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學建議(通用16篇)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
1、本課可采用“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想象場景,體會感情──感情朗讀,積累拓展”的基本過程組織教學。有條件的地方應盡可能收集與“開國大典”有關的材料,如《開國大典》等電影,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學生閱讀或觀看,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透過一個個場面,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去體會這種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材料,如上述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事例,讓學生對新中國成立意義有所感受。二是要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要注意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感悟人們的思想感情。如“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可扣住“直奔”一詞,“直奔”是什么情形?人們?yōu)槭裁匆幌禄疖嚲椭北紩䦂觯繌闹懈惺艿绞裁矗坑秩纭皟晒杉t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兩股紅流”、“流去”,“兩股紅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隊伍比成“兩股紅流”,并說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三是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會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要注意和想象場面情景有機結(jié)合,讀讀、想想、讀讀,在讀好一些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的基礎上,進而朗讀全段、全篇。還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調(diào)。從全課來講,感情的基調(diào)是興奮、激動、自豪,但各個部分的側(cè)重點不同,語調(diào)也略有變化,如第一自然段適宜用莊重而平直的語調(diào)朗讀。
3、感受毛澤東偉人的風采,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目標:
教學時,主要從二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感受。一是從人民群眾的表現(xiàn)中來感受。可以在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自豪感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從中還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三十萬人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領袖毛澤東的擁戴,同時也襯托出了人民領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寫毛澤東言行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在電視(影)、圖書中看到的毛澤東的形象,邊讀文中的句子邊想象,讀、想后討論: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課的生字較多,“擎”應讀“qíng”, 不要讀成“jìng”;“鈕”、“聶”的聲母是“n”,不要讀成“l(fā)”;“誕”,應讀“dàn”,不要誤讀為“yān”。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時,應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擎”、“瞻”。這兩個字筆畫數(shù)較多,可以從字意入手幫助學生加深記憶。這兩個字在田字格的擺法,教師也要指導,讓學生不僅能寫這兩個字,而且能寫好這兩個字。本課的生詞,可以分類解決。一類是專用名詞,如“典禮”、“電鈕”、“觀禮臺”,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這些詞語的意思,或者布置學生預習時查字(詞)典解決。另一類詞語,如“莊嚴”、“歡呼”、“四面八方”,可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解決。
5、課后安排了三道練習題:
第一道題提出了讀的要求,并要求學生想想課文的記敘順序,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以下的歸納供參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an門廣場舉行典禮。下午三點整,典禮開始,首先奏國歌,接著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國旗。升旗以后,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受檢閱的有海軍、步兵、炮兵、戰(zhàn)車、騎兵,還有人民空軍的飛機。閱兵式之后,開始游行。直到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天an門廣場。
第二題要求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們的心情,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第三題是背誦、抄寫,可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完成背誦、抄寫任務。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2
1、讀拼音,寫漢字: diǎn lǐ
( )xié shāng
( ) huì jí
( ) xuān bù
( ) diàn niǔ
( )zhān yǎng
( ) qí zhì
( ) xuǎn jǔ
( ) lǐng xiù
( ) xú xú shàng shēng
( )
2、用修改符號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錯別字:
⑴ 天an門廣廠估計可以融納30萬的群眾隊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生旗的時候,禮炮想起來。起出是全場素靜,到后來,每一聲炮響,全場就想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閱兵試完畢,已經(jīng)是傍晚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詞語的意思:
⑴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只奔(走向)會場。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比“走向”更能反映人們_____
___________的心情。
⑵ 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朝著)主席臺。
“投向”的意思是________,比“朝著”更能表現(xiàn)_______
_________的心情。
⑶ 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紅流”指_______,“流”比“走”更能表現(xiàn)_________
_____。
4、按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重新排列句子,把序號寫在括號里:
( ) 升旗的時候,禮炮響起來。每一響都是54門大炮齊發(fā),一共28響。
( ) 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
( )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
( ) 毛主席宣讀公告完畢,閱兵式開始。
( ) 主席臺設在天an門城樓上。
( ) 接著升國旗。
( ) 接著,毛主席在群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伯渠宣布典禮開始。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3
師:出示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齊歡躍起來。”大家細細讀讀《開國大典》里的這段話,休會體會句子意思,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景?
