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二單元雨中曲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第二課時教學時間:3月14日~3月16日
教學內容:1. 復習歌曲《水花花,泥巴巴》2. 聽賞樂曲《雨中曲》教學目標:1. 能夠用輕巧活潑的聲音演唱,有感情地演唱《水花花,泥巴巴》2.聽賞美國電影插曲《雨中曲》,對爵士風格的音樂有初步的認識教材分析:1.歌曲《水花花,泥巴巴》刻畫了一群山里孩子雨中嬉戲的生動畫面,“踩雨”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的事,歌中象聲詞的運用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孩子們踩雨時的“情”與“景”。2.《雨中曲》又名《萬花嬉春》,是好萊塢影壇從默片時代轉變為有聲片時代的一部佳作。《雨中曲》被譽為美國的“國寶級”影片之一,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 教學重點:1. 引導學生感受爵士音樂的風格2. 背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教學難點:音樂創作活動:用“12345”五個音和小伙伴們合作寫一首《雨中曲》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
備注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2.發聲練習1 2 3 4 5— 5 4 3 2 1—mi ya mi yo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口腔中的軟腭抬起,氣息通暢,聲音具有頭部氣流感,注意韻母的口型。二.復習歌曲《水花花,泥巴巴》1.老師播放歌曲伴奏錄音,學生輕聲跟唱2.用輕巧的聲音和快樂的情緒演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3.老師慢速彈琴,學生跟琴演唱歌譜(有個別大跳音程注意唱準,多聽多模唱,或者用唱音階的方式幫助)4.鞏固唱譜。5.引導學生跟著伴奏錄音演唱歌譜6.通過分句演唱的形式背唱歌曲7.學生討論: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進行歌曲表演輕聲跟著伴奏錄音演唱歌曲用輕巧的聲音和快樂的情緒進行演唱視唱歌譜,注意音準熟練歌譜跟著歌曲伴奏唱一唱背唱歌曲自己設計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進行演唱三.欣賞音樂《雨中曲》1.老師播放歌曲《雨中曲》,學生感受樂曲的節奏、旋律特點2.介紹這段音樂: 《雨中曲》又名《萬花嬉春》,是好萊塢影壇從默片時代轉變為有聲片時代的一部佳作。《雨中曲》被譽為美國的“國寶級”影片之一,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 3. 老師談話:這是一段很有爵士風味的音樂,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影片片段,感受一下爵士音樂的特點。看完后,談談你的感受。4. 學生交流感受。5. 一起學跳踢踏舞,伴隨音樂快樂的動起來。聽賞歌曲《雨中曲》第一遍,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特點。聽老師介紹影片及音樂背景欣賞影片片段感受爵士音樂很輕松、自由相互交流一起學唱踢踏去,伴隨音樂快樂的動起來四.音樂創作1.老師談話:我們也來作一首有趣的《雨中曲》吧!要求用“1、2、3、4、5”五個音。2.小組活動,討論。老師指導。3.師生交流4.師生一起評價我們也來學作曲小組活動,討論大家交流師生一起評價六.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上我們接觸了美國的爵士音樂,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更多的同類音樂進行欣賞。
第三課時教學時間:3月16日~3月18日教學內容:1. 學唱歌曲《雨中》2. 欣賞貝多芬《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教學目的:1.用輕巧、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雨中》,學生通過用生動活潑的音樂語言,感受雨中的“情”和“趣”。2.了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生平及《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表現的內容。教材分析:1.《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完成于18xx年,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九部交響樂作品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情緒的作品。2.歌曲《雨中》是一首表現孩子們樂觀向上、不怕風雨、專心讀書的歌曲。歌曲中句首弱起以及下滑音、聲勢伴奏的運用,使樂曲活潑而有趣。教學重點:1.演唱《雨中》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歌曲前后樂段用“活潑與抒情”等處理方式來豐富歌曲的情感; 引導學生注意歌曲中不同力度記號的表現力;能設計簡短的節奏型,用恰當的方式為歌曲伴奏,在歌曲的短間奏處能設計聲勢動作或打擊樂器伴奏,并能準確地加入。2.欣賞《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活躍的想象力和積極的創造性,了解貝多芬生平。教學難點:1. 唱準歌曲中的弱起小節2.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感受音樂中表達的情緒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