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的(通用10篇)
《加減混合》的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5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 10 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在學習活動中,經歷觀察、比較、抽象和概括等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及計算順序,正確計算。
2.教學難點:理解加減混合式題的意義及計算順序。
教學準備:教學圖片、算式卡片、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5-2-1= 8-5-3= 9+0+1=
4+3+2= 5+4+1= 6-5-1=
師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提問: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生:都是先算前兩數,然后用得數再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也就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過渡語:同學們對已學的連加、連減知識掌握得真不錯,老師想再增加難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要認真聽,幫助老師解決里面的問題:小猴媽媽給小猴摘了4個桃子,小猴爸爸又給小猴摘了5個桃子,小猴
吃了2個桃子,請大家幫幫小猴數數還剩多少個桃子沒有吃?(生思考后回答:還剩7個)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圖片,請大家看看。(師出示主題圖)
三、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⑴在黑板上逐步出示掛圖,說說圖的意思(從左往右看)
讓學生認真觀看圖畫。
師:看完圖畫,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的內容:湖里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
讓學生跟讀題目,后提問:“看了上面的內容,你想問什么?”
生:現在有多少只?
師出示內容,再讓學生齊讀。
師:能不能根據上面的內容,列一道算式?
生匯報:4+3-2
師:請說說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⑵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4 + 3-2=5
引導學生觀看湖里天鵝只數先后出現的順序來計算,得出: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得7,再把得數7減去2。
2、學習例2
出示掛圖
①放手讓學生自己看圖,說圖意,再列算式。
②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內容:
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③列算式
4-2+3
說說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④學習4-2+3的計算順序
3、比較歸納 總結算法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道算式與前兩節課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生:連加、連減一道題里只有加或者減,而這道題里既有加又有減。
師:那你能不能像連加、連減一樣給這種題起一個名字。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師:請小朋友再仔細的想一想,加減混合和連加連減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呢?(引導學生發現計算順序都是從左到右的規律,從而記住算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同桌合作交流)
(1)引導學生擺圓片,先在桌面上擺7個圓片,再拿去3個,然后又增加4個。
(2)讓學生根據擺圓片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圓片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做書上第76頁的第1題。
用圖片演示,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3、做書上第 76 頁的第 2 題。
幫小豬找家。
4、找朋友
一生拿算式卡,另一生拿答案卡,是好朋友的走到一起。
六、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加減混合》的 篇2
教學內容:第75頁及練習十二的第l~3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
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第75頁兩道題的掛圖。
2、學生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2+1= 8-2-3= 5+3+2= 10-5-3=
計算后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5+3+2和10-5-3兩題時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他們著重說一說在5+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在10-5-3的計算中是哪兩個數相減。
二、 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現在老師把5+3+2和10-5-3改成5+3-2、10-5+3你會算嗎?相信同學們學了今天的知識一定就能自己解決這兩個小問題的。
2、出示掛圖,提出目標
(1)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你用完整的話說一說。
(2)怎樣列式?
(3)怎樣進行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展示學習成果
1、自主學習,同桌互相交流
(1)獨立學習課本75頁的例題,同時思考以上三個問題。
(2)同桌交流,小組內展示
2、全班展示,激發沖突
(1)學習例1
誰愿意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我發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
生2:從7只天鵝里飛走了2只,還剩下多少只?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 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 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
生3:4+3-2讀作4加3再減2
生4:“4”表示湖里原有4只天鵝,“3”表示先飛來了3只“2”然后飛走了2只,現在剩下多少只?
教師多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生5:我是先算4+3=7,再算7-2=5
教師適時板書:4 + 3 – 2 = 5
7
讓多名學生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2)學習例2
生5: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生6:我寫的算式是:4-2+3,讀作4減2再加3
生7:先算4-2=2,再算2+3=5
問:為什么?