(生自讀、體會、想象)
師:誰把這句話讀—讀,其他人一邊聽一邊閉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指名朗讀句子,其他人閉目想象。)
師:誰說說,這宣告、這聲音傳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這聲音傳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飛揚,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大家敲著鑼,打著鼓,歡呼新中國的誕生,歡慶人民的解放。
生:這聲音傳到農(nóng)村,田間地頭,村前村后,到處鑼鼓喧天,人們都擁出家門,歡呼著,高喊著,一個個激動萬分,不少人高興得熱淚盈眶。
生:這聲音傳到學校,大家拿著鮮花,揮著彩帶,放著鞭炮,唱啊,跳啊,喊啊,好像要讓這個消息傳遍全世界。
生:這個聲音可能也通過無線電波,傳到了國外,國外的華僑聽到這樣的好消息也會高興得流眼淚的。
【教學收獲】
中國人民終于盼來了解放,迎來了新生,此時此刻,人們臉上的興奮,人們心中的激動,是再怎樣描述也不過分的。抓住了課文中集中表達人物情感的重點句子,借助想象,顯化形象,物化情感,從而使學生借助形象的畫面,深刻地感受了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豐富情感。
【發(fā)表評論】
這一個個典型的畫面,是學生在語言的作用下調(diào)用自己庫存的表象進行心靈重構(gòu)的結(jié)果,它帶學生走進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他們在感悟語言豐富內(nèi)涵的同時,開掘和提高了精神境界。這樣,學生就能較好的體會理解我們國家獲得解放后全國人民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了。(評論人:王曉英)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4
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大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我能寫出下列漢語拼音的漢字朋友
diǎn lǐ huì jí dàn shēng diàn niǔ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i
二、我能在括號里填上恰當?shù)脑~語
( )的掌聲 ( )地前進 掣著( )
( )的城樓 ( )地鼓掌 提著( )
( )的聲音 ( )地揮手 舞著( )
( )地宣告 ( )地高呼 探著( )
三、我能選詞填空
走向 直奔
1、早晨,我們背著書包( )學校。
2、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 )會場。
朝著 投向
1、王老師坐在主席臺上,( )觀眾點頭微笑。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 )主席臺。
仰望 看望 瞻仰
1、我們( )天空,尋找著那顆運行的衛(wèi)星。
2、我們到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遺容。
3、我到醫(yī)院( )生病的老師。
四、我能理解句子意思
1、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眾的_____感情。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投向”可以換成________,但“投向”更能反映人們______
毛主席的心情。
3、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臺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
“探著”的意思是_______,表達了毛主席對人民群眾______。
4、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紅流”是比喻_______,形象地說明了________。“流”是
_________的意思。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就熱愛學習。他頑強刻苦的學習精神遠遠超過一般人。
毛澤東同志酷愛學習,他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在湖南一師學習的時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對著窗前熹微的晨光,高聲朗讀英文或古典文學。等天大亮了,同學們都來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節(jié)課,他每天都抓緊課余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做好,然后就到閱覽室去看書或看報。晚上,學校規(guī)定的兩個小時自習時間,他總是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哲學、歷史、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書籍,邊讀邊做筆記,從不浪費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聽學術(shù)講座,有時還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師家里去請教學業(yè)。從不白白度過。
毛澤東同志不但抓緊時間讀書,而且讀得特別認真。凡是他自己的書,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點,有時還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萬字的書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寫了一萬二千多字的批語和提綱。許多地方都用黑紅顏色的毛筆加上圈點、單線、雙線、三角、*子等各種符號,標明書的重要之處,可見他讀書的態(tài)度是多么認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澤東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終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不但……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將第四自然段分為兩層。
4、把具體介紹毛主席認真讀書的句子用“──”畫出。
5、概括毛主席認真讀書的方法是( )和( )。
6、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5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理解重點詞句,提高閱讀能力;學習作者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國家創(chuàng)建時舉行的盛大典禮,標準著一個國家的誕生。
二、理解字詞
1、區(qū)別行近字:
澤( ) 設( ) 渠( ) 瞻( )
譯(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詞語:
迎風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讀課文,思考課文的敘述順序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敘述的:開國大典之前──大典進行中──大典結(jié)束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大典進行中”是全文的重點。這一部分又按大典進行的程序?qū)懥宋鍌內(nèi)容:
1、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五星紅旗徐徐升起。
3、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典禮之后舉行閱兵式。
5、再寫天an門的群眾游行隊伍。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仔細分析課文第一段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地點:首都北京天an門廣場。
3、參加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nóng)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共30萬人。
4、天an門的布置。畫出天an門的示意圖。
5、人們田還沒有亮就來到天an門廣場等待開國大典的開始。
6、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詞語:
⑴ 寫天an門人多的詞語:
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紅旗翻動。
⑵ 寫人民來得早的詞語:
早上六點鐘、五更天、摸黑。
⑶ 寫人民心情急切的詞:
擎、提、直奔、趕。
五、出讀課文第二部分,了解這一部分寫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1、典禮。
2、閱兵式。
3、群眾游行。
六、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1、典禮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下文三點整)
2、大會第一項是什么內(nèi)容?
(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導反復朗讀第七自然段,要讀出驕傲的語氣。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二、讀課文第8~9自然段
說說典禮第二項是什么內(nèi)容?(升國旗)
使學生知道,五星紅旗的升起,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開國大典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民當時的激動心情。
三、讀課文第10自然段
說說典禮第三項是什么內(nèi)容?(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點詞語:雷鳴般的掌聲、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四、讀課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國人民解放軍檢閱司令是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2、閱兵總指揮是誰?聶榮臻將軍。
3、參加檢閱的部隊有那些?
