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半截蠟燭
(2)對詞語的理解。
小心翼翼: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在用來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度鎮靜。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了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課前可布置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過程可這樣安排:
首先,通過自讀自悟了解課文大意,知道“半截蠟燭”的重要性。
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課文脈絡,深入學習課文,可引導圍繞“蠟燭里的秘密是怎樣被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的”這一問題進行細讀、探究,體會人物語言透出的機智勇敢。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評價時,要引導學生注意到旁白語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氣,把課文讀好。在朗讀過程中感受劇本的特點,討論一下劇本和一般寫人記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讀懂課文后,可以組織學生演一演劇本,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把前邊學過的課文改編成劇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3.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兒童劇劇本,增加對劇本的了解和閱讀興趣。
四、教學案例
片段:
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
師: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聯絡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聯絡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脫口而出)是小女兒杰奎琳。
師:有不同的觀點嗎?
(學生開始沉思)
生:我認為杰克也有功勞。
生:還有母親呢。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是杰奎琳,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杰克、母親也功不可沒。同學們,要說服對方,就必須有充分的根據。想想,根據在哪里?
生:在課文中。
師:還需要全文逐字逐句讀嗎?(生搖頭)學習得講究方法。請大家快速讀相關的部分,找到需要的內容后,再仔細琢磨。同學間也可以商量商量。
(學生讀書、思考、討論)
生1:我認為成功應該是全家人的貢獻。你想,兒子杰克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樣“從容”,不就引起敵人的懷疑嗎?
生2:還有媽媽呢。她也是表現得那樣鎮定,一開始是“輕輕”把蠟燭吹滅。
生3:還有,一開始媽媽從廚房取來了一盞油燈,這樣,后面小女兒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蠟燭。
生4:我覺得還有一點不可忽視。課文最后說小女兒正當“踏上最后一級臺階時,蠟燭熄滅了”,多危險呀!那么是誰贏得了這一點時間呢?是媽媽。她在一開始就試圖用油燈替換蠟燭,輕輕吹熄了蠟燭。
師:大家前后聯系起來思考,非常好。我覺得我們還可以想得更遠一點。
生:兩個孩子都還小,在敵人面前為什么能這樣鎮靜呢?我想,那是在母親長期的影響下才能做到的。
生:再說,把情報藏在蠟燭里這個絕妙的主意本來就是母親想出來的。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沒有最后杰奎琳的靈活應變,后果不還是不堪設想嗎?能不能有一個恰當的說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為保住聯絡站作出了貢獻,小女兒杰奎琳起了關鍵作用。
生:聯絡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齊心協力的結果,小女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