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比一比》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3、這個孩子(指錄音)讀得好嗎?你們可以比她讀得更好。同桌同學互相讀讀看。
(激發朗讀欲望,促進合作學習。)
4、指名讀、齊讀,老師、學生拍手伴奏。
(拍手伴奏的方法既可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又可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節奏,符合本課特點。)
四、理解短文,指導說句
1、問:看看課題,“比一比”,到底是比什么呢?
(在充分的讀文后,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大小,比多少。)
2、指導說句:------比-------多, -------比--------少。
-------比-------大,--------比--------小。
(此練習既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又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將此理念貫穿其中。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由于學生的知識能力不同,思維特點各異,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在教授新課之前,我組織學生課前獨立預習,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行檢測(讀字卡),并給時間讓他們自行糾正。在這些環節的教學中,我沒有強求學生步調一致,在相對自由的空間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重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確立教學重點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自己認讀老師貼在黑板上的本課生字(無拼音)。這樣,學生可以發現自己還未完全掌握的難點,及時進行再學習;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在本課生字部分的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之后,我又請學生當小老師,自己找出字音上的難點,加強訓練。這樣根據學生需求來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三、倡導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既指師生合作,也指生生合作。在學生認讀生字遇到困難時,我告訴他們可以向你的同座請教;當學生很想和錄音機里的孩子比比誰讀得好時,我請他讀給自己的同桌聽,聽聽同學的評價;當一名學生起來朗讀時,我帶領其他同學為他拍手伴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別人的幫助下克服了困難,得到了認同,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四、引導學生探究、發現,體驗成功的樂趣
本課字音上的難點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圖畫與詞語的聯系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兒歌的朗讀方法(節奏)使學生自己發現的,課題“比一比”的含義也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通過探究學習,有了如此之多的成功體驗,必然會使學生樹立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并激發起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