海軍兩個排、一個步兵師、一個戰(zhàn)車師、一個騎兵師、空軍的飛機。
4、讀課文中表現(xiàn)人民看到飛機時的高興心情的句子。
五、自學群眾隊伍游行這一部分
體會當時人民的高興心情。
六、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人民戰(zhàn)爭取得了勝利,新中國成立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將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說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綱
八、找出你認為最為感到的句子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這莊嚴的聲音……使全國人民的心一起歡躍起來”。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6
一、說教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作者以 “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游行”為寫作思路,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通過幾個場面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對領袖毛澤東的無比熱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場面描寫與抒發(fā)感情相結(jié)合。
本組課文以“走近毛澤東”為人文主題,以“學習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以引導學生通過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體會毛澤東的領袖風采和凡人情懷為教學重點,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課文。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通過人物描寫刻畫的偉人和凡人毛澤東,本課則主要通過場面描寫刻畫了毛澤東的領袖風采,這為本組語文園地的習作訓練作了一定鋪墊。
從能力方面講,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情感方面講,五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正在增強,處在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強烈地要求自主、獨立與成功。
“閱讀敘事性文章,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是新課標對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jù)這些相關要求,同時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和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并結(jié)合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現(xiàn)在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具體如下:
教學目標:
1.認識“擎、鈕、瞻、聶、黨”5個生字,會寫“典、副、委、協(xié)、賓、澤、奏、誕、鈕、瞻、拂、騎、嗓、黨”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第七自然段。
3.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
“學習場面描寫,學寫場面描寫”是新知識,是單元語言訓練目標、訓練重點之一,精當?shù)膱雒婷鑼懠仁潜疚闹匾膶懽魈厣帜鼙磉_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場面描寫,了解場面描寫的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此外,課文寫的是五十年代的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抓住首都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借助課外資料,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就成了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及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場面描寫表達了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深厚思想感情,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抓住場面中的重點詞語品讀感悟,讀中悟情,讀中悟?qū)懀x中表情,讀寫結(jié)合,同時借助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采用“讀——找——換——想——讀”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即“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想象場面—— 表情誦讀升華感情,回讀體會寫法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新課導入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合理的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diào),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首先我會以“跳繩”為話題,請同學們以“跳繩”為話題進行口頭作文,提示學生可以先說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再說單個同學的跳繩,也可以先說單個同學的跳繩,再說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等學生進行交流后,引出什么是場面描寫——“同學們剛才說的跳繩就是場面描寫,單個‘跳繩’的描寫是場面描寫的‘點’, 同學們跳繩的整個場面是場面描寫的‘面’,場面描寫的特點是‘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我們今天來學習一個盛大的場面《開國大典》。”以“跳繩”為話題進行口頭作文,把抽象的場面描寫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在口頭作文的實踐中明白什么是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特點是什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引出新課教學,并為突出教學重點做準備。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場面。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小環(huán)節(jié):
1、認讀生字、詞語,注意難寫的字:瞻、嗓。
2、說說題目《開國大典》中的“開”是什么意思,并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說說課資料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此后播放《開國大典》的電影片斷。
3、欣賞影片,簡介當時的背景資料:
194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人,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4、采用影片與文本結(jié)合的方法,請學生說說作者圍繞這件事主要寫了哪些場面?請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然后把“宣布成立、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讀公告、群眾游行、升國旗、閱兵儀式”填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
由于五年的學生已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及強烈的自主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初讀課文后,一起認讀生字新詞,并讓學生自己提出較難寫的字,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通過欣賞影片和對新中國成立前后史料的了解,學生能夠在對課文有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通過上黑板寫板書實踐操作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重點。
(三)研讀“大會盛況”中的小場面,體會人民情感,掌握場面描寫的寫作特點。
本文重點描寫了“會場布置、大會盛況、閱兵儀式、群眾游行”四個大場面,但重點是寫了“大會盛況”中的“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這幾個小場面,所以這節(jié)課我重點研讀這幾個小場面,以第一個小場面和第二個小場面為例:
1、研讀場面“宣布成立”
(1)體會五個“一齊”的思想感情。
首先讓學生說說這個小場面的“點”與“面”是什么,然后我會提問:“在首都人民歡呼雀躍的場面中,你認為哪些詞、句表達了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心情?”首先將學生的關注點聚焦到要背誦的第七自然段,然后由重點段的重點詞(兩個“一齊”)出發(fā),請學生換詞(一起)對比著讀書體會,從而領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顆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的心。再提問:“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齊’,體現(xiàn)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學生的目光轉(zhuǎn)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聯(lián)系體會中國人民對毛主席、新中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在這個過程中,我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抓住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結(jié)合教法中的“抓住場面中的重點詞語品讀感悟”和學法中的“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2)抓住“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啟發(fā)想象,體會思想感情。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抓住“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這兩個詞的意思體會毛主席的聲音傳得遠,使全中國人民都激動自豪。然后提問:“‘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都傳到全國哪些地方?人們有哪些舉動?”從而體會全國人民都有一顆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的心。
(3)指導朗讀,要求背誦。
根據(jù)課后要求,我首先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并且要求學生會背誦,這樣做到了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2、研讀場面“升國旗”
如同研讀第一個小場面,我首先讓學生說說這個小場面的“點”與“面”是什么,使學生掌握場面描寫的特點,再次突出教學重點,然后讓學生找重點詞,抓住這些重點詞中的“站”,說說它傳神在哪里,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課前收集的新中國誕生前后的具體資料體會“站”的意義。最后由我概括性介紹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資料(圓明園的大火燃燒著中國人民的痛苦、屈辱、災難,南京大屠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刻骨銘心的過去,真可謂暗無天日,民不聊生,舊中國成了一座人間地獄。危難之際,毛主席領導全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歷經(jīng)八年抗日戰(zhàn)爭、四年解放戰(zhàn)爭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最后學生寫話(如果此時你在開國大典現(xiàn)場,你想對毛主席,對全國人民說什么?)
