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一上《統計》教學實錄、反思及點評
片段三
(教師創設情境: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要買同學們喜愛的水果,該買哪種水果呢?經過同學們討論,引入貼卡片的數學活動。)
師:我在每組的大盒子里放了許多水果卡片,請你們任選一張你最喜歡的水果卡片,貼到前面的大黑板上。
(學生貼卡片,黑板上亂七八糟。)
師:現在每人喜歡的水果卡片都貼在這兒了,你們能不能看出我們班喜歡吃什么水果的同學最多呢?
(由于卡片雜亂無章的排列,學生面部出現困惑,觀點很不一致,出現爭議。)
一生數煩了,站起來就說:貼得太亂了,實在數不準。
(讓學生自然粘貼,引發認知沖突:由于雜亂無章,因而不易看出班里喜歡哪種水果的同學最多,從而引發學生自主修改貼的方式,逐步形成條形統計圖的初步模型。)
師:(一看火候到了,不緊不慢)怎樣能一眼就看出喜歡哪種水果的同學最多呢?看來大家都得動動腦筋,想個好的粘貼辦法。
(教師布置活動要求:老師在每組的小盒子里準備了一些小水果卡片和白紙,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貼一貼,怎樣使大家一眼就看出哪種卡片最多呢?看哪個小組辦法好!)
(這樣,學生很快積極投入到小組活動中,幾分后各小組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展示出來。)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哪個小組的方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什么卡片最多?
生1:我認為第3組和第4組的方法好,因為他們一排一排排得很整齊,特別是開始的部分都對齊了。
生2:第1組雖然分類放了,但貼得一堆一堆的還是不能很快看出來誰最多。
生3:第2組有的豎著貼,有的橫著貼,還是有點亂。
生4:我覺得第3組的不如第4組的方法好,第3組豎著雖然排齊了,可橫著排的不齊。
(生4還未說完,同位急忙站起來補充。)
生5:第4組橫著排齊了,豎著也排齊了,不用數就能看出來,誰排的長,誰就最多。
師:(鼓勵)你們爭論時所表現出來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真讓老師佩服。第4組貼的時候,不僅開始的部分對齊了,上下的卡片和左右的卡片都對齊了,這樣我們不用數就能一眼看出哪種卡片最多,老師也同意你們這個觀點。
師:下面就請第4組來整理黑板上的卡片,其他小組也拿回自己的作品按這種方法重新整理。
(小組活動,整理成統計圖。)
師: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把最喜歡的水果卡片整理好了,其實剛才我們完成的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統計。
(師板書課題:統計)
四、教學反思
這一次,我從新課程理念出發,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活動和交流、探索的空間。一開始,大膽放手讓學生雜亂無章地粘貼,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然后提供材料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參與,親身經歷探索整理卡片的過程;最后在學生對比互評、互相質疑、互相補充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構建起了屬于自己的新知網絡,切實體驗到當卡片從開始部分,左右、上下對齊才能直觀看出哪種卡片最多;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作蜻蜓點水似的引撥小結,可以說是水到渠成,非常自然。整個教學過程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充足的探索空間里主動地參與操作、觀察、思考和交流,構建新知。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歷和體驗,從而自主地構建知識網絡。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