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集體備課第一次(整冊教材梳理)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關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為此,教材的設計一方面要反映《標準》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為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盡可能提供方便。這主要表現在:(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例如,例題、做一做等的插圖,大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提示教師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2)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許多例題插圖中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多個信息,供教師選擇使用,或進行創造性地發揮。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的插圖包含了學習“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還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通過豐富的變式,使學生加深對“同樣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豬幫小兔蓋房、野生動物園、小猴吃水果、疊紙鶴、看誰拿得對、喂小雞、快樂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