生8: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多讓學生說一說)
板書:4 – 2 + 3 = 5
2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加的在前面就先算加的,減的在前面先算減的。……(學生的語言表述不一)。
(4)計算復習中所出現的“5+3-2”和“10-5+3”
(5)對比總結算法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計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題目時我們都是按什么順序算的?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
(l)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09-9-12 17:50:31
2、完成76頁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觀察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容(重點說出小鴨數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4、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總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綜合練習》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課本76、77頁練習十二第4、5、6、7題目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能運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5角硬幣一枚,2角四張,1角8枚,一本小筆記本。
教學過程:
一、完成76頁第4題
指名板演,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完成77頁第5題
1、指名說說圖意
2、列式計算
三、完成77頁第7題
1、明確題目的要求。
2、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
四、完成77頁第6題
1、指導學生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訂正。
五、完成77頁思考題
1、引言:同學們的表現真好,回答問題時聲音響亮,表述非常完整。老師想買一本小筆記本獎給表現最好的同學。這本筆記本需要8角錢,老師的包里帶了一些錢(同時從包里拿出準備好的錢),想請同學們幫老師想想,我應該怎樣付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
2、學生上臺動手操作,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梳理總結拿錢方法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表現得最好的是……(由學生推薦),獎給小筆記本。
當然,練習課的形式以及順序因人而異。
《加減混合》的 篇3
教學內容:
《加減混合》這一課時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5頁及練習十二的第1、2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在學生學習了計算10以內連加、連減的基礎上學習加減混合,為今后學習2步應用題計算打下基礎。從知識結構來看,學生在學習了連加、連減后,給加減混合做了鋪墊,在學習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上不會太難,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加減混合靜止圖片的意義存在一定的難度。從心理特點來看,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對教材處理如下:
做成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思維,讓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學習的興趣,并幫助學生對圖面意思的理解。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鞏固所學知識。
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他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因此在設計上體現“教—扶—放”的原則。例1是先加后減的混合計算,而且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后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還表明計算順序。例2先減后加,并且也是直觀地反映了先減后加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還表明計算順序。并在例1的基礎上,省去了計算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自己填寫。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難點:理解加減混合靜止圖片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練習紙
學生:10根小棒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鋪墊導入
師:小朋友們,《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聽說過嗎?
生:聽過。
師: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生: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
師:今天,就讓這個美麗的童話在我們身邊變為現實吧!老師把丑小鴨請來了,每只丑小鴨都帶來了2道題,只要小朋友們把這些題解決了,就會有一只丑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你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愿意。
師:誰來幫助第一只丑小鴨呢?
生:3+2+3=8 7-3-1=3
師: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誰來幫助第二只呢?
生:3+4+1=8 9-5-4=0
師:很好。3+4+1=8你是怎么算的?
生:3+4=7 7+1=8
師:誰來幫助第三只呀?
生:4+3+2=9 10-0-2=8
師:第三只丑小鴨也變成了白天鵝,還有最后有只誰愿意來幫他呢?
生:5+0+3=8 8-5-3=0
師:8-5-3=0這題又是怎么算的?
生:8-5=3 3-3=0
師:這些都是我們上節課學的連加連減。誰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連加、連減是怎么算的呢?
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設計意圖: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氛圍。這里的和諧的教學情境,不僅僅指營造寬松、積極、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僅是在行動上,態度上對學生尊重、信任、熱愛,更應該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相互訴說、相互激動,以及對事物的共同體驗和意義分享,從而使教學活動切入學生的經驗世界、引發學生心理震撼,促使教學活動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和諧”的教學情境,是學生產生主動參與需求和熱情的催化劑。而且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歡的童話激發興趣。所以采用〈〈丑小鴨〉〉這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包括孩子。這樣引入新課,并通過聲情并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且由于這節課是學習加減混合,讓丑小鴨帶來的題目對連加、連減進行了鞏固,特別是對計算順序的復習,給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自主探索,展開思維
教學4+3-2=5
①引算式
師:啊!多么美麗的白天鵝啊!他們在天空中自由地飛啊飛,飛到了湖邊,仔細看哦,原來有~~先飛來了~~接著又~~看著這一副美景,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2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師:誰還能再來說一說?
生: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2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師:該怎么來解決呢?
生:4+3-2=5
師:為什么要這樣列式呢?
生:原來有4只,先飛來了3只,合起來是7只,后來飛走了2只,所以還要再減2。
師:還有誰再來說一說。
生:原來有4只,先飛來了3只,合起來是7只,后來飛走了2只,所以還要再減2。
師:說得真棒!原來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來了3只,所以我們把4和3合起來,又飛走了2只,所以再從合起來的數中去掉2等于5。所以要列成4+3-2=5。
(設計意圖:舊知導入新知有利于學生在比較新、舊知的“異”與“同”中主動地去思考,為學生自覺探索新知創造了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自己敘述,理解圖意,體現了學生活動的主體意識,從而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而且提問是學生向教師反饋信息的過程,有利于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思維的方向,靈活地根據學生實際反應改進教學。通過講思路可以澄清模糊的認識,可以訓練學舌思維的條理性、嚴謹性。)
②算法
師:這道題你能算嗎?誰來算一算?