這個過程是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引導學生先抓住“站”聯(lián)系上下文談感悟,接著介紹歷史背景,再以“如果此時你在開國大典現(xiàn)場,你想對毛主席、對全國人民說什么?”為話題設身處地寫感受。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從內(nèi)心感悟中國人民對毛主席,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3、運用學法,自讀“宣讀公告”
指導學生運用學法,抓住場面中的面“三十萬人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體會首都人民無比熱愛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讀體會場面描寫的寫法特點
回讀“大會盛況”中“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三個小場面,再一次體會場面描寫的寫作特點,即作者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地寫出了首都人民在開國大典之際對新中國、對毛主席的無限熱愛之情。(四)首尾呼應,課時呼應,順利結(jié)課。
首先做這堂課的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用“初讀了解場面描寫的點和面——細讀找重點詞句——換詞體會感情——想象場面—— 誦讀升華感情,回讀體會寫法特點”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場面描寫的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這個學法體會“會場布置、閱兵儀式、群眾游行”三個大場面的思想情感及寫法特點,并學寫場面“跳繩比賽”。
場面“跳繩”是這堂課的導入語,結(jié)課運用場面“跳繩比賽”做到了本課時的首尾呼應,使學生對描寫這個場面不再陌生;由第一課時“會場盛況”中小場面的教學過渡到第二課時其他大場面的教學,做到了課時間的呼應,也提出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奠定基礎。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xiàn)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閱兵儀式、群眾游行皆為本文描寫的大場面,但以大會盛況(宣布成立→升國旗→宣讀公告)為寫作重點(用紅筆標出),再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思路。
開國大典
會場布置 → 大會盛況 → 閱兵儀式 → 群眾游行
↓
宣布成立
↓
升國旗
↓
宣讀公告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目標 :
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和10個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nèi)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1、播放《開國大典》的電影片斷。
2、啟發(fā)談話:這段電影中哪些鏡頭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師簡介當時的背景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暢談):194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人,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當時的盛況。
二、初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給帶點的字注音)
城樓檐下匯集擎著紅旗毛澤東電鈕瞻仰。
檢查時注意讓學生說出字的讀音、部首,再查幾畫、字義和組詞,這個字哪處易寫錯。以上諸項可做為本年級學習各課之前的預習作業(yè) ,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訂正讀音。
聶榮臻樂聲直奔
3、說說以下各詞的意思:
開國大典:開,創(chuàng)建;典:典禮。創(chuàng)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如,開學典禮,開業(yè)典禮。
城防部隊:守衛(wèi)城市的軍隊。
觀禮臺:被邀請參觀典禮的看臺。
擎:舉。
五更天:大約早晨四五點鐘。
就位:到自己應到的位置上。
迎風招展:本課指的是紅旗迎著風翻動。
匯集:會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開。把高山推開,把大海翻過來。形容力量強、聲勢大。
肅立:恭敬,莊嚴地站著。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讀課文。
5、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自學討論。
1、齊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2、默讀課文,布置思考題: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盛況的?
(2)討論課文講了幾部分內(nèi)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3、交流自學情況。
(1)本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的。
(2)課文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后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后講群眾游行。
板書:會前、典禮、閱兵式、群眾游行
4、追問:課文的第二部分寫了幾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國成立;升旗;宣讀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讀課文。
五、朗讀匯報。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寫出課文梗概。
教學過程 :
一、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讀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這些感受?
(成員多,到會群眾范圍廣:“四面八方、匯集……”;來的早:早上六點多就入場;人數(shù)多:成了人山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著黑;秩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3)從重點詞語句子中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導朗讀
語調(diào)適宜莊重而平直。
(5)練習朗讀
2、學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1)默讀課文,說說開國大典分為幾個過程?哪些過程最能體現(xiàn)出開國大典的盛況?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jié)并板書
宣布典禮開始 ─→ 奏國歌 ─→ 宣布新中國成立 ─→ 升國旗 ─→ 宣讀政府公告 ─→ 閱兵式 ─→ 群眾游行
(4)分析閱兵式的情況。
問:為什么閱兵式最能表現(xiàn)開國大典的盛況?
(接受檢閱的部隊有海軍、步兵、炮兵、戰(zhàn)車師、騎兵、空軍……兵種多。軍隊的素質(zhì)高,這樣的描寫有“戰(zhàn)車整整齊齊的前進;戰(zhàn)士們聽這胸膛站在戰(zhàn)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雄偉威嚴。“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因為人民解放軍的隊伍威武雄壯,它是人民的武裝,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強大安全保障。群眾看到自己的武裝那樣強大,戰(zhàn)士那樣為伍,用歡呼來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用喊聲和掌聲表達這對人民軍隊的熱愛之情。“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是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而表達的歡樂和激動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達高興和激動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啞了,手掌拍麻了,說明了人民的心情歡快、機動到了極點。)
(5)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句子的含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A.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為什么不用“朝著”或“看著”)
B.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將“挺立”與“立著”進行比較)
C.“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莊嚴”和“雄偉”形容這聲音不是一般的聲音,它是非常莊嚴、嚴肅、雄壯、偉大的。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聲音“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說明這一宣告已經(jīng)傳遍了中華大地。“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指全國各地。“長城”“大江”代表中國,再用“內(nèi)外”“南北”這樣的詞語相對,既表達了全國各地的意思,又使語言非常生動、整齊、有力。“全國人民一齊歡躍起來。”毛主席的宣布,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欣,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聯(lián)系下文,課文對天安門廣場慶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的寫照和縮影。
(6)播放課件(錄像資料《開國大典》中閱兵式、宣讀政府公告、升國旗的片斷)
(7)練習朗讀
3、學習課文第四部分內(nèi)容。
(1)指名讀書,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典禮時間持續(xù)得長。)
(“兩股‘紅流’”指的是人民群眾的隊伍,舉著燈籠、火把游行。游行隊伍一片火紅,所以用‘紅流’代表游行隊伍。)
(“光明充滿了這個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講光亮外,還象征著人民解放了,擺脫了黑暗社會的統(tǒng)治,前途一片光明。)
(2)“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說成“兩支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現(xiàn)不出游行隊伍聲勢之大,場面之壯觀。)
(3)找出群眾激動、喜悅、興奮的句子讀一讀
二、朗讀課文。
三、說說課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時間、地點、典禮過程簡單說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出課文梗概。
附:板書設計 ◆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8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擎、鈕、瞻、聶、黨”5個生字,會寫“典、瞻、拂、嗓、黨”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委員、協(xié)商、外賓、誕生、電鈕、瞻仰、飄拂、匯集、莊嚴、宣告、歡呼”等詞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我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4、我要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學習重點: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學習準備:開國大典的視頻或文字資料。
學習課時:兩課時
