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精選4篇)
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1
一、內容分析:
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有幾枝鉛筆(課本22-23頁)
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之上。我們班的孩子地處城鄉結合部,孩子們對于本節學的5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掌握較好。但本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后第一次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后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因此,本節我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數字中抽象也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后第一次由實物---圖像---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后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學會計算20或100
以內加減法,他們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數字中抽象也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真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正確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是本節的難點。
教具準備:鉛筆和桃子圖片 生:學具中5個圓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想看個啞劇嗎?老師給演個精彩的啞劇,要仔細看,一會兒把你看到的變化講給大家聽,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體驗發現。
1.老師拿出鉛筆直觀演示
(先拿出2枝鉛筆,再拿出3枝鉛筆,最后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
2.師:誰來完整地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ㄖ该麑W生回答,并注意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合起來的過程)
3.師講解:像剛才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動作,可以提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板書課題)請齊讀兩遍。
下面,請你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做合起來的動作。(師適時在黑板上粘貼鉛筆)
師邊講邊板書:我們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的過程,在數學中還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你們看!我用2個符號就把數字組成了加法算式。
4.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師:“+”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對了,它叫做“加號”,請跟老師讀。在算式中讀“加”,表示把數或物體合起來的意思。(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吧)“=”叫什么名字?記得真準!是我們學過的等號,表示合起來有多少的意思。那么,你會讀這個加法算式嗎?(指名讀,指生領讀)
5.新知滲透,小結。
師:你們真棒!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鉛筆,那么3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
誰會把老師剛才合鉛筆的過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說一說?(指名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ㄖ该麑W生說并給予及時評價)
師小結:把兩部分合起來的過程,我們都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6.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今天的新知識你們學會了嗎?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指名上臺擺桃子,其他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列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
。2)師:請你自己擺出一幅圓片圖,并說出加法算式。
。3)師:說說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加法問題?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師:剛才大家的表現都很出色,老師特別高興,接下來帶你們去參觀一下!
1.(大屏幕出示停車場圖片)這是哪里呢?你看到了什么?
。ㄖ笇W生先完整說說圖意再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圖和文字中提取數學信息的好習慣)你能說說3+1=4的意思嗎?
2.師:咱們繼續走,瞧!一群小鳥正在嘰嘰喳喳唱歌呢!你發現數學問題了嗎?(指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來活動一下吧。(做《拍拍手》)
4.師:魔術城里熱鬧極了,草地上正在舉行什么比賽呢,想看嗎?快找找,數學問題在哪里?
旁邊還有一場精彩的比賽呢!試試看把算式寫在書上。(同桌先交流后全班交流)
5.師:明明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加法題,很想邀請大家去做客?伤矚g愛動腦筋的同學,想請你們找找他家里的加法問題。愿意幫助他的同學請坐直!
(出示大屏幕圖片,分大組比賽說,后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大家聽講很認真,發言很積極,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回家后把找到的加法問題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2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么數的?
(教師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于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里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并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師:請一個同學說說1+3=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再請同學說說2+2=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體會到到“合起來用加法”,學會了掰手指頭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或比較快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本“試一試”兩幅圖的要求,安排學生戴小汽車、小鳥頭飾分兩次表演。)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小組)
師:請同學們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全班)
師:同學們,從這兩幅圖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中的“1、計算”“2、填空”
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練一練”中的第4題“說一說,算一算”,再進行兩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課堂總結
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課標解讀
本學段課標指出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在具體情境和數學活動中體會加法的意義,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內容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北大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加法的第一節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為主線展開數學活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大量的情境,喚醒他們已有的經驗,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列出不同算式,在說一說、算一算中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處都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善于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激發他們主動探索數學奧秘的欲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加法的含義;難點是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學情認識
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并一定困難,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運用。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在“有幾枝鉛筆”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學生能順利建立“2+3=5”簡單的數學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說出這個家庭中兩樣物體合并的現象。這樣不僅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產生學習加法的動機和興趣。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義。
2、會讀、寫加法算式,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
2、讓學生在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性目標:
1、在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資源】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相關情景圖課件。
學具準備:學生準備小圓片、三角形、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理解加法含義
1、師生談話,激qing引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到新教室來上課,你們緊不緊張呀!
生:緊張!
師:這節課就是同學們喜歡的……
生:數學課!
師:同學們在數學課中已經學會用腦、動手,通過認真觀察來自己尋找答案,做得很棒,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相信你們這節課會做得更好!
2、創設情境,理解加法含義。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又有什么變化?
生1:草地上有兩只大熊貓,又來了一只大熊貓。
生2:樹上有一只鳥在唱歌,又飛來了一只鳥。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它們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加法。
教師出示圖片1:老師還把我們的好朋友帶來了,是誰呀?
師:對了,是我們的好朋友笑笑,笑笑在干什么呀?
