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10鄭和遠航(精選13篇)

10鄭和遠航

發布時間:2023-01-24

10鄭和遠航(精選13篇)

10鄭和遠航 篇1

  26、------(一課一帖)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作者:薛艷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順利嗎?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課我布置有作業 是:(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2)繼續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去探究。作業 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10鄭和遠航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教學難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鄭和遠航》自學提示

  班級           姓名                評價      

  一、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易讀錯的字:

  2.易寫錯的字:

  二、解釋詞語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浩浩蕩蕩  魁梧

  其它需要重點體會的詞語:

  三、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參照樂園35頁“我會做”

  四、默讀思考

  1.第7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 、找出與中心有關的內容談自己的體會。

  3、從文中的具體數字中感悟到什么?

  六、拓展積累

  1.鄭和的圖片、資料、第1次遠航路線圖。

  2. 推薦閱讀書目: 《鄭和下西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檢查初讀課文情況。

  1、你喜歡哪段讀哪段,簡單說說為什么?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課文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此段全面的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航海意義和影響,所以教學本篇課文時,以此為突破點推及全篇,引導學生細讀感悟,起“提領爾頓,百毛皆順”的作用。】

  1. 學生朗讀第七自然段。

  2. 這第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 學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間交流。

  4. 指名說說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獲。

  (1)這一自然段共四句話。

  (2)第一句話是對鄭和遠航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換言之,鄭和遠航是史無前例、無人可比的。主要原因有三: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

  (3)第二、三句點明了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它表現了----開闊了-----促進了----”從小的方面來說,不也是對鄭和本人“頑強的探索精神”的高度評價嗎?

  (4)第四句話點明了鄭和遠航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直到現在”和“還流傳著”,突出地表現了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已深入人心。

  (5)鄭和遠航是舉世矚目的壯舉。鄭和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杰出代表。

  二、合作探究

  1、體會“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從哪感悟到的。

  2、課文中的具體數字說明什么?

  3、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二)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1.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第一、二自然段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2.指名分別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3.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4.了解學生自主思考、討論交流情況,并恰當點撥。

  (1) “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這是通過場面壯觀來展示“規模之大”的。“人山人海”,寫出了鄭和遠航牽動無數人的心,人們對“鄭和遠航”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還昭示著:‘鄭和遠航“得到了官府的重視和百姓的支持。

  (2) “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航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這一句從人員的配備、人數的眾多上,表現了“規模之大”,也顯示了這考慮細密,準備充分,組織管理能力很強。

  (3) 作者將鏡頭對準“寶船”,從不同的角度如實描繪:①具體描寫寶船的長、寬、高;②寫桅桿的根數、風帆的面數、乘坐和駕駛的人數;③寫配備先進。所有這些,無不顯示了寶船的“特別雄偉壯觀”,“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5. 指名說一說。

  (1) “每到一個國家”,“各國君臣”、“亞非許多國家”等,顯示了鄭和遠航“范圍之廣”。

  (2) 課文第六自然段中,“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到達非洲東岸”,寫出了鄭和遠航“范圍之廣”;“最后一次遠航”,“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也寫出鄭和遠航“時間之長”。

  (三) 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1. 默讀課文三、四、五段,劃出描寫鄭和的語句,把你想到的詞語寫在句子邊上。

  學生自學,并寫出自己的感想。

  2. 交流。

  引導感悟第三自然段

  (1) “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內涵豐富:向關注、支持他這次遠航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請前來送行的親朋好友放心,“我”一定能順利遠航;顯示了鄭和的“態度友好親切”,并不因為自己是“三保太監”、“兩萬七千八百多人”的統帥而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2) “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這句話顯示了鄭和的威武雄健、指揮若定、充滿信心,也給所有參加遠航的人送去了勇氣和力量。

  (3) “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船隊之長,氣勢之強,既表現了“規模之大”,又預示著船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當然也顯示出鄭和的指揮有方。

  引導感悟第五自然段

  (1) “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課文中分別寫了幾種兇險?分別是什么兇險?(一種是自然的“險惡的風浪”,一種是“海盜的襲擊”)

  (2) 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風浪的險惡?請找出并在相應的詞語下面畫上圓圈。(狂風呼嘯、脫韁、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撲向、撕裂、波峰浪谷)

  (3) 朗讀所畫的描寫風浪險惡的語句,請聯系電影、電視中的相關畫面和鏡頭,想象風浪的兇險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4) 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風浪險惡的句子。

  【提煉出文中描寫大海的詞語,先朗讀,再聯系生活經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感受大海磅礴驚險的氣勢,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得到有效的統一。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的品味語言、積累語言,依托文本而又超越文本。】

  (5) 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看著翻騰的巨浪,聽著咆哮的濤聲,站在顛簸的船上,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閱讀文本,若能潛心其中,沉浸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就容易想課文中主人公所想,急主人公所急,也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應該說,這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6) 讓我們來看看鄭和吧!誰來讀描寫鄭和表現的句子?