學習過程: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認識“擎、鈕、瞻、聶、黨”5個生字,會寫“典、協(xié)、賓、澤、瞻、黨”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典禮、協(xié)商、誕生、瞻仰、飄拂”等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我能理解課文第一部分內(nèi)容,體會到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并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學習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釋題導入,引出“大典”。
通過讀課題,我知道“開”和“典”分別是____、____的意思,“開國大典”的意思是__________。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一)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小提示:我能多讀幾遍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丟字、不破句。還能完成以下練習。)
1、我能用“__”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直奔會場(bēn bèn) 旗桿(gān gǎn) 首都(dū dōu)
排山倒海(dǎo dào) 外賓(bīn bīng) 擎著(qín qíng)
2、我要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爭取把它寫正確、端正、美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熟讀課文,理清脈絡。
1、我要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課文是按_____的順序敘述開國典禮的。以此為依據(jù),課文可以分為__部分。主要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這幾個場面。
2、快速默讀課文,和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品讀場面一,感受“大典”
1、默讀第一部分,從哪些詞句看出這是大典?(在書上勾畫、批注)
2、從這部分的描寫中,我能感受到典禮的___和___,還感受到人民群眾___、___的心情。我能通過讀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四、達標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diǎn lǐ xié shāng zhān yǎng
( ) ( ) ( )
qí zhì xú xú shàng shēng
( ) ( )
2、 選字填空。
拂 佛 飄( ) 仿( ) 紐 扭 ( )扣 電( )
暴 爆 ( )動 ( )發(fā) 防 妨 ( )礙( )守
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2、我要整體了解作者記敘開國大典的方法,初步學會場面描寫的方法。
3、我要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學習重點: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直接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品讀“典禮”,感受“大典”。
(小提示:文中作者向我們描繪了開國大典的眾多場面,我要選擇最難忘的一個場面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想想后再回味回味: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課文。)
1、我要快速讀第二部分,和同學一起理清“ 典禮”的過程:
、 、 。
2、我要和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填關鍵詞,品重點句,讀一讀有關的這段話,想想當時的場面,體會感情,領悟方法。
語段一:“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fā)出一陣____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xiàn)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___投向主席臺。”從所填的詞語體會到群眾的_______及對毛主席的__________。
語段二: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____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____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__________。所填的詞語表達了全國人民________的心情。這聲音還會傳到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段三:“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_______,______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所填的詞語體會到人民群眾_______的心情。
3、“大典”的氣氛真熱烈呀,我要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并試著背誦第7自然段。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閱兵式”、“群眾游行”這兩個場面。
1.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2.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jié),銘記“大典”。
思考總結(jié):作者是怎樣把這么盛大的慶典活動描述清楚的?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感情朗讀,積累拓展。
1、我要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然后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2、課后,我要利用所學的場面描寫的方法描寫一個片段。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9
一、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介紹時代背景
(放一段《開國大典》*片斷然后介紹。)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以來,領導全國人民為*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頑強斗爭。八年抗戰(zhàn),多少英雄兒女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三年的解放戰(zhàn)爭,中國人民終于*了蔣介石的反動統(tǒng)治,迎來了全國的大解放,迎來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從此,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
二、學習生字新詞
要求:
1.自己讀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反饋交流
1.說說開國大典分為幾個場面?
2.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開國大典的?
(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記敘。根據(jù)會場、典禮、閱兵、*四個動人場面寫的。)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
四、學習第一部分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讀完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點句
“總數(shù)達三十萬人。”
“丁字形的廣場匯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廣場已經(jīng)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會群眾范圍廣:“四面八方、匯集”而來;來得早:早上六點鐘就入場;到會人數(shù)多:成了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著黑;次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五、布置作業(yè)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0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宣告。“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指傳遍了全中國。毛澤東的宣告,意味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當家做主人了,因此他們無比激動,他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沉浸在無比的歡欣鼓舞之中;同時,這句話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人民政府的擁護和熱愛。
2、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這句話講的是在兩個半鐘頭的檢閱過程中,廣場上人們歡喜和激動的情景。他們知道,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國人民的苦難史結(jié)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新中國的主人,因此無比興奮和喜悅。他們用歡呼和鼓掌來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但幾乎喊啞了嗓子、拍麻了手掌,仍然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歡喜和激動。這表明,人們熱烈情緒的高漲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3、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兩股紅流”,指分頭向東西兩個方向行進的、“擎著燈”“舞著火把”的游行隊伍,“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不光是說燈籠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北京城永遠擺脫了過去的黑暗統(tǒng)治,成為一座和人民群眾一樣有了光明前途的城市。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1
一、教材分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為人文主題,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這四篇課文。其中,《開國大典》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全文共15個自然段,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點:群眾進場、舉行典禮、閱兵式、群眾隊伍游行等眾多場面都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課文的另一大特點。
由于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為教學的難點。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根據(jù)以上分析,教學本課采用“把握特點,突出重點,以讀為主,扎實訓練”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自主預習課文,收集“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一)釋題導入,引出“大典”。
1.揭示課題,板書:開國大典,指導書寫“典”字。
2.解釋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1.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開國大典的,記敘了哪些場面?
