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菜園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是看圖歸類識字,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讓學生認識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而且本課的兒歌是為鞏固識字學詞服務的,兒歌語言生動形象,瑯瑯上口,也非常適合朗讀訓練。因為課文中所描寫的都是常見的蔬菜,因此可以在教學中直接創設出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認識事物,學習字詞。
【設計理念】
1、教學生活化。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考慮到城市孩子對蔬菜都比較陌生,對眼前的新鮮蔬菜實物比對司空見慣的電腦畫面應該更感興趣。因此,我準備了大量的蔬菜實物帶進教室,幫助學生建立字與物、句與物的直接聯系,構建生活化的語文大課堂。
2、知識建構整體化。在認識文中的9種蔬菜實物及名稱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家在哪里?(菜園里)趁此告訴學生菜園里還有好多好多蔬菜呢,讓我們走進菜園去感受感受吧!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情境化朗讀錄音,讓學生整體感知。
3、識字情境化、多樣化、趣味化。語文新課標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知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本課的設計正是在“教育即生活”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實物、游戲、表演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輔助學生識字,直接將情景生活化,并注意到新舊知識的聯系,跳出課本學生字,力圖體現識字的生活化、實效化、多樣化。
4、文本解讀簡單化、趣味化,朗讀指導及時化、情境化。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我采用對口令的方式讓學生依次說出豆角、黃瓜等蔬菜的特征,并隨機出示對應的多種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吃一吃,讓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蔬菜的特征,并隨機指導朗讀,再通過挑戰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感受到文本的美、文字的味。
5、作業布置開放化。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逛菜市,認識更多的蔬菜,并將它們的名字寫下來或把它們的模樣畫下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菜、園”等14個生字;會寫“卜、心、又、風”四個生字;認識一些蔬菜的名稱及特征。
能力目標:能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地寫字。
情感目標: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奇妙。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與朗讀
【教學難點】了解一些蔬菜的特征。
【課前準備】
1、準備好與課文有關的多種蔬菜。
2、準備好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一看、認一認
1、導入:在今天的語文課上,有許多老師也跟我們一起學習,我們應該說點什么呀?(歡迎各位老師)有許多蔬菜娃娃也趕來了,想跟你們交個朋友,你們愿意嗎?
2、教師依次拿出茄子、辣椒等實物,與學生對口令:“你說我是誰?”“我說你是……”“我的名片在哪里?””你的名片在這里。”(在學生唱歌時隨機將詞語卡片發給部分同學)讀一讀、認一認卡片上的詞語,教師隨機強調“茄子”與“蘿卜”的輕聲及“南”字的鼻音。
3、學生自由認讀94頁的9個詞語,教師趁機將詞卡貼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