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與熱水(精選4篇)
冷水與熱水 篇1
一、研究目標
1.科學知識
引領學生經歷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分辨冷水與熱水的不同;讓學生通過觸摸幾杯不同的水,根據溫度的不同把水分為燙、熱、溫、涼、冷幾類。
2.科學技能
通過學生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大膽設計實驗的精神,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能運用身邊的材料展開實驗研究;以實驗的形式,讓學生變換角度,變換方法去研究,認識冷水與熱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熱水會燙傷皮膚的生活經驗整理,提高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的科學意識;經歷生活知識的延伸,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引領學生自主參與有關冷、熱水的探究活動。
二、研究重、難點
研究重點:經歷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與熱水的過程;并讓學生經歷根據冷熱程度把水分為燙、熱、溫、涼、冷的過程。
研究難點:經歷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與熱水的過程。
三、研究準備
小瓷人、癟的乒乓球1只、冷水、熱水
分組:一次性杯5只、燒杯1只、茶葉、鹽、紅墨水、滴管、藥匙
四、研究過程
(一)激趣引入,直切重點
老師出示一杯水。
上學期我們研究過水,發現水有什么特點?今天老師也用水來做一個實驗——
1.小實驗
(1).小瓷豬身上倒1號杯水,觀察有什么發現?再倒2號杯水,有什么發現?
(2).什么原因呢?
(3).師生交流。
兩杯都是水,就是冷熱不一樣就會產生不同的現象,看來冷水與熱水也值得咱們去研究。出題。
2.研討冷水與熱水的不同
(1).從這個實驗中你發現了冷水與熱水有什么不一樣?
(2).再觀察,你還發現他們有什么不一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3).聯系生活想一想,冷水與熱水在生活運用中有什么不一樣?生說師列(有熱氣、泡茶、泡藥、溶糖、溶冰、滴紅墨水等)如果用冷水會與用熱水有什么不一樣呢?你可以怎樣證明?
3.選擇問題,研討實驗
我給大家準備了許多材料,有茶葉、紅墨水、糖、鹽、熱紅水等。小組討論,選擇問題去研究、實驗,討論一下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好分工,科學記錄。
(二)引領學生觀察、實驗、操作
給大家十分鐘左右進行實驗,注意做實驗的時,一定要將研究材料同時放進同樣多的冷水和熱水里才能比較。
(三)組織學生表達與交流
請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實驗情況,其它小組注意你們組與他們研究發現有什么不同,等會補充。
(四)聯系生活,了解冷熱不同的四杯水
其實,生活中冷水與熱水還有很多的不同。看,一個癟了的乒乓球,想還原它,怎么辦?試試。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1.出計策
生活中并不是就只能到冷水或熱水,有時冷水太冷,熱水太熱,怎么辦?如果只給你一杯冷水,一杯熱水你能調出四杯溫度不同的水嗎?
2.實驗 在小組長帶領下進行操作。
3.交流
你是怎樣做的?調出了四杯怎樣的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遇到比這還冷的水嗎?比這還熱的水呢?