生:4+3=7 7-2=5
師:誰還能再來算一算?
生:4+3=7 7-2=5
師: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再來算一算吧!
生:4+3=7 7-2=5
師:對剛才的回答,還有什么想問問他們的嗎?
生1:4、3、2分別表示什么?
生2:4表示原來有4只白天鵝,3表示先飛來了3只,2表示又飛走了2只。
師:對他的回答滿意嗎?
生1:滿意。
(設計意圖:加減混合的算法其實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在算中,學生很容易學會,讓學生自己來根據算式提問,從而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對于開放問題的設計,如:“還有什么想問他的嗎?”這樣的問題不難發現是開放性的,既無標準答案,又無固定模式,對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引導,對學生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的鼓勵。學生的問題意識越濃厚,意味著對數學現象、成因、規律、關系的探索越深刻、越充分、越獨特,也就越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學4-2+3=5
師:第二天,這幾只美麗的天鵝又飛到了這個美麗的湖邊,發生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輕輕地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同桌互說,教師巡回)
師:誰來說一說,你提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生: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現在湖里還有幾只天鵝?
師:該怎么列式呢?
生:4-2+3=5
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呢?
生:原來湖里有4只天鵝,先飛走了2只,所以要先減2,又飛來了3只,所以把減去的得數再加上3,等于現在湖里有5只天鵝。
師:回答得真不錯,現在請你翻開書本第75頁,請你在書上算一算吧!
(生獨立完成)
師:你是怎么算的?能說一說嗎?
生:4-2=2 2+3=5
師:對他的回答滿意嗎?還有什么想問他的呢?
生1:這里的4、2、3表示什么意思?
生2:4表示原來有4只天鵝,2表示先飛走了2只天鵝,3表示又飛來了3只天鵝。
(設計意圖:孔子說過:“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的課堂應該引起學生的疑問,鼓勵學生質疑。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善于設疑,而且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提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學中,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要多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設各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歸納總結,發揮學生的聯想思維。通過讓學生觀察理解,然后提出數學問題,接著列式計算,再讓學生自行提出“為什么這樣列式”,最后讓學生再在書上進行計算。這樣的教學順序,比較完整,舒暢,而且2次鞏固了算法。)
揭題
師:現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你能為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字嗎?
生1:加減
生2:有加有減
生3:一加一減
生4:加減混合
師:這么多的名字,我比較贊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揭題)一起來讀。
生全:加減混合。
小結
師:在做加減混合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怎么算呢?
生1:加法在前,先算加法;減法在前,先算減法。
生2:一步步做的,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師:說得真好,在做這樣加減混合的題目時,應該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設計意圖: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媒介,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但絕對不是唯一的依據。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得廣一些,深一些,細一些,注重過程,淡化結果,這樣教師才能跟著學生的思維走,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錮,才能大膽地讓學生交流。否則學生不敢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就會失去自我、自信,更失去創造能力。為此,在揭題的時候,給學生足夠的表達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小結出比較科學的名稱,這樣體現出了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在鋪墊練習中,連加、連減計算順序的復習,使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時,容易得出相同的結論,做到了前后呼應,使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合理。)
動手操作,加深理解
師:現在請4人小組組長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聽清楚要求,一個小朋友用學具擺一道加減混合的題目,另外3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練習紙的背面。一個擺完后再換另一個小朋友擺,比比哪一組小朋友合作最好!
(小組合作學習)
師:我請坐得最好的小朋友來當當小老師。
生1:原來有6根小棒,先拿來了2根,再拿走3根,問問大家,現在還有幾根小棒?
師:根據他擺的,請你寫在練習紙的背面,你能列出個算式來嗎?
生2:6+2-3=5
師:對他列的算式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1:為什么你要這樣列式?
生2:因為原來有6根小棒,先拿來了2根,所以6和2先合起來是8,又拿走了3根,所以再從8中去掉3等于5。
師:他的回答怎么樣?