  (7) 從描寫鄭和表現的句子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8) 從“總是”一詞可知,鄭和在遠航過程中,遇到的險情很多;鄭和不管遇到怎樣的險惡,都憑著非凡的能力和超人的膽識將其一一化解; “鎮定自若”,表現了鄭和具有大智大勇,遇險不驚,臨危不懼,早就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唯有“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

  (9) “化險為夷”,是鄭和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正確指揮的結果,說明了“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顯示了鄭和戰勝險惡的頑強精神和偉大力量。

  (10) 引讀描寫風浪無比險惡,鄭和沉著頑強的語句。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11) 自然的兇險被戰勝了,人為的風險也來考驗鄭和了。在電影、電視中見識過海盜嗎?請說說你們所知道的海盜。(兇悍異常、動作快捷、心狠手辣、殘暴貪婪)

  (12) 課文中是怎樣寫海盜兇險的?(海盜乘著夜色,偷偷摸摸靠近船隊)從寫海盜兇險的句子中,你們讀出了什么?(海盜不但兇殘而且狡猾,幾乎防不勝防。你看他們是“乘著夜色”偷偷靠近)

  (13) 這次海盜的陰謀得逞了嗎?從這些語句中,你們讀出了什么?

  ① 海盜們“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鄭和的船隊迅速將海盜包圍起來”,他們無處可逃了;二是“士兵們從大船上往下丟火把,將海盜船燒著了”,海盜們無處藏身,要么被烈火燒死,要么被海水淹死,要想活命,唯有“乖乖地”當俘虜。

  ② 鄭和神機妙算,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信心和實力。學生抓住“事先得知”、“嚴陣以待”、“迅速包圍”、“丟下火把”等,朗讀體會鄭和的大智大勇。

  【教師通過引讀方式使師生、文本之間展開對話,體現,聯系生活中對風浪的無比險惡和海盜形象的理解,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表達、吸納,為鄭和的鎮定自若、處變不驚、大智大勇的形象作鋪墊。】

  引導感悟第四段

  1. 一般說來,一些國家看到如此浩浩蕩蕩的船隊,可能會如臨大敵,驚慌失措,趕忙阻擊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2. 學生自由讀第四段,思考。.

  3. 學生交流

  (1) 君臣表現:各國君臣“都表示熱烈歡迎”,因為他們”看到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的意思”;因為“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國書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

  (2) 老百姓表現:老百姓也很歡迎,一是爭相觀看,二是驚嘆不已,三是換取物品,

  (3) 商人表現:各地商人也十分歡迎,因為他們“十分樂意同中國人做生意”。

  4.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鄭和遠航的船隊備受歡迎,的確是“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請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來,并在下面加上小圓圈。

  (四)回歸整體

  三.小練筆

  鄭和遠航勝利歸來,如果你是大明皇帝、是一位朝廷大臣、是商人、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你會說什么?請大家拿出紙筆,寫出你想說的話。

  【學到這里,學生心中有千言萬語要一吐為快。此時,教師應該退到后臺,給學生這個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通過他們的筆,通過他們真情的朗讀,表達他們心中的激情。同時,學生在讀寫中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心靈再次受到啟迪,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教育。】

  四. 指導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

  1.請學生看課后練習第三題,明確要求。

  2.讓學生給段落標上標題: “揚帆啟船”、“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3.學生依據標題,選用自己的復述方法,熟讀課文,嘗試復述。

  4.進行抽簽復述比賽抽到哪個標題,就復述哪一部分。]

  五、推薦閱讀,了解歷史。

  1、推薦閱讀書目: 《鄭和下西洋》 《鄭和――聯結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航海家》《與鄭和相遇海上》

  板書設計:

  10 鄭和遠航

  揚帆啟航 規模宏大

  友好交往 熱烈歡迎

  戰勝兇險 英勇無畏

10鄭和遠航 篇3

  10  鄭和遠航(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本課為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十課。課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并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鄭和率領船隊揚帆啟航的經過。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條理,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設計理念:

  以文本豐富的人文內涵感染學生,借助于文本,使用多媒體課件,引領學生反復品味語言,透過文本語言,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我抓住了《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遠大意義。課前布置學生充分做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能力。在課上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讀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中,理解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學中,力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張揚閱讀個性,升華情感。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本,回歸點也是課本,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學準備:

  1、預習,搜集有關鄭和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其時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鄭和航海經歷的文章。

  2、板書:10鄭和遠航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關于鄭和的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詞

  (1)出示:碼頭  派遣  瓷器   抱拳

  贈送  撕裂  范圍   桅桿

  魁梧  炫耀  珊瑚   鬢發

  化險為夷    扶老攜幼

  (2)說說你還有哪一個詞語讀不準?指導讀

  (3)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遣”、“范”。

  2、檢查課文的朗讀

  (2)在讀的過程中你還發現哪一小節比較有難度?

