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課堂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溝通的過程.合作中的學習活動的任務分擔與成果共享,相互交流與相互評價,能使學生體驗到一種被他人接受,信任和認同的情感,這就為學生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交際能力的培養,自我意識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該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的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一員.
2."需要"理論
在教育理論界,人們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說和交往的本質論認為"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共同活動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發展".我國古代教學理論中也指出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等等,這都說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除了個人鉆研,還需要集體合作和協調,因此,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事物發展的主要動力.教學中應當充分體現這一特點,順應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使學生在"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同時,"學會合作".
3."群體動力"理論
在一個合作性的集體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的成員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交流的撞擊中,產生新的認識,上升到創新的水平,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正是在充分借鑒集體動力理論的前提下,形成和發展了自己的理論思想.
教學背景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占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的支配.因此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了課件的動畫效果,展示象形字到漢字的演變過程,以次調動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學生識字,鞏固生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游戲中識字,多次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挖掘學生潛力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字,學寫"十"1個字.
2借助圖,古象形字推想漢字之間的聯系,幫助識記漢字.
過程與方法:
3嘗試建立圖,古象形字與現代漢字之間的聯系,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論證的方法學習象形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產生學習象形字的興趣,樂于與小組成員共同學習,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尋找規律
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同學都十分熱情,別人遇到了困難總是熱情幫助.今天,佟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來到我家,他是一個考古學家,他送給我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許多很久以前的文字,(出示象形字羊 目)你們能幫助老師認一認嗎 這是什么字 你們是怎么想出來的
學生活動:帶入情境,認真傾聽.
2,(出示圖片)呀,真的很像呀,看的出來,古時候的人就是看著東西的形狀來造出字的,我們把這些字就叫做象形字.
過了許多年以后,這些象形字就變成了現在的文字.(出示 羊 目)你們能猜猜看,這兩個字應該擺放在哪個象形字的下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