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教學內容:p75 加減混合
教學目標:
1、經歷具體的生活情境,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養成認真細致的做題習慣。
3、在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算法,理解加減混合的算理(雖然一年級的小朋友說清楚算理也是難點,但是我們班的學生在說算式意義的時候大部分表達已經不錯,所以我把這部分定為重點)
教學難點:加減混合第二步的計算。
教學用具: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6+4= 9-2=
5+2+3= 10-1-4=
二、探索新知
(1)先加后減
師:小朋友們見過天鵝嗎?老師今天要帶你們一起去看一看小天鵝!
出示天鵝情境圖
師:小河里一共有幾只天鵝?
匯報:小河里一共有4只天鵝(在說的過程要規范學生語言,用完整的句式表達)
動態演示:飛來了3只天鵝。
師:飛來了幾只?
生:飛來了3只天鵝。
師:還剩下幾只呢?用算式表示。
板書:4+3
師:我們的小天鵝玩累了,要走了。
動態演示:又飛走了2只
師:你能把剛才的過程寫成一個算式嗎?
學生匯報,完成板書:4+3-2=5
比較:這個算式跟我們以前學過的連加和練減算式有什么不一樣?
生:有加又有減
揭題:加減混合
讀一讀:4加3再減2等于5。(讀的過程有必要用上“再”,我覺得這也是對算式的理解方式,而且有助于學生的計算)
師:結合小天鵝的圖說一說算式的意義。
生匯報:原來有4只小天鵝,先飛來了3只天鵝,又飛走了2只天鵝,剩下5只小天鵝。
(第一個學生在說的時候可能會很困難,可以先請一個表達比較好的學生先示范,在大大表揚這個學生之后,接下來的學生也會學著他這樣說一說)
師:你能計算以下這個算式嗎?
要求:1、計算為求正確最好能做一做標記 2、邊計算邊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扮演,說一說計算過程。
生:先算4+3=7,再算7-2等于5。
師:說一說5是怎么來的?
生:是通過算出4+3=7,再用7-2算出來的
(2)先減后加
師:現在小河里是幾只天鵝?
生:一共有四只天鵝。
師:小天鵝玩累了,飛走了幾只?
生:飛走了2只天鵝。
師:看到飛走了幾只啊,又有幾只小天鵝飛過來了,那飛來了幾只?
生:飛來了3只天鵝.
師:你能用剛才的圖列出一道算式?
生匯報:4-2+3=
師:說一說算式的意思。(同桌互相說)
生:原來小河里有4只天鵝,先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天鵝,現在一共是5只天鵝。
師:不做標記快速算一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不做標記是為了讓學生把第一步計算記在腦子里,從而提高計算的速率)
生匯報:4-2+3=5
先算4-2=2,再算2+3=5
師:說一說5是怎么來的
生:先算出4-2=2,再算2+3=5
三、練習鞏固
1、做一做
擺小棒:擺出7根,先拿走3根,再拿進來4根,列出一個算式
7-3+4=7
2、算一算
7-6+5= 8-4+3=
6+0-2= 7-0+3=
找一個算式說一說怎么算的。
師:在做加減混合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生:做好標記,第二步計算不能忘記。
3、拓展提高
課本77頁最后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