生1:很好!
師:我再來請個小老師,恩,你來。
生3:原來有7根小棒,先拿走了3根,又拿來了5根,問問大家,現在有幾根小棒?
師:誰能解決他的問題?
生:7-3+5=9
師:對嗎?
生3:對。
師:剛才小老師們給我們出了加減混合的題目,我們要感謝他們!現在請小組長把學具收起來。
(設計意圖: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加深對加減混合計算過程的理解和鞏固,也是培養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也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有助于增加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同學、教材之間的多種方式的互動;有助于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設置情境,運用新知
做一做和練習十二第一題
師:小朋友們非常愛動腦筋,看,一只調皮的小猴子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原來他是要讓大家來幫幫忙的,把第一題做在紙上。
(學生獨立完成)
師:誰來匯報一下呀?
生:6+3-4=5
師:你為什么這樣做呢?
生:因為原來有7只皮球,拿走了3只,又拿來了4只,求現在有幾只皮球?所以這樣列式。
師:第二題呢?
生:6+3-4=5
師:是不是這樣呀?
生:是。
師:全對的小朋友舉手,好,請你給自己添上一顆五角星。
小鳥找家
師:聽,小鳥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原來他們是找不到家了,小朋友們我們幫幫他們吧!好嗎?請你在練習紙上連一連。
(題目:4+5-1=8,6-2+0=4,8-4+6=10,7-6+2=3,3+5-6=2,4-1+2=5,10-3+2=9,6-2+3=7)
師:誰來匯報一下?
生:這題是8號家,這題是4號家,這題是10號家。
師:8-4+6=10這題你是怎么算的?
生:8-4=4,4+6=10
師:誰來接著匯報呢?
生:這題是3號家,這題是2號家。
師:3+5-6=2這題你又是怎么算的?
生:3+5=8,8-6=2
師:恩,接著說匯報。
生:這題是5號家,這題是9號家,這題是7號家。
師:真好,我們幫小鳥都找到了他們各自的家。
和小狗賽跑
師:小狗看到我們小朋友這么能干,也想和我們賽跑呢!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人先坐端正,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第一題,想好的小朋友舉手,一起說。
生全:5+3-2=6,3-1+5=7,4+2+3=9,10-2-6=2,9-0+1=10
師:8+1-( )=5這道題目難了,想一想答案該會是幾呢?
生:4。
師:為什么是4,你是怎么想的?
生:8加1等于9,9減5等于4。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真是太厲害了,這么難的題目都能做。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動物園中完成一系列的練習,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太枯燥乏味,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對于小學生來說,情緒簡直可以說是學習活動的動力。心理學也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賞識的心理需要。當學生的這種心理得到滿足時,就能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但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他們的基礎有好差之分,理解水平、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把目標定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內,真正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能“跳跳摘到桃子”,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引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習題的設計有梯度,也就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層次一結合圖列出算式,讓圖幫助學生理解;層次二去掉圖,讓學生直接計算,用小鳥找家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層次三鞏固深化,在速度與正確率上更上一層樓,并在最后一個練習中進行了拓展。)
聯系生活,拓展提高
師:把練習紙放在一邊,人坐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生:加減混合。
師:在我們生活中,請你找一找,什么樣的問題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加減混合來解決?
生1:我們家原來有8只蘋果,吃掉了2個,又買來了3只,現在還有幾只?
師:誰能解決他的問題呢?
生2:8-2+3=9
師:他解決的對嗎?
生1:對。
師:誰再來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3:家里有5雙鞋子,又買來新鞋4雙,穿破了2雙,現在有幾雙?
師:誰來解決呢?