2.學生交流歸納。
(三)重點研讀,感受“大典”。
1.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看看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師結(jié)合學生交流情況引導深入研讀: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
4.根據(jù)學生感悟靈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fā)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xiàn)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引導學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齊”等詞語體會群眾的熱情及對毛主席的熱愛之情。]
語段二: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點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導學生抓住“一齊歡呼”、“一起歡躍”等詞語體會人民的激動之情,體會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
(3)指導感情朗讀,背誦。
語段三: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引導學生抓住“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頭瞻仰”體會人民群眾的心情。
(2)感受人們肅然起敬的原因,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寫話,交流,體會情感,抒發(fā)心聲。
(4)感情朗讀。
(四)課堂總結(jié),銘記“大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群眾進場,閱兵式和群眾游行三個部分,進一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2.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3.整體了解作者記敘開國大典的方法,初步學會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1.師生共同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教師小結(jié)。
2.交代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
(二)重點研讀
1.學生默讀典禮之前“會場布置、群眾進場”,典禮之后“閱兵式”、“群眾游行”的段落,進一步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
2.交流學習體會:
板塊一:會場布置、群眾進場。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1──4自然段,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2)引出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體會參加人數(shù)多、會場布置隆重、群眾熱情高漲。
(3)隨機學習重點句。
句子一: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qū)的農(nóng)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jīng)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典禮下午三點開始,但是早上六點鐘就有群眾隊伍入場了,這說明了什么?)
(4)感受熱情,指導朗讀。
板塊二:閱兵式。
(1)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句子三: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①抓重點詞談感受,想象畫面。
②播放視頻:1949年閱兵盛況,感受場面。
③感情朗讀,再現(xiàn)萬眾歡騰的場面。
板塊三:群眾游行。
(1)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2)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4)
句子四: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xù)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jié)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
①反復朗讀這幾句話,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句式整齊的寫作特點。
②想象畫面,體會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讀,感受情感。
(三)課堂小結(jié),回顧全文。
(四)遷移運用,學寫場面。
五、板書設計
開國大典
群眾進場
舉行典禮 新中國在今天成立了
閱兵式中 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群眾游行
作者簡介:
張農(nóng),女,34歲,研究生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在武漢市育才小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曾被授予全國課題先進個人、武漢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江岸區(qū)“有影響高水平”人才、“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執(zhí)教《被袋里裝的是什么》、《中國結(jié)》等課獲得省、市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編寫鄂教版教材教參、讀本。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案例獲全國、省、市級獎,十余篇案例、教學設計在教學期刊上發(fā)表或收錄于專業(yè)參考書籍。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2
《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xiàn)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特別是毛澤東的領袖風采。課文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后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政府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后講群眾游行。本文主要通過對開國大典一個個場面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民自豪、激動的心情,展現(xiàn)毛澤東的領袖風采。我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法分兩課時進行設計與教學。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清課文順序并對會場情況這個場面進行了品讀,初步感受到了會場的隆重與熱烈的氣氛以及人們當時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第二課時則繼續(xù)品讀其他三個場面。
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把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交代了一下后就直入本課,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學。
接著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品讀文本,解決問題。我提出統(tǒng)領全篇的大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畫出描寫人物活動的語句,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把感受批注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獨立完成后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進行匯報,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這也正是”三步”的體現(xiàn)。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我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此外我還特別重視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會情感。比如課文第七自然段 ,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和想象場面情景有機結(jié)合,讀讀、想想、讀讀,在讀好感情色彩強烈的句子的基礎上,進而朗讀全段,并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透過一個個場面,體會人民群眾激動、自豪的心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這種思想感情我搜集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材料,如,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刻,以及盛大的閱兵式,讓學生對新中國的成立有所感受,真正體會到人們激動、興奮、自豪的心情,以及毛主席的偉人風采。
最后回讀全文,總結(jié)全文。不但讓學生從人文角度去歸納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聯(lián)系文章總結(jié)場面描寫的方法。這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接著我順學而導進行第四環(huán)節(jié),鞏固應用拓展延伸。運用本課學到的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個場面。最后把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繼續(xù)搜集毛主席的資料,向?qū)W生推薦兩個網(wǎng)站。
整堂課下來,學生都能用心去讀去感悟,朗讀的比較到位,課堂效果比較好。只是由于課文比較長,在給學生自讀自悟,小組交流時,時間稍微短了些。此外,在最后總結(jié)場面描寫方法時,顯得有些著急了,學生練筆時間也不夠充分。板書也不夠精煉。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繼續(xù)努力鉆研,讓問題引導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放射出更美的光彩。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執(zhí)教《開國大典》一課后,我反復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可貴的進步,也留下了些許遺憾。結(jié)合香港友誼學校的領導、專家和兄弟學校的老師點評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整節(jié)課,我時時留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都比較得體,學生在相對放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和諧課堂”。執(zhí)教過程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較明確。在學生默讀課文后,交流概括出開國大典的幾個場面,然后直奔重點,學習“典禮”這一部分。既整體把握,也緊扣重點。“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jié)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jié)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能準確抓住“一齊、歡呼、歡躍、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等詞,體會人們因新中國成立激動而興奮的心情。再如學習“升國旗”部分,學生也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體會句子包涵的情感。結(jié)合課前查找的資料,體會“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對文本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還及時捕捉學生的思維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評價。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失誤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與反思。課堂的開放、民主,平等得以體現(xiàn)。課后反思時,我深刻地意識到:這堂課中,朗讀指導沒有體現(xiàn)層次性。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第七自然段時),必須要充分地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與評價,才能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自豪的心情。離不開教師的指朗讀指導。但課堂中出意兩次小小的意外(ppt上打錯了兩個字),打亂了思緒,不夠鎮(zhèn)定、冷靜,導致對教材的處理沒能完成課前的預設,未能體現(xiàn)朗讀的層次性。“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我本次公開課后得到的教訓。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只有關注課堂細節(jié),生成才能別樣精彩。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3
