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第一次(整冊教材梳理)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系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采取逐步擴大數的范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鞏固所學的計算。實驗教材仍然按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的原則編排,把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分為: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退位減法。在具體內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內的數與加減法分為兩段進行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中,先整體認識1~5各數,再教學加法和減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并通過加、減法加深理解1~5各數的關系;然后認識0,出現有關0的加、減法。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中,分為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三段教學。這樣的安排便于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數與加減計算。
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把減法和加法適當聯系起來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加、減法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比較熟練地掌握加、減的計算方法,也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實驗教材的10以內的加、減法,仍是把加、減法結合起來教學。從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開始,把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把有關的加、減法算式對照排列,便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逐步體會到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并逐步會利用聯想算出加、減法式題的得數。教材最初出現根據一幅圖寫出一個算式,逐步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算式(兩個加法的或兩個減法的),再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兩個加法的和兩個減法的),使兒童在頭腦中逐漸建立起加、減法的內在聯系。到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時,學生就能把這種規律性的聯系運用于學習新知識中,實現學習的遷移。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于數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冊教材根據當前入學兒童已有的基礎知識,在10以內數的認識方面減少了課時,將一個一個地認識數改為較為集中地認數。先集中認識1~5各數,然后認識0;6~10的認識分為6、7的認識、8、9的認識、10的認識三段進行。但是,實驗教材仍然重視學生數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教材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1~5各數的認識,教材先體現如何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接著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的操作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數含義。又如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通過了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圖,可以提出各種水果知多少的問題,再通過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兩個數的比較,認識比較的數學符號。此外,教材還安排了估計一些物品的數量,展示學生用數來表達、交流生活中的有關內容(“生活中的數”)等等。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概念,發展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