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二單元雨中曲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第二單元 雨中曲單元分析:本單元以“雨”為題,選材兼顧中西,不同情緒、不同主題互相補充,編織出一個多彩的“雨”的世界。“雨”中蘊涵著孩子純真的友誼,天真的童心,也有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能積極參與演唱、欣賞、創作等活動,結合作品,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雨”的內涵,豐富情感體驗。 教學目標:1. 積極參與欣賞、演唱等活動,結合作品的不同角度理解“雨”的內涵,豐富情感體驗。2. 能安靜地欣賞較長的音樂作品,如《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能較準確地哼唱主題。3. 能夠用輕巧活潑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較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情緒。能設計簡短的節奏性為歌曲伴奏。4. 能在給出的旋律音、節奏或歌詞的基礎上創作出自己的“小曲”。能知道至少3首施特勞斯的音樂作品,對欣賞古典音樂表現出一定興趣。本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時間:3月9日~ 3月11日教學內容:1. 聽:廣東民歌《落水天》2. 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教學目標:1. 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并能夠自己視唱歌譜,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對山區兒童的生活有所體驗,從歌曲中受到樂觀情緒的感染。2. 用廣東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教材分析:1. 《水花花,泥巴巴》這首歌曲刻畫了一群山里孩子雨中嬉戲的生動畫面,“踩雨”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的事,歌中象聲詞的運用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孩子們踩雨時的“情”與“景”。2. 《落水天》是一首流傳于廣東客家方言地區的山歌。“落水天”即“下雨天”,這首山歌歌詞樸素,表現了舊社會窮苦人遇到下雨天,沒有雨傘遮雨的可憐狀況。裝飾音的巧妙運用,更渲染了歌曲的悲傷色彩。教學重點:3. 學生能夠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并能夠自己視唱歌譜。4. 用廣東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比較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落水天》這兩首歌曲在情緒和內涵上的不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導入新課(一) 舞蹈欣賞——《雨中花》1. 老師提問:舞蹈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2. 同學們,你們喜歡踩雨嗎?我知道你們不僅喜歡踩雨,哪怕渾身濕透了還是那么勇敢地在雨中歡笑。3. 聽聽歌曲中的小伙伴是不是和你們有一樣的心情?(老師播放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他們在“踩雨”喜歡聽賞歌曲《水花花,泥巴巴》,體會歌曲中的情緒三.學唱歌曲1. 播放歌曲的示范錄音2. 用聽唱法學習歌詞a. 學生聽琴跟唱b. 提問:歌曲中有哪些象聲詞?我們在演唱中應該注意什么?怎樣唱更合適?c. 啟發學生:怎樣才是一個“勇敢的小娃娃”4. 聽琴唱歌譜:a. 糾正、示范、再練習(注意從si到mi的音準,最后一句的休止符也要處理干凈)b. 用稍快的速度、歡快跳躍的情緒演唱歌曲5. 小組活動:按固定的節奏型設計簡單的踏步動作,在《水花花,泥巴巴》的音樂中模仿踩雨。聽賞歌曲錄音,體會情緒學唱歌詞“噼啪”、“踢踏”、“啦” 唱得跳躍、有彈性,表現出孩子們的天真可愛不嬌氣才是勇敢的小娃娃通過聽琴唱譜練好音準7——3休止符短促、干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按固定的節奏設計動作,在音樂中模仿踩雨四.欣賞歌曲1. 同學們在“雨中”玩得真歡快!下面,老師還要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曲,說說這首歌曲和我們剛才學唱的《水花花,泥巴巴》聽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2. 播放歌曲《落水天》3. 帶領學生讀讀歌詞,感受歌曲的情緒。4. 跟著錄音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5. 唱唱廣東方言版的歌詞。聽賞歌曲廣東民歌《落水天》讀歌詞,感受歌曲情緒跟錄音哼唱,體會情緒用方言唱一唱歌詞五.課堂小結老師談話:雖然是相同的關于“下雨”的內容,但是從兩首歌曲中我們感受到了現在生活的快樂和幸福,同學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教學后記:《水花花,泥巴巴》這首歌曲的不論是旋律還是節奏都比較簡單,所以在教授這節新課時我主要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主要是學生通過聽音模唱和視唱歌譜學會的。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可以鍛煉自己的音樂技能。老師也應多以激勵、鼓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