  (2)指導讀。

  3、理清課文條理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哪幾小節寫的?

  (3)默讀課文一到五小節,給鄭和第一次遠航加上三個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4)課文1到5小節重點描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那么剩下的兩小節又寫了什么呢?(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

  三、學習“揚帆啟航”。

  1、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2、從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時間之長,范圍之廣?自讀課文,仔細找一找。

  3、又可以從哪兒看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呢?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抓住重點,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住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理解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重點理解其規模之大。〕

  (1)船多,出示第二小節。

  a指名讀

  b指導理解“寶船”

  a為什么說是“寶船”?

  b出示: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c指導讀

  d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了?(設備精良;滿載絲綢和瓷器。)

  〔設計意圖:緊扣文本,讓學生感悟體驗,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寶船”。〕

  c齊讀

  (2)人多

  4、小結:真是規模宏大呀!鄭和率領著這只規模宏大的船隊揚帆啟航了。

  (1)出示圖,文

  〔設計意圖: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聯想和情感。圖文結合,體會鄭和遠航船隊規模宏大,將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習潛能,張揚獨特個性。〕

  (2)齊讀第三小節

  四、課堂小結

  1、小結: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與各國人民進行了友好交往。在航行過程中也不只是彩旗和歡呼,還充滿了兇險。請同學們自由讀讀四、五小節。我們下節課再作交流。

  2、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1)齊讀

  (2)聯系今天所學的內容談談:為什么說鄭和遠航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激發情感,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對課文進行一個整體性的把握。〕

  3、課堂練習。

  (1)完成鋼筆描紅。

  (2)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

  板書設計:   10 鄭和遠航

  揚帆啟航(1~3)

  友好交往(4)

  戰勝兇險(5)   

  (執教:傅麗萍)

10鄭和遠航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

  (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 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①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26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10鄭和遠航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 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

  (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 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 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①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 友好交流

  26 鄭和遠航 (詳寫) 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10鄭和遠航 篇6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的作用。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國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用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在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參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板書課題)

  你對鄭和知道多少?來說說看。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小小組交流,聯系上下文理解自己勾畫出的字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派遣  太監  魁梧  抱拳  扶老攜幼

  瓷器  脫韁野馬  撕裂  威脅

  (2)指名讀。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聲調是第二聲,不是第三聲。

  字形:“拳”上半部分兩橫,不是三橫。

  “魁”的“鬼”的“豎彎勾”要寫得大一些,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

  3、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指導分段。

  (1)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

  (2)課文的第6~7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和意義)

  (3)學生劃分段落,歸納大意。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指導書寫

  1、撕:左中右結構的字,結構要緊湊。

  2、魁:半包圍結構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寫得小一些。

  3、監: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描紅和臨寫。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聽寫詞語。

  派遣  魁梧  扶老攜幼  脫韁野馬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段(第1~5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自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最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炸彈圖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什么?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訓練學生朗讀。

  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學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①抓住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訓練學生在讀中表現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么?邊談邊讀。

  ④還有什么困難?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訓練朗讀。

  ⑤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了什么認識?

  生各抒己見。

  2、講讀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 、回顧全文

  1、你能談談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四、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10鄭和遠航 篇7

  10鄭和遠航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3、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的作用。

  4、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二、        教學重難點:

  1、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三、        教學用具:小黑板  多媒體

  四、        教學用時:二課時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在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參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出示鄭和圖像。(板書鄭和)

  你對鄭和知道多少?請來說說看。

  2補題 (遠航)

  3讀題質疑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

  碼 遣 器 拳 贈 撕 范 桅 魁 炫 瓷 珊 夷 鬢

  (2)出示詞語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用上面的詞語,聯系課文,說一、兩句完整的話。

  4指名分小節朗讀,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5指導分段。

  (1)  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1-5自然段)

  (2)  課文的第6-7自然段又寫了什么?(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和意義)

  (3)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4)  教師指導,學生劃分段落,歸納大意。

  三、理解課文

  1、鄭和遠航是發生在六百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他仍然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跡。書上有句話給予鄭和遠航以高度的評價。

  (1)  出示句子“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一起讀句子

  理解“頂峰”是什么意思,這里指的是什么?

  鄭和遠航達到了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說明了什么?

  究竟是多大的規模,多長的時間,多廣的范圍,才能被稱之為“頂峰”呢?