【設計思想】
通過課堂的學習,目的讓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利用多媒體教學選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輔助互動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過程中以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提出問題,發(fā)動學生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標是引導學生開發(fā)思維,積極探究問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二到三課時。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組的形式設計,本組的課文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設身處地去讀,抓住重點的語句、段落多讀多想。《開國大典》這篇課文就是要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祖國誕生時的感情,引導學生熱愛祖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會10個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的梗概。
⑵ 領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與難點】
1、重點:
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領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課前準備】
1、學生:
課前預習課文,查閱有關資料,試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教師:
查閱有關的資料,聯(lián)系學生生活選取材料配合課文的訓練。
【教學設計】
第一教時
〖教學內(nèi)容〗
導入新課,利用《開國大典》vcd,截選會前、典禮的主體部分、閱兵的盛況和群眾游行的片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問題導入:
提問學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門廣場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教師明確導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那一天,天an門廣場聚滿了近三十萬人,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它標志著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我們今天就試一試隨著時間輪回到那天的盛典場面。
二、明確學習目標
如果那天你在現(xiàn)場,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場面,請說說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鐘的vcd片段。)
三、口語交流(15~20分鐘)
學生分組交流感受,然后推選代表發(fā)表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鼓勵。目標讓學生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板書)
四、作業(yè)
1、帶著你看vcd的感受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劃出來查字典或發(fā)揮小組力量合作解決掌握并抄在積累本上,下一節(jié)課朗讀給同學聽。
2、課后當一回新聞記者,報道這一盛事,寫一則報道稿,要求聯(lián)系平常看電視新聞報道時的新聞內(nèi)容特點,只報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劃出來,并把你的感受寫下來,上課時說出來交流。
第二教時
〖教學內(nèi)容〗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通過做“小記者”的練習讓學生了解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回顧vcd的感受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的文字一樣表達出當時的場面。
一、引導朗讀
1、聽課文錄音,要求注意朗讀的語調(diào)。
2、朗讀交流,把積累本上已經(jīng)掌握的生字詞在小組內(nèi)朗讀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匯報小組匯報的情況。
二、小記者報道新聞(鼓勵學生上講臺報道)──學生評價最好小記者
出示評價方案:
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開國大典的經(jīng)過。
三、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小記者報道中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詞語、句子,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說說它的作用。
(教師作好引導,讓學生集體評價。)
教師小結(jié)歸納:
1、“直奔”會場比“走向”更能反映人們參加開國大典的急迫、興奮心情。
2、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比“朝著”、“看著”主席臺更能反映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中的“挺立”如果換成“立著”,就難以表達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自豪感情。
4、“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換成“兩股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現(xiàn)不出游行隊伍聲勢之大,場面之壯觀。
(這樣的句子還有不少,同學們以后要注意詞語的運用,因為運用不同的詞語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
四、小組自由朗讀
選取最喜歡的片段小組內(nèi)朗讀交流,要求讀出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和讀好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句子。
五、小結(jié)
學習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感受了新中國的誕生,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就是因為有那一天,我們以后除了升旗儀式時要認真外,還要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
六、課外延伸
課后到圖書館或互聯(lián)網(wǎng)上閱讀一些描寫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書籍、文章。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4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jié)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jié)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課后,我意識到:這堂課中,朗讀指導沒有體現(xiàn)層次性。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第七自然段時),必須要充分地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與評價,才能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自豪的心情。離不開教師的指朗讀指導。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朗讀對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讀得有感情,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思想感情,教師要指導學生的朗讀,少不了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對于學生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極有幫助,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能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想象,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因此,教師的范讀十分的重要。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還正確讀寫,并能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梗概。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
4、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述方法。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課文,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故事梗概。
3、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述方法。
〖內(nèi)容、重難點分析及教學媒體的應用〗
1、《開國大典》是人教版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通過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激動、自豪的感情。因為事情離現(xiàn)在年代久遠,學生沒有經(jīng)歷這樣的場面,所以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2、學生學習本課,需要老師根據(jù)課文的精點及新課標的精神,正確的“導”;圖文有機會結(jié)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適時應用等。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與當時作者和全國人民的心產(chǎn)生共鳴。在學生完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帶給學生聽,在有感情朗讀的感染下,使學生更深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讓你們來當一回攝影記者,用你們手中的攝影機捕捉開國大典一些精彩場面,選好你要抓拍的鏡頭,并說說為什么要選拍這些鏡頭。這樣激qing導課,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參與。
二、自讀感知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讓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邊讀邊想,邊選擇感興趣的鏡頭,畫一畫,讀一讀來體會。圍繞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在小組內(nèi)交流,疑難的共同探究,體會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感情。
三、品讀悟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選拍的場景反復感情朗讀,暢所欲語。教師可抓住重點詞句相機引導。如:“他們一大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中的“直奔”與“走向”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又如毛主席出現(xiàn)在主席臺上,“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中的“投向”與“朝著,看著”相比較,如此點撥、比較,學生就不難理解前者表現(xiàn)人民群眾急迫、興奮的心情,后者則包含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的心情。這樣以讀促思,以讀促講,師適當引導,又結(jié)合多媒體放映開國大典的場面以及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成立浴血奮戰(zhàn)的場面,激發(fā)學生探究激學的欲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達到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總結(jié)升華
