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嶺南版)
欣賞民間吊飾與范例作品,激發學生設計吊飾的興趣。
二、發揮主體
1、說說民間吊飾與學生作業中的吊飾有什么相同與不同地方,說說它們美在那里?(形狀、色彩、花紋)
2、你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吊飾?小組討論回答。
3、嘗試運用幾何形進行有節奏的排列,感受節奏美。
4、小組合作創作。師指導,提醒注意教室衛生。
三、發展主體
想想做做耳環吊飾、門簾和窗簾吊飾等等,發揮學生的探究欲望。
課堂總結:
作業評價:造型美、色彩對比美、節奏美、整體設計美等
個人評價目標:我學會( );我喜歡( );我明白( )。
教學內容 我心中的太陽
教學目標 感知“太陽”的自然現象。
熟練運用多種材料工具、造型元素進行創作。
在“比較”中認識不同藝術風格表現的“太陽”。
教學重點 命題制作的構思方法及造型、構圖知識。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力,表現自己心中的太陽。
教學用具 制作范例、欣賞作品紙材、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活動(一):互相講述有關太陽的故事。
活動(二):圓形的想象與變化。
像什么?
太陽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象可以用什么造型元素表現太陽的“形和光芒”。
活動(三):感受不同的文化藝術表現的太陽,引發聯想。
提供作品的比較。
作品給你什么感覺?
作者想說什么?
你喜歡哪一張作品?為什么?
活動(四):以“科學中的太陽”激發想象。
寓言聯想。
圖片聯想。
假設聯想
活動(五) :以神話故事中的太陽激發想象。
在同齡人的作品中,哪些是神話故事中的太陽?
幻想一下,太陽的故事、太陽的表情、太陽的外形。
構思:我心中的太陽大怎樣的?
活動(六):以評價促進想象創作。
在欣賞中提出評價目標。
作業評價標準:構思美、構圖美、色彩美。
教學內容 月亮的故事
教學目標 感知“月亮”的科學與神話故事。
運用學過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進行創造性表現。
在交流“我的月亮”故事中,互相啟發、構思畫面內容。
教學重點 圍繞主題進行繪畫創作。
教學難點 創造性運用點、線、面、色等造型元素進行抽象形裝飾與表達。
教學用具 制作范例、欣賞作品紙材、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交流活動。
探索活動。
畫家筆下的“月亮的故事”
科學家眼里“月亮的故事”。
小朋友心中的“月亮的故事”。
合作制作
在小組里講述自己編制的《月亮的故事》。
在長幅畫中,合作一幅《月亮的故事》。
評價活動——自評、他評
合作學習評價:有分工合作,資料、材料共享互相幫助。
作業評價:1、大膽運用點線色。2、想象力豐富。
教學內容 嶺南版小學美術第一冊第十九課《雪孩子》第一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冬季自然現象,體驗冬天的季節特點。
技能目標:學會用剪、撕、貼、畫等方法表現雪花。
情感目標:
1、感受雪花的線條紋樣美。
2、通過合作添加的集體創作活動,學會合作學習。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冬天的季節特點,學會制作或繪畫雪花。
教學難點 制作雪花
教學準備 1、準備許多手剪或手撕的雪花。
2、十二張黑卡,各色油畫棒。
教 學 過 程
體驗•感知
1、你知道冬天是什么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