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菜園里》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卜”、“又”、“心”、“風”四個字,認識 2個偏旁“走字旁”、“幾字旁”和一個筆畫“臥鉤”。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們的特點。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課是看圖歸類識字。通過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名稱,通過兒歌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認記生字的積極性,通過展示實物,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的自主活動,既認識了蔬菜,又認記了生字,而且始終處于一種較為興奮的狀態,有利于將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多媒體軟件展示各類蔬菜的特點,幫助學生形象理解兒歌內容。本課的兒歌是為鞏固識字學詞服務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這些蔬菜的認識。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提示學生看看圖,做做手勢動作來表現蔬菜的特點;組織朗讀比賽,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這樣,既檢查、交流了朗讀情況,又復習鞏固了生字新詞。并引導學生嘗試自己創編兒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表示蔬菜名稱的漢字,了解有關蔬菜的特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識記生字,學寫“心”、“風”是本課難點。
【課前準備】
1、請家長帶孩子到菜市場了解一些蔬菜。
2、在各小組旁擺放上蔬菜,有“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蘿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紅柿”等。
3、師生各準備一套寫有蔬菜名的生字卡。
4、多媒體課件一組。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走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特點。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地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板書課題)
2、誰來讀一讀?看到“菜”和“園”,你有什么好辦法再見面就能認識它。(提示學生用形聲字特點來記)
二、創設情景,自主識字
過渡:(出示農民伯伯動畫形象)農民伯伯,您菜園里的菜可真多呀!您能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們認一認您種的蔬菜嗎?(課件背景音:好的,小朋友們可要認真聽喲。)
1、課件相機在插圖中配上相應的菜名并帶讀,學生跟讀。
2、瞧,農民伯伯還把新鮮的蔬菜送到我們班來了,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看一看、摸一摸這些菜,再讀一讀卡片上的字,記住它們的名字。
3、(師任意舉起一種蔬菜)請同學們在自己面前的生字卡片里找出這種蔬菜的名稱,誰找的快,讀得準,就站起來讀一讀。
4、(師出示生字卡片)誰會讀誰就起立讀。
5、(課件出示不注拼音的兒歌)你能在這首兒歌中找出你認識的蔬菜名嗎?(指名讀)
三、自學兒歌、體會感悟
過渡:同學們都喜歡讀兒歌,這首兒歌就是農民伯伯為了歡迎我們,為同學們所準備的,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呀?
1、初讀兒歌(讀通、讀準)
⑴ 請你們自由讀一讀,并找出藏在兒歌里的生字圈起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兒歌讀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