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PowerPoint;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走進powerpoint》是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下冊第21課的內容。它是office系列辦公軟件中,繼word后的又一個實用的工具軟件。它的操作比較簡便,而且是學生以后展示作品、發布成果的強有力的工具。因為它與word有許多相似之處,學生在學會使用word的基本操作后,再來學習powerpoint就要顯得容易多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熟悉powerpoint 界面;了解幻燈片的版式;會插入新幻燈片,能做至少兩頁的簡單演示文稿;熟練使用文本框輸入文字;理解新建幻燈片和插入幻燈片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在自主性、研究性、協作性環境下,學會自主探究,學會與人協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一種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的品質;在與人協作的過程中,體驗團結的力量;在交流評價時,學會自我反思,懂得尊重他人。
●教學重點
文本框的使用和插入新幻燈片。
●教學難點
有效地運用知識遷移來學習新知。
二、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在六年級上學期進行教學。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六年級學生仍舊延續了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較感興趣,同時,他們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的要求也更高,更注重學習內容的是否有意義。這時的孩子,已經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世界,而漸漸學會用思想去了解世界。
從學生的信息素養來看,他們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word的基本操作比較熟練。所以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嘗試探究的基礎上學會歸納操作的一般方法。
從學生的差異來看,基本操作能力不會相差太大,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和知識遷移的水平上。
所以,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類型差異,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三、教法
●任務驅動法
信息技術教學最常用的是任務驅動法。但我在實踐中發現,如果學生對你設計的任務不感興趣時,就不能驅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樣即使在你的幫助和引導下,學生完成了任務,但這種驅動,只能是外驅動或硬驅動。而通過創設有趣味的情境,結合知識本身的特點,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在做中學,學中樂,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在活動體驗中獲得經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種融合了情境的任務驅動才能真正做到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主動建構知識技能。
●知識遷移法
我們認知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遷移。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特點更是體現了這種方法在認知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知識遷移來學習新的知識。
四、學法
嘗試操作、自主探究;組內互助、小組交流;模仿對比,反思提高。
五、教學準備
教學硬件:計算機網絡教室、top。
教學軟件:windows xp、office。
教師準備:一個學校組織的“第三屆體育藝術節”的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引出任務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校舉辦的“第三屆體育藝術節”嗎?為什么你對那次活動的印象這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