  2、學習規模大

  (1)自由讀1-3自然段,圈出表示規模大的詞語或句子,讀一讀。

  出示句子:“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 ······先進的儀器。”

  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寶船的雄偉壯觀(讀好句子中的數字,你就會讀出寶船的氣勢和雄偉,讀出你心中的贊嘆。)

  鼓勵學生在讀中體會規模之大。(主要從四個方面:人多、船大、設備先進、分工明確)

  板書規模大

  3、學習時間長

  規模確實非常龐大,那鄭和遠航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呢?指導學生學習6-7節。

  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歷時28年,鄭和共計7次遠航,(板書時間長)

  鄭和這么多次遠航,在整個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讓我們懷著由衷的贊嘆齊讀第六自然段,讀出你的感情。

  1432年,最后一次下西洋時,鄭和已是61歲高齡。第二年初,就在返航途中以身殉職,病逝于印度古里,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讓我們帶著深深地懷念之情再讀一遍。

  4、學習范圍廣

  鄭和七下西洋到底到了那些地方?范圍有多廣呢?(板書范圍廣)

  組織學生介紹課外查閱的資料,教師補充資料。

  演示投影,播放錄像。

  5、“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他將中國的文化順利地傳播到了亞非各國,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那么鄭和遠航有怎樣的深遠意義呢?

  出示句子:“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指導學生有感情、自豪地讀句子。

  四、課堂小結:

  鄭和七下西洋,在我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翻開了新的篇章。人類文明史將會由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

  遠航,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

  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那么都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在不遠萬里的遠航征途中他們又遇到了哪些兇險呢?又是怎樣克服的?我們在下一節課將會學習航海英雄鄭和的第一次遠航,去細細領略他的風采和頑強的探索精神。

  五、作業設計:

  1、補充詞語,并解釋所填的字

  驚嘆不(  )            扶老(  )幼            

  嚴陣以(  )               化險為(  )          

  2、填空

  從        年到        年的        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         次,前后到過          個國家。        年        月        日,在        ,鄭和授命率領船隊第一次         。鄭和遠航,表現了                   ,開闊了                  ,促進了                     。 

  3、向別人介紹航海英雄鄭和的故事。

  六、板書設計

  規模大

  時間長      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鄭和遠航

  范圍廣 

  一、教材簡析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詳細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全文分為兩個部分,1~5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場景及經歷,最后兩個小節寫了鄭和七次遠航的時間跨度、到過的國家以及遠航的重大意義。在寫作特色上,做到了點面結合、詳略得當。本文重點寫了第一次遠航的情況,對其余作了概括說明。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節省了筆墨,做到了詳略得當。

  二、設計理念

  《鄭和遠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為一體的課文。要讓學生真正感受鄭和這一偉人,了解鄭和第一次遠航,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感知鄭和遠航的偉大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成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上以疑導學,激發興趣,再以趣激qing,最后以情促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于閱讀過程,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三、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教學就要讓學生能在民主寬松和諧教學的氛圍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獲取材料來實現,因為學生是知識的建構過程的主體。《鄭和遠航》一文,我是把最后一個自然段作為切入點,依托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理清脈絡,最后再回歸文本。從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和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10鄭和遠航 篇8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 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作業:抄寫詞語,擴展練習1組詞,根據本課寫一則讀后感。

  板書:     鄭和 第一次   揚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戰勝兇險

  遠航 二——六次 開拓 探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揭題導入

  2、檢查自學效果。

  3、理清課文條理。

  一、揭題導入

  在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參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板書課題)

  你對鄭和知道多少,來說說看。

  二、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派遣太監魁梧抱拳扶老攜幼

  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2、指名讀。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聲調是第二聲,不是第三聲。

  字形:“拳”上半部分兩橫,不是三橫。

  “魁”的“鬼”的“豎彎勾”要寫得大一些,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

  3、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指導分段。

  (1)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

  (2)課文的第6~7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和意義)

  (3)學生劃分段落,歸納大意。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指導書寫

  1、撕:左中右結構的字,結構要緊湊。

  2、魁:半包圍結構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寫得小一些。

  3、監: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描紅和臨寫。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一、復習舊知

  聽寫詞語。

  派遣魁梧扶老攜幼脫韁野馬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段(第1~5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自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最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炸彈圖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什么?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訓練學生朗讀。

  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學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①抓住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訓練學生在讀中表現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么?邊談邊讀。

  ④還有什么困難?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訓練朗讀。

  ⑤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了什么認識?

