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說課稿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中的第四課《日月明》, 這是一篇識字韻文,它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因為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我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字音以及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知識目標:1、借助漢語拼音和兒歌認讀14個生字。
2、能在田字格中規范書寫“手”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兒歌識字。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使學生對學習漢字產生興趣,從而培養其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幫助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則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由于一年級學生,大多活潑好動,對事物有自己比較獨立的見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又比較短,好玩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學習生字“明”,導入課題
在演示課件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明”字,力求在課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明白“明”字是由“日”和“月”組成的。在為文中的其他會意字的學習作一個鋪墊。然后由“明”導入課題。
二、讀韻文,識字音
對于這一環節,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鑒于學生對拼音學習有一段時間了,基本上能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通過范讀小韻文,跟讀,學生自由讀,分節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在讀中正音,然后出示本課的13個生字,進行前鼻音和后鼻音的歸類,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注意讀準字音。再在開火車的小游戲中檢查識字情況,最后把生字回歸到文中齊讀韻文進行鞏固。
三、解字義,識字形
課件出示“魚”的圖及漢字,“羊”的圖片和漢字,展示了漢字的樂趣。然后把識字過程分成“我會猜”“我會想”“我會編”這3個梯度,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努力激發小學生識字的情趣,使字義的理解形象有趣,最后通過“對對子”的形式變式誦讀韻文,在猜一猜的游戲中進一步鞏固生字。
四、書寫“手”字
在寫字這一環節中,我先用幻燈片打出一個“手”字,然后出示“手”字的演變圖,提高學生的興趣。再范寫“手”字,讓學生記住所寫生字的筆畫和筆順,再引導他們通過觀察了解所寫生字的間架結構后在自己課本上描寫。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和觀察能力。
五、課外拓展
本課課后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首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然后讓學生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預設是美好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