生4:5+4-2=7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很會動腦筋,而且還結合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生活中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小朋友用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設計意圖:該環節啟發學生將課內所學知識向課外延伸,將書本上穴道的知識向生活延伸,將靜態的方法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態策略。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并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這個環節重在貼近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在學生描述身邊的事物間的關系時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釋放,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從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也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理念。)
反思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來設計的。上課伊始,就以耳熟能詳的故事《丑小鴨》引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再配上丑小鴨的畫面,使得孩子們興趣濃郁。在例題中,還是從丑小鴨變天鵝的故事進行貫穿,使孩子們一直沉浸在童話故事情節中,有利于教學的進行。而且從中的課件畫面,讓孩子們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他們“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在練習設計中,有趣的“小競賽”練習,使孩子們在“玩”中進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反思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說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反思三:注意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
在本課中,準備復習的習題給新授內容打下鋪墊。鞏固練習題中,講究層次性和開放性。數學開放題是最具有教育價值的題型,它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反思四:自主學習的質量不夠高
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有好表現的心理,喜歡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而我有時卻恰巧沒有滿足他們這一心理需求,這樣他們的“表現”得不到肯定,如果這樣下去,就會產生一種害怕的心理,這樣心理容易阻礙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善待每個學生,恰當地把握評價他們的尺寸,即使錯誤的,也不能輕易地否定,而是要通過討論使他們認識到錯誤之處,給予他們重新思考的機會,直至獲得正確的答案,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強化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熱情,充分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加減混合》的 篇4
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第75頁及練習十二的第l~3題。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2.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第75頁兩道題的課件。
2.學生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2+1= 5+3+2=
8-2-3= 10-5-3=
計算后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5+3+2和10-5-3兩題時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他們著重說一說在5+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在10-5-3的計算中是哪兩個數相減。
二、新課引入
1.在復習題后面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
5+3-2 10-5+3
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道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 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的畫面(或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
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減2?
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相加的得數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l)在屏幕上出現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
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
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2”和3相加。
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
(l)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計算。
5-2+3= 8-7+8=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和第二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分組觀察第1題的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容(重點說出小鴨數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2.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3.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
《加減混合》的 篇5
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地點:本校103班
學科:數學
內容:人教版第一冊《加減混合》
性質:家常匯報課
聽課教師:吳
本堂匯報課總體環節的設計尚可,但細節之處還存在較多問題與不足。
(1)關于圖意的討論與算式的意義稍欠詳細。加減混合的意義是本堂課的一個難點,在突破這個難點上安排的時間不足,導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感知不夠充分,因此,可適當多幾位學生說說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也可通過自由說、指名說、師范說等多種方式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鞏固。
(2)計算過程的教學可再簡略些。對于一些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的知識點如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由于學生普遍掌握較好,因此可挑選其中的幾位學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計算過程的用語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這樣的用語稍欠妥當。
(3)提問的選擇在代表性的選取上還需斟酌。本堂課提問過于細化,且作為教師的我本身說得較多,留給學生的時間還需要進一步增加。
(4)練習需要在展臺上作及時反饋,且不夠層次,不具梯度。可適當增加設計諸如“5+( )-2=6”這樣的提高題,而不是所有的題目都是同一個類型。
(5)若干細節問題。如提問的規范用語,練習設計的細節問題等等。
當然,本堂課還是有幾個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整體環節設計思路清晰,課堂教學進行順利;其次,教態親切自然;最后,導入過渡自然,在鞏固舊知中引入新課并揭題。
《加減混合》的 篇6
今天教學加減混合,雖然有了前面學習連加、連減作基礎,但我感覺學生對于加減混合中呈現的靜態圖的圖意很難理解,而且還是情景圖。如果換成用圖形和符號來呈現就更難理解了,相反用文字敘述學生還容易理解些,如樹上有9只小鳥,飛走了3只,又飛來了4只,樹上現在有幾只小鳥?列式9-3+4=10;又如樹上有6只小鳥,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4只,現在樹上有幾只小鳥?列式:6+3-4=5,對于這樣的敘述,90%的學生會列式。都說圖比文直觀,但在這一知識點上我就覺得圖反而難理解。圖最終要過渡到文,我們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嗎?
從今天的作業看,很多學生在加減混合看圖列式上出現了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學生對于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還是掌握較好的,計算速度也較快。哎,會算就行了,何必在這個問題上折磨孩子們呢!
《加減混合》的 篇7
教學內容:本冊教科書第75頁及練習十二的第l~3題。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2.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第75頁兩道題的課件。
2.學生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2+1= 5+3+2=
8-2-3= 10-5-3=
計算后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5+3+2和10-5-3兩題時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他們著重說一說在5+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在10-5-3的計算中是哪兩個數相減。
二、新課引入
1.在復習題后面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
5+3-2 10-5+3
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道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 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的畫面(或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
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減2?
