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小明的一天》說課設計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和半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和半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分別將整時、半時的3個鐘面板書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前面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后面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是指著6。這時就引導學生總結出當分針指著12時,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當分針指著6時,時針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半。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里我先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后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和半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再介紹電子表形式的表示方法。在教學電子表形式時,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么?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6時和7時半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和半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另外四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體驗。
1、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為后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在找朋友中,讓學生全員參與,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上頭飾(鐘面、記時的兩種寫法),讓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系,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3、通過去買東西的生活情境體驗,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回去可以在媽媽的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