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
課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一年級 上)第91、92頁,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鐘、鐘面模型。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學具鐘。
教學過程 :
-、激趣導入
1.教師設疑,聽音樂導入 ,引出鐘表。
2.鐘表自我介紹,動畫演示鐘表自述。
3.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指導看主題圖。
(1)教師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鐘表,并及時教育學生要早上按時起床,上學才不會遲到。
(2)認識鐘面。
①分組觀察鐘面。討論:要求學生說出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有兩根長短不同的指針。
②認識分針、時針。
③教師出示鐘面模型,讓學生辨認分針、時針。
(3)認識整時。
①②③指導觀察主題圖中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向幾,建立7時的概念。
②先出示8時的鐘面,提問:“這是幾時?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同時寫出“8時”并教讀法;然后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教師板書“3時”;最后出示6時的鐘面,讓學生自己寫出來。
③引導學生觀察8時、3時、6時,這三個鐘面上的分鐘和時針分別指向,分組討論:“怎樣才能準確地看出它是幾時?”
學生可能回答:8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3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3;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指向幾就是幾時。
教師小結: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2.反饋練習。
(l)讓學生上臺撥鐘,教師先要求學生撥出幾時,然后集體訂正。
(2)接著,讓學生給學生出題撥鐘,并相互評價。
(3)小組撥鐘練習:一人說時間,其他三人進行撥鐘練習,并相互檢查。
(4)創設情景講解12時。
有一天,小東在看鐘表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咦!鐘面上怎么只剩下一根針了?”教師提問:“是鐘表壞了么?你能幫助小東解決這個問題嗎?”
使學生明確:當鐘面上表示12時的時候,分針和時針都指向12,正好在合在一起,所以只能看到一根針。
(5)創設情景:老師中午12時吃午飯,過一個小時要午休,你知道老師是什么時候午休嗎?
指名提問學生,使學生建立時間之間聯系的理念。
3.認識電子表及時間的第二種寫法。
(1)教師提問:“你知道8時在電子表上怎么表示嗎?”當學生說出以后,再出示8:00,驗證學生的說法。
(2)讓學生想:3時在電子表上的表示方法。指名回答,教師板3:00。
(3)讓學生自己寫出6:00。
4.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并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三、課間活動(音樂伴奏,師生律動)。
四、指導看書
五、實踐應用
1.完成第92頁“做一做”,結合內容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從小養成愛惜時間、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找朋友練習(練習十六第1題)。
3.完成課本第94頁練習十六第3題。
六、聽故事做練習
小山羊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準備請小猴到他家去做客。他給小猴打電話,說:“喂!是小猴嗎?今天我過生日,請你來我家做客,請你再過兩個小時來。”小猴看了看鐘表,這時鐘表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請你幫小猴想一想:他讀什么時候到小山羊家去呢?
七、設計題
分小組討論:周末準備怎么安排?然后上臺說給大家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