碰了很燙的水我們的皮膚會怎樣?生活中,在怎么樣的情況下會燙傷?所以我們要注意安全。
好,冷水、熱水與我們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只要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會時刻被你發現。
冷水與熱水 篇2
《科學課》三下《冷與熱》單元
杭州市西湖區周浦中心小學 鄭維慶在市科學新課程調研活動中執教
教材說明
教材共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冷熱不同的水。
這個活動是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進行本單元學習的。活動分3層:1.用一壺熱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溫度的水,用觸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差異,并結合生活經驗,想出怎樣倒更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應先倒冷水再倒熱水,先倒熱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軟塑料杯時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熱水,否則杯子容易變形。這里還需要學生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四杯不同溫度的水:燙水、熱水、溫水和涼水,交流平時觸摸更冷或更熱的水時的感覺。2.按手觸摸的感覺給熱水分類:溫水;不燙手的熱水;燙手的熱水;不能觸摸、一碰就燙傷皮膚的熱水。3.記錄、整理發生燙傷的場合。這個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的經驗整理,不必強求和教材一致。
活動二: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個新話題的方式轉入這個活動的,試圖以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變換角度、變換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這個活動分兩層:1.從觀察往冷水和熱水中各滴一滴紅墨水開始,讓學生發現紅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擴散得慢,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決為什么。2.觀察裝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沉,裝有熱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實,并嘗試著做出解釋。
活動三: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這個活動仍以觀察實驗的形式進行。首先提出觀察目標: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然后以實驗展開,用氣球皮蒙住裝滿冷水的試管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學生們會收集到在熱水中氣球皮鼓,冷水中氣球皮凹的事實。教材中天平稱試管的插圖,是解決實驗中水的重量是否變化的提示。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沒有變化而是體積發生了變化。水的體積變大是熱水上浮的原因。這一活動還指向了下一個活動目標:對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本課時活動內容較多,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適當增加教學時間。
教學準備
每組4只塑料杯、水槽、開水壺、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熱試管、天平
教學活動過程
1.引入。
·今天比較熱,而冬天比較冷,我們這單元開始學習冷與熱,大家很熟悉水,就來研究冷水與熱水吧!
2.用觸摸方法感受冷水與熱水的`基本差異。
·請幾位同學摸摸冷熱兩杯水,說說觸摸的感覺。
。加點冷水后,熱水溫度會怎樣?
·用一瓶冷水和一壺熱水倒出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從冷到熱一對整齊的隊伍。
·描述觸摸四杯水的感受,聯系教材開水和冰水的插圖給水分類:燙水、熱水、溫水、涼水、冷水。
P60頁,看看我們平時你什么時候燙到過。
3.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熱水除了冷熱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能換一種方法來研究嗎?
·在冷水和熱水中各滴一滴紅墨水看看會有什么發現?說明要求
·把裝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把裝熱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發現了什么?
·怎樣解釋以上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設。
4.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觀察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
·把裝滿冷水的試管用氣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緊,放入熱水中。發現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發現什么?
·交流觀察結果并進行解釋。
5、延伸活動,
玩一個有趣的玩具,會撒尿的小陶俑,課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冷水與熱水 篇3
冷水與熱水教學目標:1.經歷用觸摸的方法按冷熱程度把水分為燙、熱、溫、涼、冷的過程,試圖以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變換角度、變換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熱水有什么不同。 2.引領學生認真觀察、收集有關物體的冷熱的事實材料,整理、研究這些材料。培養他們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有關冷熱的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經歷用觸摸的方法按冷熱程度把水分為燙、熱、溫、涼、冷的過程,經歷 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與熱水的過程。 材料準備:每組4只燒杯(無條件的可用礦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熱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組兩個)、皮筋或線繩、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冷熱不同的水 二.