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相加的得數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l)在屏幕上出現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
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
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2”和3相加。
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
(l)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計算。
5-2+3= 8-7+8=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和第二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分組觀察第1題的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容(重點說出小鴨數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2.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3.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
《加減混合》的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準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出示課本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片的意思。
(2)指名學生回答:這道題怎樣列式?
2、提出學習目標:
(1)觀察算式提問:這個算式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加減混合計算的算式)
(2)看了這個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的呢?
讓學生說一說,再整理出示學習目標:
①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方法。
②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1)學生獨立自學、完成例題和“做一做”(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引導學生小組內交流與探討)
2、全班各小組展示
(1)算法展示
可能出現兩種算法:a、67 42 b、 67
-25 +28 -25
42 70 42
+28
70
(2)錯例展示:(略)各小組展示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質疑。
三、激發知識沖突
1、針對同學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2、教師引導學困生提出問題:
由同學們自己總結出用豎式進行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并指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自由選擇算法。)
四、拓展知識外延
1、生活中的數學。
課本練習五第2、4、5題。
2、思考題。
在ο里填適當的數,使每行三個數相加的和是90。
《加減混合》的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出示圖片“金魚圖”】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 )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
(1)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
誰會列式?板書:
(2)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3)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1)出示圖片“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2)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5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加減混合》這一教案由第二教育資源網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加減混合》的 篇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2.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3.初步學習用加減混合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第75頁兩道題的課件。
2.學生準備小棒、圓片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先計算下面各題,然后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3+2+1= 5+3+2=
8-2-3= 10-5-3=
計算后先讓學生說一說計算5+3+2和10-5-3兩題時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他們著重說一說在5+3+2的計算中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在10-5-3的計算中是哪兩個數相減。
二、新課引入
1.在復習題后面兩道題的旁邊出示如下兩個算式。
5+3-2 10-5+3
引導學生觀察,并用復習題中的后兩題和上面兩題作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談話:上面這兩道題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我們把這樣的計算叫做加減混合計算,這節課就來學習這樣的計算。
3.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三、學習新知識
1.學習例1。
(1)在屏幕上出現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的場面。
教師: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內容,你能從屏幕上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教師:要算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
(2)屏幕上出現湖里7只天鵝飛走2只的場面。
教師:湖里天鵝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現在還有幾只天鵝?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2”,把算式寫完整 4+3-2。
教師: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減去2?
學生:因為湖里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3只后又飛走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又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數。
(3)引導學生結合屏幕上出現的畫面(或結合教材例1的插圖)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
(4)學習4+3-2的計算順序。
引導學生討論:結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匯報交流討論情況,并說出計算順序。根據學生的敘述過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標明計算順序并依次閃動和兩部分。
教師:第二步是幾減2,為什么是這個數減2?
學生:第二步是7減2,因為第二步是用第一步兩個數相加的得數減去2,所以是7減2。
2.學習例2。
(l)在屏幕上出現反映“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2只后,又飛來3只”連續變化過程的畫面。
(2)引導學生根據屏幕上的畫面寫出算式。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屏幕上所反映的內容。教師結合學生的敘述在黑板上板書:4-2+3=。
教師:上面的算式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學生:先算減法后算加法。
配合學生的敘述在屏幕上閃動。
教師:為什么要先算減法?
學生:因為只有用減法先算出4只天鵝飛走2只湖里還剩下幾只天鵝后,才能算出又飛來3只后湖里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鵝。
教師: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相加?
學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4-2”的得數“2”和3相加。
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個方框里填上“2”,并在屏幕上閃動。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教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學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的練習。
(l)引導學生擺小棒,先在桌面上擺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增加4根。
(2)讓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把算式,7-□+□=□填寫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數。
(3)讓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算式7-3+4=8所表示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計算。
5-2+3= 8-7+8=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定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和第二步分別是幾加幾。
五、課堂作業
1.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1)學生分組觀察第1題的插圖,并說一說畫面上反映的內容(重點說出小鴨數量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過程)。
(2)讓學生根據畫面內容獨立填寫算式并計算出得數。
(3)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說一說計算的順序)。
2.完成練習十二第2題。
先讓學生觀察插圖,明確要求,然后用線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3.完成練習十二第3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檢查、指導學生寫算式的格式。
六、課堂小結
1.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時所學習的內容和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學生交流本課時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先分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所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