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看鐘面上的半時。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難點:認識鐘面上的半時,并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教學準備:實物鐘和學具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1、出示四個鐘面時刻。(7時半、8時半、9時半、11時半)師: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和媽媽帶明明去唐寨山游玩。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幾時起床,幾時出發,幾時到幾時在唐寨山快樂地游玩?2、讓學生試著說一說。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半時。3、提出學習目標(請同學想想,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哪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再出示學習目標):學會看鐘面上的半時,并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二、自主探索,展示成果1、小組個人展示(1)學生獨立自學第93,完成“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學習信息。)(2)小組內進行展示會,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相互幫助、質疑。2、全班展示,激發沖突。(以小組為單位)生1:每個鐘面上的分針都是指向6。生2:每個鐘面上的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的中間。生3:前面學習的整時,分針轉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認識的半時,分針轉半圈都指向6。生4:數字表示法,冒號右邊是30,就表示幾時半。……3、小結。三、檢測成效,實踐應用1、分組交流,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對半時的認識。2、游戲活動(1)師說幾個時間,學生動手撥一撥。(2)同桌交換合作,一個說時刻,一個撥時間。3、撥出一個最喜歡的時刻,說一說在這個時刻做什么。(自由交流,教師巡視后予以肯定,并鼓勵上臺講一講。)4、獨立完成第95頁第四題。四、總結談話,拓展創新1、師生共同小結,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并告訴學生做一個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孩子。2、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