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攝影版)六年級上冊教案 未來的計算機 教學設計
第2課 未來的計算機教學目的:
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狀況
培養學生對電腦技巧的探索
提高學生對電腦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計算機發展的幾個階段及其標志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這臺計算機總共使用了18000多只電子管,1500多個繼電器,重量達30多噸,占地180平方米,耗電150千瓦,其運算速度為每秒鐘5000次。
雖然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十分龐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卻奠定了計算機的發展基礎,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
二、計算機的發展
自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在隨后的幾十年中,電子計算機以異常迅猛的速度發展。電子計算機從誕生到現在大致上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開始于1946年,結構上以中央處理機為中心,使用機器語言,存儲量小,主要用于數值計算。
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開始于1958年,結構上以存儲器為中心,使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應用領域擴大到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始于1964年,這一代計算機仍然以存儲器為中心,機種多樣化、系列化,外部設備不斷增加、功能不斷擴大,軟件的功能進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數值計算和數據處理外,已經可以處理圖像、文字等資料。
第四代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始于1971年,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和生產的眾多方面。因為有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塊或幾塊芯片上,從而出現了微型計算機。
我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
三、未來的電腦
未來的電腦將向多功能、微型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甚至可以穿在身上、戴在手腕上,還可以隨時與外界聯絡、通信……
電腦將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討論:你想像中的未來電腦是什么樣的?
四、課外要求:
通過網絡或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計算機發展史方面的資料
五、課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