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游戲識字趣味多——一年級上冊“操場上”教學案例
誰能把這六個生字分成兩類呢?我采用了建房子的辦法,生上臺來分
這樣,學生們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下面看的同學也樂此不彼。通過叫學生思索:做這些動作與你身上哪兒有關?——“手”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學到‘跳’、‘跑’、‘踢’。用相同的方法體會——學生知道與腳有關,便是足字旁。利用相同偏旁識字,學生有識字的成就感,興致自然濃,老師教時也很輕松。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入學,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精神容易分散,所以我們要盡量選擇活潑有趣的教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動作中形象說明:剛才我們說的這些字與手有關的,與腳有關的。學完了帶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以后,學生很可能是從概念上記住了這幾個字,那怎么貫穿到實際中讓它更貼近生活呢?我設計了“課間活動時間”兒歌加動作“12 點點頭 ,34 彎彎腰,56 跺跺腳,78 拍拍手,9,10快坐好。”,既讓學生得到放松,又在游戲中再次運用到新學的知識,學生喜形于色,當然好學樂學了。
在我們愉快地讀兒歌時,下課鈴聲響起,“這節課我們都很開心,因為我們不僅學會了一些運動名稱,還知道了運動有益健康,能使我們更好成長。聽,下課鈴聲又下起來了,讓我們一起去活動活動,輕松輕松吧!”
教學隨感:
如何在固有的生活經驗和新的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座聯系的橋梁,讓枯燥、單調的理性知識化作生動、可感的畫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感性知識,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的最好辦法就是生活與理性知識相結合。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在本課教學時,我從教材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在一次次具體的語言情景和游戲活動中,多次與生字、新詞見面,達到了“以新帶舊,以舊促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