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運用各種方法,掌握本課生字詞。
2、學會質疑。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獨特的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用心體悟事物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文配樂朗讀帶(或適合的音樂)、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揭題
同學們,繽紛多彩的大千世界多么美好。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一年四季變化無常的花草樹木,形形色色的人間萬象,多神奇。相信在你們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許多讓你們喜歡的事物。談談你們喜歡什么?(生各抒己見)
你們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今天,就要讓我們先一起去感受中國臺灣女作家張曉風對生活的喜歡和熱愛。
2 交流資料,了解作者
張曉風,女,作家。江蘇人,生于浙江金華。八歲后赴臺,畢業于中國臺灣東吳大學,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并曾一版再版,并譯成各種文字。作品富有人文精神,并蘊含愛國懷鄉情感。
二、檢查預習,自主質疑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如:遂、炫。說說識字方法,如“撤”換部首。
2、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交流質疑。
師引導生針對題目、詞、句和內容進行質疑。字詞生生互動解決。難理解的句子、內容可留到后面解決。素馨:素雅溫馨。
迭代:替換、取代
搖曳:搖蕩
炫耀:夸耀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脈絡
1、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想,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2、聽課文配樂朗讀后思考:
(1)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線索是什么?每個自然段有什么共同點?
每個段開頭都用“我喜歡”三個字領起下文,12個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書寫自己喜歡的情懷的?(先寫喜歡四季不同的景物,再寫喜歡自然景物,最后寫對社會生活的喜愛)
四、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感悟朗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試著讀出喜歡的心情。
(1)學生自己感悟,自己練讀。
。2)喜歡相同部分的同學自由組合,共同探討對相應部分的個人理解。一起練讀,互相指正,互相學習。
。3)全班交流
2、老師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讀出作者“喜歡”的心情。
(1)老師領讀。
(2)男女生對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課堂小結
作者按順序寫自己喜歡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寫喜歡自然景物,最后寫對社會生活的喜愛。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課文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作者喜歡哪些事物?
2、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喜歡之情。朗讀全文。
二、精讀課文,體悟感情
1 通過讀課文你們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