1、總結(jié)遷移:
學生已經(jīng)拍攝了這么多的畫面,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這些畫面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簡單說一說開國大典的場面,再寫下來。然后模仿這一寫法寫一個片斷(場面描寫)。這樣讀寫結(jié)合,同步發(fā)展了智能。
2、拓展延伸:
師可布置以下作業(yè)讓學生思考完成。當你們捧起這些畫面,你們心情怎樣?打算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這樣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教育學生為祖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三個維度的整合。
《開國大典》教學建議 篇16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寫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的空前盛況,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歡樂的心情。本課先寫了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接著寫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及廣場的情況;再接著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最后講了游行隊伍。根據(jù)它在內(nèi)容安排上的特點,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看一看。
開國大典這個盛況,事件重大,意義深遠。在電影、電視中常見播放,也可見到圖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播放“開國大典”的有關錄像鏡頭,或展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把學生帶到這感人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初步體會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人們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二、畫一畫。
本文第二大段,講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天an門城樓的布置和前來參加典禮的群眾隊伍云集“侗字形廣場的情況。教學這段時,在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情況下,可引導學生畫一畫“丁”字形廣場,并按書上講的方位標上相應的位置名稱。再說說各位置上的設施。這樣學生通過動筆畫,對此段內(nèi)容就有了較清楚的了解。三、比一比。
課文第三段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這一段按照典禮進行的順序來寫。在第三段中,“歡呼”一詞出現(xiàn)多次。教學時,可讓學生找出這些詞,展開想象,深刻挖掘。具體教學如下:讀熟課文,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的順序。找出帶有“歡呼”一詞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歡呼起來的?這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的空前盛況,本課先寫了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接著寫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及廣場的情況;再接著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最后講了游行隊伍。
學生邊默讀邊找出文章描寫這一隆重、熱烈、莊嚴、盛大氛圍的語句加以體會。
首先,播放“開國大典”的有關錄像鏡頭。讓學生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初步體會到建立了新中國,人們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其次,本文第二大段,講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天an門城樓的布置等情況。在教學這段時,在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情況下,引導學生畫一畫“丁字形廣場。然后讓學生介紹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學生通過動筆畫,對此段內(nèi)容就有了較清楚的了解。課文第三段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這一段按照典禮進行的順序來寫。讀熟課文,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的順序。在比較理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朗讀,可分別采用齊讀、輪讀、邊讀邊鼓掌的形式讀。語調(diào)要高昂,情緒要飽滿,體會出人們無比高興、自豪、激動的心情。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前兩天,劉老師來我們學校聽課,在聽完我上的這節(jié)課后,劉老師進行了評課。本來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因為按照自己的備課,教學內(nèi)容都完成了,可是聽完劉老師的評課,我才真正地認識到其實這樣的一堂課是失敗的。在這節(jié)課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一、不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字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對一些易
錯字,平、翹舌音等字的處理不到位,強調(diào)的不夠,我總認為學生到了高年級字詞的處理可以輕描淡寫,現(xiàn)在才明白字詞的薄弱是造成學生基礎不扎實的主要原因。
二、照著教材教,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所以也不能充分地
把握教材,對于學生而言其實還是一種灌輸性地學習。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牽著學生走,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累,老師教得也累。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發(fā)揮出來。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
我沒有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是急于求成,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拋給學生,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是成了一個擺設。
這節(jié)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其實是很常態(tài)的一節(jié)課,因為有人聽課,所以我想呈現(xiàn)一節(jié)較完整的課,但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過程中都是草草了之。事后我又重新上了一遍這節(jié)課,在課前,我把劉老師提出的及我自己認識到的問題加以注意,重新備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準備。如在導入部分我還是采用了第一次上課時用的導語,但卻和后面的內(nèi)容聯(lián)系上,沒有讓這次的導語成了一個空架子,在讓學生說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我們一起來回憶今年的閱兵場面,找他們的相同之處,然后再理清課文順序。這次我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傾聽他們的發(fā)言,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讀書。這節(jié)課下來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輕松,這種輕松并不是因為上過一次的原因,而是一種心靈上的舒暢。這節(jié)課學生能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還有什么能比這種變化讓人高興呢?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寫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的空前盛況,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歡樂的心情。本課先寫了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接著寫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及廣場的情況;再接著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最后講了游行隊伍。根據(jù)它在內(nèi)容安排上的特點,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看一看。
開國大典這個盛況,事件重大,意義深遠。在電影、電視中常見播放,也可見到圖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播放“開國大典”的有關錄像鏡頭,或展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把學生帶到這感人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初步體會到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人們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二、畫一畫。
本文第二大段,講了天an門廣場的位置,天an門城樓的布置和前來參加典禮的群眾隊伍云集“侗字形廣場的情況。教學這段時,在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情況下,可引導學生畫一畫“侗字形廣場,并按書上講的方位標上相應的位置名稱。再說說各位置上的設施。這樣學生通過動筆畫,對此段內(nèi)容就有了較清楚的了解。 三、比一比。
課文第三段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這一段按照典禮進行的順序來寫。在第三段中,“歡呼”一詞出現(xiàn)多次。教學時,可讓學生找出這些詞,展開想象,深刻挖掘。具體教學如下:讀熟課文,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的順序。找出帶有“歡呼”一詞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歡呼起來的?這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30萬人一齊歡呼。這次“歡呼”是在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個時候發(fā)出的歡呼,這里的 “一齊”可以說大家都一起歡呼,說明大家的心是一致的,無比激動。還可引申問,是不是只有在場的人才歡呼呢?聯(lián)系下文可以知道全國人民都在歡呼,這里表達出全國各族人民無比激動的心情,表達了人們無比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30萬人激動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這個“歡呼”,是在毛主席宣讀“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公告時,人們發(fā)出的歡呼。為什么用“熱烈的歡呼”呢?說說熱烈是什么意思,比一比,用不用熱烈一樣嗎?反映了什么呢?表達出人們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限熱愛。
3.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拍手,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這個“歡呼”是人們觀看閱兵式的一個個雄偉的場面而發(fā)出的。“不斷”是指一陣接一陣,也體現(xiàn)出閱兵式的場面一個比一個壯觀。表達出人民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時,還要抓住“齊步行進”、“一字形”、“整整齊齊”、“完全一致”這些詞,體會人民解放軍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