  生各抒己見。

  2、講讀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顧全文

  1、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四、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有感情朗讀課文

  寫一則讀后感受

10鄭和遠航 篇9

  鄭和遠航 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從第一次遠航中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貢獻、艱辛,體會鄭和偉大的英雄形象。

  3、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次遠航

  過度:這段歷史雖然發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那是因為——(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先出示中心句,這就給學生一個總的概括,從總體上把握對文章的理解,再者這句話起了個總括的作用,對下面的文章起了鋪墊作用。

  (一)、學習“揚帆遠航”

  1、稱之為頂峰,那是因為它是規模最大的,時間最長的,范圍最廣的。鄭和遠航,究竟規模多大,時間多長,范圍多廣呢?就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來到蘇州俯,劉家河碼頭吧!(打開書本)就在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歲的鄭和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這支船隊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看看哪些地方顯示出了鄭和船隊規模之巨大。默讀、找劃是學生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徑,高年級學生很注重默讀的方式,只有邊讀、邊思,那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有進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過這些寶船,透過這只船隊,大明朝的雄厚實力清晰可見。讓我們驕傲地來介紹這只船隊!(出示全段)、指名讀。

  4、6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如此規模龐大的船隊,真是讓人嘆服啊!讓我們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帶領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出使西洋,困難之重重,任務之艱巨,路途之辛勞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鄭和退縮了嗎?(沒有)看,鄭和多么從容,他正臨風站在船頭!(出示圖片)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他的樣子?(高大、神氣、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1)、這么威風凜凜的鄭和,誰能把他讀出來!(出示句子)

  (2)、來!一起把鄭和的威風讀出來!(齊讀)

  (二)、學習“友好往來”

  過渡:就這樣,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鄭和的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鄭和遠航的歷史就這樣開始了。

  1、鄭和的船隊一路經過了許多國家,與這些國家進行了友好往來。這就是課文第4自然段的內容。首先請同學們默讀這一段。一邊讀,一邊劃,看看外國朋友是怎樣對待鄭和船隊的。

  2、交流

  3、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段,告訴我:為什么這些素不相識的外國朋友對鄭和船隊這么熱情呢?鄭和船隊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鄭和的真誠感動了他們。)

  4、看了這一幕,我們不得不感激鄭和 ,感激他揭開了中外友好往來的篇章,感激他讓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開辟了一條海上的絲綢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帶回了中國。這是多么偉大的功績啊!讓我們滿懷激qing地贊頌:(出示句子: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這一環節中,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鄭和每到一個國家,人民都會那么歡迎他呢?可講解深入些,拓寬學生思維。

  (三)、戰勝兇險

  過渡:然而,在蒼茫的大海上,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第5自然段。看看鄭和的船隊遇到了哪些兇險?用很概括的詞語告訴我。(遇上風浪、遇上海盜)

  1、遇上風浪

  (1)、指導朗讀,讀出“險惡”。指名讀

  (2)、面對如此險境,鄭和他卻

  (3)、看來一波一浪是顯示不出鄭和的勇敢鎮定的,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更多更大的風浪!(齊讀)讓我們帶著對鄭和的佩服再讀一遍(齊讀)!

  2、遇上海盜

  (1)、誰能把鄭和智斗海盜的過程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稍時準備)

  (2)、這有說明鄭和是一個怎樣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鄭和率領的船隊……

  三、升華感情

  過度:第一次遠航就遇到了這么多兇險,鄭和害怕了嗎?(出示句子)面對這些兇險,鄭和總是……

  是啊,他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于是鄭和又開始了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遠航。直到第七次遠航時,鄭和已經是一個鬢發全白的老人了!就在這最后一次遠航的歸途中,鄭和病故他鄉,退下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他為航海事業所做的貢獻功在千秋,永遠不會被磨滅。同學們,此時此刻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朗讀是學好課文內容的重要環節之一,鄭和的形象在學生眼中已經有較深的印象,那么如何體現出來,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練讀、進而小組對比來看看哪一組讀得最有味道

  1、齊讀第6自然段

  2、三十多個國家該是一個多么大的范圍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地圖)(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緊接著引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對鄭和說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說些什么嗎?請同學先在小組內先說一說,等一下我請同學來說。

  五、總結

  同學們,千言萬語怎能描繪出鄭和七下西洋的艱辛,千言萬語怎能抒發我們心中的崇敬,表達我們心中的驕傲與自豪!就讓我們在心中刻下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吧!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個名字(出示),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段(出示)

  六、布置作業

  學完了了這篇課文,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這是學以致用的體現,既有利于學習鄭和這個人物形象,也是對學生的一次練筆機會,學、寫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0鄭和遠航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29

  在自主中實現自悟——聽《鄭和遠航》有感

  5月9日參加了崇川區的“紫瑯之春”教研活動,下面談一談聽了躍龍橋小學李春寶老師執教的《鄭和遠航》的感受。

  首先可以說李老師的文本關過得好,對文本的定位把握準確,教學重點突出,這篇文章就是在表明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課始,李老師出示了一段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描述鄭和遠航意義的文字,這段文字用得非常妙,達到了“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圍繞這段文字設計的三個問題引起全文,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學、自悟、自我升華,目標明確而集中。