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 教學內容 三.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四.小結教學媒體 一壺熱水,一壺冷水,幾只杯子. 小塑料袋,紅墨水,冷水和熱水 教學媒體 氣球皮,試管,小秤,皮筋或線繩. 教師行為 1. 引入:今天感覺教室外邊冷還是熱? 2. 準備好熱水與冷水 3. 給熱水分類 4.整理平時發生燙傷的場合,怎樣避免燙傷? 1.冷水和熱水除了冷熱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能換一種方法來 教師行為 研究嗎? 1. 提出目標: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我們在這節課中發現了什么?學生行為 1.學生到教室外體驗一下. 2.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先猜后摸摸兩種水. 3.用一瓶熱水和一壺冷水倒出版商杯冷熱不同的水.描述和觸摸4杯水的感受,聯系課本開水和冰水的插圖給水分類:燙水,熱水,溫水,涼水,冷水. 4. 學生互相說說,反饋. 1.在冷水和熱水中各滴一滴紅墨水看看有什么發現?把裝冷水 學生行為 的小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把裝有熱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發現?怎樣解釋以上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設. 1. 觀察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是否發生變化,自己互相討論,實驗. 2. 把裝滿冷水的試管用氣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緊,放入熱水中.發現了什么?放到熱水中,又發現了什么?教學思路 1.初步感受冷熱的變化. 2.強調冷熱是用觸覺感受. 5. 具體感受惹熱水熱的的程度和冷水冷的程度. 4.應用到實際. 1. 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冷水與熱水的其他不同 教學思路 點. 1對水的體積的變化的觀察,認識到熱水上浮的原因。 學生互相說說。 教學反思
冷水與熱水 篇4
一、說教材
科學課程內容標準分為“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五個部分。本課是屬于“物質世界”的范疇。
由3個活動組成: “冷熱不同的水”、“冷水和熱水還有什么不同”(新角度)“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先讓學生用兩瓶冷熱不同的水倒出4杯不同溫度的水,觸摸感覺它們的冷熱差異。描述:燙、熱、溫、冷。包括交流接觸更熱或更冷的水。然后是按觸摸感覺給水分類:關于記錄整理發生燙傷的場合,這部分的內容可據學生經驗靈活處理。
教材以用實驗的方式換一種新的角度和方向去研究冷水和熱水。先是冷熱水中分別滴上紅墨水,觀察擴散快慢的不同。再是觀察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和裝有熱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的現象,并嘗試著加以解釋。
“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以觀察實驗的形式進行,首先明確觀察目標: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變了沒有,體積變了沒有。對于氣球皮蒙試管口的方法,操作較難,應加以指導。
二、學情分析
冷水和熱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對于它們的溫度高低的探究是一摸了然的。學生理解的障礙在于導致熱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熱水的體積大。因此,在課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這個問題。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科學答案。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學習生命世界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經歷倒四杯冷熱水和用觸摸的方法把水按冷熱程度分成燙、熱、溫、冷的過程。
2、經歷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與熱水的過程,并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交流綜合,初步明白熱水上浮原因。
3、培養學生對周圍熟悉事物的探究熱情和好奇心。
四、說教學準備
為各個小組分別準備玻璃杯4個、保鮮袋2個、水槽1個、熱水1瓶、冷水1瓶、事先請每位學生用水杯從教室飲水機里裝一杯水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強調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而且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本課時遵循這些理念開展以引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是這樣開展教學的。
(一) 參與活動,導入
請學生互相摸一摸裝水的水杯(有的學生倒的水比較熱,有的較涼),說說觸摸的感覺。教師直接導入新課。
(二) 觀察冷水和熱水的不同
出示一杯熱水,一杯冷水,讓學生討怎樣來倒出四杯冷熱不同的水。
接著分小組操作,并觸摸4個杯子和杯中的水,描述觸摸的感覺。并延伸到說說更冷或更熱的水,根據學生的交流把水分成燙、熱、溫、冷四種。教師打開裝滿熱水的熱水瓶的塞子,問學生敢不敢摸?并回答為什么不敢摸?引導說說發生燙傷的場合有哪些。(看到,聽到的,親身經歷的)
(三) 冷水與熱水的不同
1、取出兩個杯子,分別倒入熱水和冷水,讓學生討論:往它們中各滴一滴紅墨水,會看到什么不同?然后教師做這個實驗,學生交流看到的結果。
2、如果把裝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把裝熱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你們預測一下會出現什么現象?
(實驗驗證是科學探究方法的一個關鍵步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是最好辦法)
學生實驗前引導說說實驗時應注意什么。
注意觀察發生的現象。
請學生嘗試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說
四、研究熱水上浮的原因
1、影響水在變熱過程中沉浮發生變化的因素可能有那些?
2、引導學生思考水在變熱的過程中重量、體積是否發生變化。
3、請學生設計驗證方法,并說出驗證過程中的注意點。
4、學生實驗。
5、根據觀察結果分析熱水上浮的原因。
小結:我們發現了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沒有增加但體積增加了。根據我們在“沉和浮”單元里所學的知識,這應該是熱水上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