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一上《統計》教學實錄、反思及點評
一、教學內容
第九單元“統計”。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掌握統計的方法,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三、教學片斷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做了反復嘗試和改進。在嘗試和改進過程中,不斷反思、升華。下面是幾次嘗試的片段。
片段一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最喜歡的水果卡片,粘貼在黑板上,蘋果卡片貼在第一排,香蕉卡片貼在第二排……注意粘貼時要從下往上,上下左右對齊貼整齊。
(生粘貼圖片活動。在教師指導下,貼得很整齊,形成統計圖。)
師:剛才同學們分類粘貼水果卡片的過程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 反思 備課時,我擔心學生亂貼,不好調控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可上完課后,對此環節仔細琢磨,卻感覺到這樣做雖然學生貼得很整齊,也學會了統計方法,但這種學習形式完全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貼,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其然”也是教師直接“給”出的,不是引導學生自己探討、研究得出的,又怎么能讓學生從中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呢?這種教學純屬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有悖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于是基于以上認識,我又對剛才的教學進行了改進。)
片段二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每個小組的盒子里都有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喜歡的水果卡片。
(學生準備好。)
師:下面我們先請選蘋果卡片的同學到黑板上粘貼卡片(黑板上有畫好的格子),其余的小組認真觀察。
(由于黑板上有格子,學生把卡片粘貼在格子里,很整齊。但格子上下兩頭都空著,因為第一位同學就把卡片貼在了中間,而不是有順序地從下往上貼或從上往下貼。)
師:對于蘋果隊的貼法,同學們覺得怎么樣?
生1:這樣貼很整齊。
師:(肯定)上下排列很整齊,還有別的看法嗎?
(多數學生面帶困惑,過了很大會兒,一名學生站起來。)
生2:他們粘貼時有的貼在上面,有的貼在下面,沒有順序。
師面露喜色,趕緊接過來說:“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應該怎樣貼更好呢?”
生3:要按一定的順序。
師:對,為了統計的方便,我們在粘貼卡片時,不光要豎排對齊,橫排對齊,還要有順序地粘貼。好,按照這種方法,各位同學開始行動吧。
(蘋果隊在黑板上重新粘貼,其他隊有順序地到黑板上粘貼。)
師:剛才我們按照這種方法,分類粘貼卡片的過程就是今天學習的新知識——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 反思 備課修改時,對于這個教學思路我還頗為自得,認為這次我讓學生自己試貼,然后又通過學生互相評價,自己研究正確的粘貼方法,應該算是給學生主動探索的空間了吧!可上完課,卻感覺到學生的反應仍是那么被動,評價蘋果隊粘貼方法時,并不是我想像中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相反發現問題的學生廖廖無幾。另外由于缺乏橫向比較,他們更是不知道為什么還要橫排對齊,而這樣橫排、豎排對齊,除了能更美觀以外,還有什么更深層次的作用,這一系列的問題使我感覺到這樣處理教材,學生的認知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被激活。從總體思路看,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但沒有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倒像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反復揣摩,與其總怕學生貼得亂,倒不如順其自然,大膽放手讓學生從“亂”中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他們探索正確的統計方法。于是,我再次改進了教學方式,在第三次上課時,我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