  接下來,李老師安排的自讀自學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基礎上獨立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過程,“無論何時何地放棄了讀就放棄了一切。”而這堂課,李老師的讀為本,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這堂課中的讀有三個特點:一是讀的目的性明確,有初讀,有研讀,有深讀;二是讀的時間充裕,“時間是學生最大的資源,空間是學生發展最大的舞臺”,李老師在讓學生圍繞三個問題自讀自學時,沒有怕冷場,而是留足了讀的時間,讓學生讀通、讀懂、讀透;三是讀的層次感強,在理解海面上“風浪險惡”這一部分內容時,李老師先讓學生各自讀,初步感知內容,然后再出示海浪沖天的畫面,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出感情,最后又通過師生互讀互比互評,進一步體會出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的民族精神,學生也正是在這反復朗讀中感受課文,或領悟主旨,或品位意韻,或體會情感,享受語文學科獨特的魅力。但是有關讀還想說一句的是李老師在讀“風浪險惡”這部分時底氣可以再足些,再充滿自信些,應該給學生做個好樣,用不著那么羞澀而謙虛地說一句“老師讀得沒你們好”。

  最后還想提一提的是李老師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出示了鄭和氣宇軒昂的雕像圖,并配上凝重的音樂,又一次讓體現我國古代人民頑強探索精神的鄭和走進了學生的心田。“面對鄭和的雕像,你想跟他說些什么呢?”這是讓學生再次深入體悟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實現思想碰撞、精神對話的過程,是作為一種運用知識、提高能力、求得發展的感悟和提升的過程。李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既統領全文又升華感悟的問題,是可圈可點的。但遺憾的是學生在回答時僅是蜻蜓點水,教者也沒有繼續引導,就簡單收場了。從最后一問學生的作答中,似乎讓聽者感到教學效果被打折了。

  一堂課難免掛一漏十,感謝李老師提供了這一課例,因為在他的這堂課的教學中,讓聽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自讀、自學實現學生自我感悟、自我升華,這也是語文教學發展到今天的正確方向吧。

10鄭和遠航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知鄭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懷。

  教學過程

  1、603年前,一位偉大的航海家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龐大的船隊即將遠航,這位航海家的名字叫——“鄭和”。

  一項令世人矚目的壯舉即將誕生,它被稱為——“鄭和遠航”(齊讀)

  2、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鄭和,重溫這偉大的航海壯舉。去了解鄭和遠航這段振奮人心的歷史。

  二、讀課文,感悟遠航

  【課件出示】默讀課文1——5自然段,讀到讓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思考:這是一次怎樣的遠航?你從哪兒感受到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一)規模宏大的遠航

  生1:規模之大可以從課文的第一小節到第三小節中可以感悟到。隨行的人多,有兩萬七千多人。

  生2:不光隨行的人多,而且來送行的人也很多。課文中“人山人海”可以看出規模大。

  生3:還有船多,有兩百多艘船只,其中還有六十多艘大船。

  師:課文中說這些船是“寶船”,你能說明理由嗎?

  生1:船大。

  生2:船上貨物多。

  生3:船上的設備先進。

  “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

  生2評價:“我覺得他‘兩百多艘’這個詞讀得很好,讓人體會到船的多。”

  生3評價:“我覺得他‘整齊’這個詞語應該重讀,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船不僅多,而且排得齊,很有氣勢。”

  師問生3:“那你能讀出這樣的感覺來嗎?”

  生3:“能。”生3朗讀

  師:“你們剛才讀出的感覺就是第二句中一個詞的意思。誰來讀第二句?”

  生4讀:“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

  師:“是哪個詞呢?”

  生齊:“雄偉壯觀!”

  師板書:雄偉壯觀

  生齊讀“雄偉壯觀”,師提醒:“雄偉壯觀可不是輕輕柔柔的哦,再來讀一遍。”生再讀,讀出了氣勢。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也能讓人體會到雄偉壯觀?剛才他讀出來了嗎?誰來評價一下他的朗讀。”

  生5評價:“我覺得他讀得很流利,很有感情,特別是‘六十二艘’、‘寶船’這兩個詞語讓我們體會到了鄭和的船隊‘雄偉壯觀’。”

  師:“我們繼續讀下去。”

  生6讀:“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

  生7評價:“我覺得他把148米,60米,十多層重點讀了,讓人感覺船很長,很寬,很高。”

  師:“那么長,那么寬,那么高,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生8讀:“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生9評價:“他‘九根’、‘十二面’、‘一千多’、‘二三百’重點讀了,讓人感覺船規模宏大。”師:“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生10讀:“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

  生11讀:“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生12評價:“‘戰船’、‘糧船’、‘水船’他強調讀了,讓我們感覺到鄭和的船隊種類齊全、規模大。”

  師:“種類齊全、規模大,這就是——”指板書,生齊讀:“雄偉壯觀。”

  師:“同學們,作者用了大量的數字,讓我們感受到鄭和船隊的雄偉壯觀,就讓我們把這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遍,感受一下這種雄偉壯觀的氣勢。”

  初步了解鄭和其人

  過渡

  師:剛才我們從兩個方面知道了鄭和遠航的規模大,第一就是參與的人多;第二就是遠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設備先進,是一艘艘寶船。你們看,連明朝的皇帝也參與了,足見它規模之大啊!如此規模的“寶船”隊將揚帆破浪,你能想象出此時鄭和的樣子了嗎?

