門,我就可以得寸進尺了:“楊校長,我想提一個很過份的要求,不知可否?”
“你說吧,只要我能幫上忙的,你盡管說!”電話那端毫不猶豫的回答使我信心更足了。
“你能在明天的課堂上與我的孩子們來一次對話嗎?”我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預謀。
有一兩秒種的停頓,得到的是很干脆的回答:“好吧!答應你!好你個紫雨,資源開發到我這兒來了!”
可以想像掛了電話后我的那份興奮,拍著腦袋直夸自己:“嗨!你還真行啊!”
四月十四日,一節我(相信包括絕大多數教師在內)從未上過的一種不能說不有點另類形式的第一范文教學上演了。“同學們,我今天不僅給你們帶來了這些兵馬俑的模型工藝品,更有一份你們誰也想不到的禮物。”我故意停頓了一下,欣賞著孩子們那滿臉的期待。
“今天,我們可以和《秦兵馬俑》的作者通一次電話!”
驚訝!猜疑!發愣!確切地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歡呼:“吔——!”
于是我打開第九冊語文課本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九)》的插圖中讓孩子們認識一下楊校長。聽完我對楊校長簡單的介紹后,孩子們立刻議論開了:“嗨!發現秦兵馬俑的姓楊,這向我們介紹兵馬俑的也姓楊。”(后來和楊校長提及此話,他也風趣地說:“哎,你別說,以前倒真沒注意。看來咱老楊家和這秦兵馬俑真是有緣哪!”)
如何對話自然成了孩子們迫切解決的問題,很快他們提煉出幾個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一、您為什么要寫《秦兵馬俑》?二、你是如何寫成這么好的文章的?三、文章成功后的感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