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二單元雨中曲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導入新課1.有這樣一群小學生,他們認真學習的精神讓老師佩服,讓我們一起聽一聽2.引導學生聽賞歌曲《雨中》和老師一起聽賞歌曲《雨中》三.歌曲學唱(一)感受歌曲1.音樂律動談話:請同學們觀察歌譜,和老師配合在我的歌聲中加入拍手節奏。2.請學生再聽一聽合唱版的 《雨中》,引導他們:在恰當的地方加入拍打節奏。(二)學唱歌曲1.引導學生聽賞歌曲第三遍,通過整體聽唱法初步學唱2.提問:這首歌曲中,有哪些情緒的變化?3.找一找樂曲中的弱起小節4.有感情地齊唱歌曲《雨中》(三)鞏固演唱1.學生小組活動: 為這首歌曲設計演唱形式和聲勢伴奏2.小組展示3.師生相互評價、小結感受歌曲通過觀察歌譜了解,在老師演唱歌曲的時幫她加入拍手。再比較聽一聽合唱版的《雨中》,也同樣在恰當的地方加入拍打節奏。聽賞歌曲第三遍,通過整體聽唱法初步學唱前半段活潑后半段抒情歌曲的前四句都有弱起小節要注意休止齊唱歌曲《雨中》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和聲勢伴奏小組展示相互評價、小結四.音樂欣賞1.老師談話: 請同學們聽一聽下面的音樂,說說你聽后的印象,并給樂曲起名。2.老師介紹樂曲的名字以及樂曲的背景3.引導學生思考貝多芬在節目單上寫“鄉村生活的回憶,寫情多余寫景”,這句話的含義。4.再一次復聽,要求學生體會作曲家在作品中表達的情感。聽一聽老師播放的音樂,并試著給它起個名字
《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完成于18xx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響樂作品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情緒的作品。體會作曲家要表達的感情:在他耳朵完全失聰的情況下作品表達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這是一部回憶情緒的作品。五.課堂小結了解更多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以及他的人生故事。教學后記: 這首歌曲情緒歡快,在學唱一開始我就先讓學生參與到聽賞的環節中,即:讓學生先觀察歌譜,然后邊聽賞邊在演唱中適當地加入拍手。第一段時學生難免有學生會拍錯小節,但是在第二段是就基本已經很整齊了。第四課時教學時間:3月21日~3月28日教學內容:1.演唱:復習本單元的兩首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能背唱歌曲。2.聽賞:約翰施特勞斯的管弦樂合奏《雷鳴電閃波爾卡》。教學目的:1.學生通過這一課時的復習,能更有感情地演唱本單元的兩首歌曲,并且能有感情地背唱。2.學生能通過聽賞和分析了解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用了哪些音樂手法表現電閃雷鳴的場景。教材分析:《雷鳴電閃波爾卡》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作者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鈸的襯托,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疾風、雷電和閃電的音響。教學重點: 1. 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和《雨中》2. 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感受出樂曲《雷鳴電閃波爾卡》中表現的場景教學難點:1. 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現出前后兩段的不同情緒2. 體會樂曲所要表現的場景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