  生1:我仿佛看到鄭和撐著腰,遙望著一望無垠的大海,顯得意氣風發。

  生2:我看到鄭和正和岸上的人群揮手告別,臉上充滿了自信的微笑。

  生3:我看到鄭和正凝望著海面,默默地思考著什么?

  生4:鄭和想到自己下西洋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心里充滿了激動和驕傲,同時也感到身上的擔子非常重,非常重。

  師:是啊,寶船如此雄偉壯觀,規模宏大,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也一定不同凡響。讀一讀第三自然段,鄭和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1)學生說:自信、矯健、勇敢、堅定等等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握拳、起航、健步、高舉、大步等等)

  師:“從‘魁梧’,‘健步’這兩個詞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鄭和?請你用成語來形容。”

  生:“氣宇軒昂、威風凜凜。”

  (3)相機指導朗讀

  師:你能通過你的朗讀來告訴我們嗎這個人物形象嗎?

  【多媒體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面部分

  學生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鄭和!

  生:“神采飛揚、紅光滿面。”

  師:你來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神采飛揚、紅光滿面的鄭和!

  生5:“相貌堂堂,風度翩翩。”

  你來讀;讓我們一起讀出一個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鄭和!

  4.下一個句子更加精彩,【幻燈出示】:“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出發了。”指名讀,其它同學說說看,你們感受到什么?

  生:這是一支氣勢宏偉的船隊。……

  (二)友好交往的遠航

  過渡:師:是呀,鄭和遠航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書必須讀進去才能有更大的收獲,下面我們請同學們深入學習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想想鄭和遠航是是怎么樣的遠航呢? [學生自由讀,思考。]

  生:我認為鄭和遠航是友好外交的遠航。

  師: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次遠航是一次友好的遠航呢?抓住句子或者詞語來告訴大家好嗎?

  【多媒體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1:我從“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遞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中看出,鄭和先遞文書,然后贈送禮品,并且每次都是這樣做,這樣就打消了其它國家的顧慮了。

  生2:當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扶老攜幼”可以看出他們非常信任我們,“爭相”觀看也可以看出我們的船隊非常友好,非常宏偉、浩大。

  生3:課文中還講到交換物品,做生意。可以看出友好。

  生4:不光我們向他們贈送禮品,他們還向中國客人贈送禮物。

  ……

  (三)充滿兇險的遠航

  過渡:師:這次遠航不光是和平友好的遠航,還是一次……

  生: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

  師: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五小節,說說看都遇到了哪些危險?

  生:兩個方面:一個是海浪之險,一個是海盜之險。

  師: 海浪之險,你從課文中哪里感悟到了?

  【出示】:狂風呼嘯……這一段話

  自己讀讀,說說哪些詞語表現了風浪非常的兇險?“脫僵的野馬”、“咆哮”、“呼嘯”……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請大家留心“撲”這個字,為什么要用“撲”,你們能體會到什么?

  反復地指導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海浪上的兇險。]

  師:除了險惡的風浪,還有什么其它 的危險?

  還有海盜的襲擊,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找出關鍵的詞語來說明。

  生:鎮定自若。

  生:化險為夷。

  生:奮勇前進。

  生:嚴陣以待。

  師: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生:鄭和的胸有成竹。

  生:鄭和的臨危不懼。

  生:鄭和的機智果斷。

  過渡:師:同學們,從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時間里,鄭和率領……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師以讀帶講第六自然段)

  一、鄭和遠航的意義

  【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鄭和遠航,規模之大……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1、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

  2、拓展

  過渡:師:我們通過深入課文,理解了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的遠航,是一次充滿兇險的遠航,并且從遠航中感悟了鄭和謙遜,禮貌的外交風格,臨危不懼的勇敢膽識。書不光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會當凌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來,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歷史評論家,你還覺得鄭和遠航是一次怎么樣的遠航,你想來說說嗎?[教師板書: 的遠航]

  生1: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影響深遠的遠航,因為課文最后說:“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生2:我認為鄭和遠航是一次收獲的遠航,他收獲了友好,和平,我還從課外知識中知道,鄭和還根據遠航畫下了許多航海圖,而且非常準確。所以他還收獲許多的寶貴的航海知識。

  生3:我認為鄭和遠航時一次生命的遠航,因為鄭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航海事業。

  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海上的航軌。

  生4:它還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遠航,是揚國威,樹形象的航行。

  生5:它是一次次永不停息的航行。

  生6:它是一次次自信的航行。只有強大才能自信。

  師:是啊!強大了才能自信,來我們一起把課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讀一遍。體會一下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吧!

