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航天工程;
一、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將信息技術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聯。教學本教學內容時,恰逢神舟六號載人航天工程發射成功,我抓住這一時機,在課前對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對航天工程感興趣的內容,準備了相關素材資源。如:《中國飛天夢》專題片和航天工程網站。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收集資料以及應用信息技術展示研究成果,這樣既培養了學生關注我國人民生活中大事的意識,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
二、給足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體驗超級鏈接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之前,我總是擔心學生不能探究出超級鏈接的方法,學生探究方法這一環節用時過多,影響下一個環節的教學任務,設想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尋找已經探究出方法的同學,進行操作演示,帶動不會操作的同學。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同學的操作遇到了困難,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給足學生探究時間,探討超級鏈接的方法時首先從有困難的學生入手,讓學生共同討論出方法,效果非常明顯,后面的應用環節反而水到渠成。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為學生研究航天工程的內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課堂上四十分鐘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為了方便同學們收集資料,我專門設計了有關航天工程的專題網站,其內容相當豐富,這樣學生研究的內容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研究航天員太空生活;有的學生研究航天旅游方面的內容;有的學生研究宇航服方面的內容……。這樣較好地解決信息技術課兩難的問題,既讓學生掌握技能目標,又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
四、我在教學中也有遺憾之處。比如:我在處理學生探索超級鏈接的操作方法這一環節時,部分能力強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探索中的一些發現:如可以直接通過復制文件路徑地址的方法進行鏈接文件,還可以鏈接網站或電子郵箱地址等,而我在課堂中只是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發現,并進行了鼓勵,但沒有就勢引導學生去思考。
(注明:教學內容為人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下第十五課《建立超鏈接》,作者適當進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