教師出示圖片2:引導學生說出笑笑一只手拿了2枝鉛筆,另一只手拿了3枝鉛筆。(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和3)
教師出示圖片3:再看看笑笑怎么做的?(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起來)那合起來一共是幾枝呀?快來和你的同桌討論一下吧!看看誰說的好?(引導小朋友也來學笑笑的樣子試一試,邊拿邊說。)
師:像這樣把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要計算一共有多少支鉛筆,我們就可以用加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大屏幕動畫和創設學生熟悉的動手拿鉛筆的情境來導入新課,既直觀又親切。通過合并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計算。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課的開始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獨立探究
師:2支鉛筆和3支鉛筆合起來是5枝鉛筆,那你能用算式寫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2+3=5 )
2、小組交流
師:寫完的小朋友,請把你寫的算式給你的同桌看一看,再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寫的?(請一名學生板書)
。ㄐ〗M交流算式寫法,教師適時小結。學生爭先回答所會的知識,表現欲強烈。)
3、算式讀法
師:(指著板書)大家看他寫得對不對?這個算式怎樣讀呢?(先指名讀后齊讀)
4、認識加號
師:誰知道這個符號叫什么?怎樣寫呢?(生回答師糾正)
5、質疑解惑
師:大家對這個算式有沒有不懂的?
6、加深理解算式含義
師:(指著算式)誰知道這里的“2”表示什么?“3”呢?“5”呢?
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這個2+3=5除了表示把2枝鉛筆和3枝鉛筆合起來,還可以表示什么呢?(擴展算式含義)
生1:有2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生2:我左手拿了2支鉛筆,右手拿了3支鉛筆,一共有5支鉛筆。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
師:同學們真聰明,說得非常好,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加法事例,回家以后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認識了加法算式和加號,不僅會讀、會寫加法算式,還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并正確計算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了他們足夠的獨立嘗試、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會的知識,教師再用手勢等方法幫助他們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他們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充分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實際操作,動手動腦(書第22頁“擺一擺” )
1、出示桃子圖,讓學生看懂圖意后,邊擺邊說過程:先出示1個桃子,再出示3個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讓學生用圓片擺1+3=4的過程。
(同桌交流,小組互動,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孩子給予鼓勵幫助。)
師:把1個桃子(小圓片)和3個桃子(小圓片)合在一起,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小圓片),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你們能列出算式嗎?
生1:1+3=4
生2:3+1=4
3、分別出示桃子圖二和圖三。
讓孩子們分別用三角形和小棒擺出圖二和圖三的情景,并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
生1:我擺了兩堆小圓片,前一堆有兩個,后一堆有兩個,一共有四個小圓片。用加法算式表示:2+2=4
生2:我在桌子上擺了兩堆小棒,前一堆有四個,后一堆有一個,一共有五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4+1=5
【設計意圖】這個情境的設計是開放的,從一幅情境圖列出一個算式到能列出多個算式,賦予同一個算式的意義愈加豐富。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并能快速寫出正確的算式,有的小朋友還寫出不同的算式,不僅進一步理解和體驗了加法的含義,還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22——23頁.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加法的含義,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知識與技能——學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初步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
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加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掛圖,5根小棒,5個圓片
教學過程:
教 學 流 程
預想目標
教學反饋
(一)
觀察
表述
——
初建
模型
從生活情境中提煉數學.
指名演示(主題圖情境),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自由答)
像這樣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你還能說出一些嗎 (讓學生充分說出生活中類似的情境)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像這樣的"有幾枝鉛筆"當中的數學問題.
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教 學 流 程
預想目標
教學反饋
(二)合作探究——構建模型
活動一,擺一擺,比一比.
1,同桌合作,用學具代替鉛筆和學生列舉情境中的物品邊演示邊說情境("有幾枝鉛筆"和根據演示情境引發想象的情境),發現共同之處:都是求"合起來".
2,師小結:表示"合起來" 時用加法計算,應在要合起來的兩個數中間寫"+".
3,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書寫"+".
4,讓學生試著自己讀式子 "3加2等于5"等,適當強調"="的寫法.
活動二,擺一擺,算一算.
同桌兩個同學合作:用5根小棒或其它學具擺一擺,算一算.要求邊擺邊說邊寫,看哪一組同學擺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要讓學生說說各個算式是怎樣擺的,怎么算的.)
活動三,演一演,算一算.
1,演——"兩個小朋友在做游戲,又跑來一個加入"的情境.讓學生說意思,提問題,說算式.
2,演——"停車場停有3輛汽車又開來1輛汽車"的情境.讓學生說意思,提問題,寫算式.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情境,你又發現了什么
1,在比較中提煉出加法的本質意義.
2,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加法算法的多樣性.
3,學生在觀察演示中體驗,"來了一些","添上一部分"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也用加法計算.
4,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拓展應用——運用模型
(一)基本應用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1,2,3
(計算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如果有的學生口算困難,可提醒擺學具."打乒乓球"有多種算法,要讓學生說明想法.)
(二)拓展練習
1, "練一練"中的第4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進行同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若有不同類相加應進行引導.)
獨立思考和解答后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不同思路,方法和答案的思考,分析,判斷中提高各方面的數學素養.
(四)總結反思——延伸模型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加法問題
把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