  四、升華:

  我們似乎也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的歡呼聲中“揚帆啟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往”,一次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此時此刻,面對著身著袍衣,手握圖卷,神情堅毅,目光堅定,眺望遠方的鄭和。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1:600百年鄭和就有這樣的探索精神,就知道走出去了,我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

  生2:國家強盛了,子民才能自信,自信才能有所作為。

  生3:我也想成為新時代的航海家,去探索大海的奧秘。

  生4:我聽說在鄭和的航線上,現在還有很多很多的寶貝沉沒在大西洋里,我希望自己做一個考古學家,把我們自己的寶貝重新找回來,讓它重放光芒。

  生5:我覺得鄭和遠航,就像一粒粒種子,在異國他鄉發了芽,扎了根,開花然后結果了!

  1、評:說得多好啊!鄭和遠航讓中國名揚海外,如今的我們,應努力學習,學習這種開拓進取,勇于探究的精神,為振興中華而讀書!

  2、人們將鄭和的事跡刻在了一塊石碑上,這塊石碑叫通番碑。一位詩人在參觀了通番碑之后,寫了一首詩,詩是這樣寫的:……

  課文學習完了,讓我一起來記住這個名字,那就是——鄭和!

  記住這次偉大的航行——鄭和遠航!

  五、課后作業

  搜集資料,做一個小導游,向別人介紹鄭和的事跡,介紹他的遠航壯舉。

10鄭和遠航 篇12

  教學要求:

  1、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2、 利用電腦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對鄭和及其遠航的歷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問題意識,訓練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 利用網絡自主查尋、拓寬視野,了解鄭和遠航的歷史。

  2、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憤努力的情懷。

  教學難點:

  利用網絡幫助自己的閱讀理解,匯報學習成果。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二、默讀“第一次遠航”部分,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第一次遠航”的?(生答師板: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三、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認真讀課文,并運用網絡幫助自己閱讀理解。

  四、交流學習收獲。

  五、拓展延伸:通過上網,了解其他幾次遠航的相關信息。

  六、小結

10鄭和遠航 篇13

  教完了《鄭和遠航》,我覺得在課前預習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老師揭示了課題以后,讓學生質疑問難。“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哪些內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激發。提了許多問題。如“鄭和遠航的時間、地點、天氣、環境”“鄭和幾次遠航?到過哪些地方、國家?遇到了哪些困難?有沒有取得成功?”“鄭和遠航的意義何在?”等等。學生有許多的問題迫切希望得到解決。就在學生的熱情高漲的時刻,老師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個個踴躍發言,剛才提出來的問題基本在學生的預習中得到了解決。

  在檢查學生的課文朗讀和字詞理解方面也很好地體現了這堂研究課的目的。學生通順、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讀,沒有課前認真的閱讀是辦不到的。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很到位,說明課前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獨立完成的。所以,我認為在預習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0鄭和遠航(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26 鄭和遠航

    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10鄭和遠航

    10鄭和遠航一、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3、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的作用。...

  • 鄭和遠航(蘇教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 鄭和遠航

    26、------(一課一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作者:薛艷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 鄭和遠航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與略寫的的作用。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26《鄭和遠航》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 《刷子李》詞句解析(通用17篇)

    一、對句子的理解1、干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 巧妙插入學習單 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案例(精選15篇)

    【教學設計】一、導入1、齊讀:課題,讀兩遍。(要求第二遍做到有感情).2、把課題改動一個字,使它成為一句話: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3、用關聯詞語,把這句話說具體。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是因為( )。...

  • 《黃河象》綜合資料(通用12篇)

    一、教材說明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并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象化石的來歷。讀后可以使我們思接千古,增長關于化石的知識。...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码一区 | 欧美黄色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色 | 日韩www.| 999精品国产人妻无码系列 | 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 | 国产亚洲免费观看 |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麻豆影院在线播放 | 亚洲日日摸夜夜夜夜夜爽小说 | 国产精品久久久综合久尹人久久9 | 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 特级毛片a级毛片100免费 | 女人在厨房被添高潮全过程A片 | japan白嫩丰满人妻videoshd |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 国产女同一区二区在线 | 一道本不卡 |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 艳母1-6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 亚洲精品推荐 | 亚洲综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黄色免费av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线 | 亚洲最大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a本v道久久 | 福禄影院午夜伦 |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超碰自拍97| 成人天堂视频第一网站 | 久久久久爽人综合网站 | 成人私人免费影院168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夜色爽爽影院18禁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片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