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游戲引路、復習鞏固
1、設計游戲“找蔬菜”
教師出示課件,點擊課件中的各種蔬菜,叫學生開火車輪流讀蔬菜后面的生字詞。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們都動起來了。
2、每種蔬菜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一個大朋友還把他們編成了一首兒歌呢!請小朋友們打開課本。
二、自主探究,體會感悟
1、自由讀兒歌:要求讀準每一個字,把兒歌讀順。
2、學生自告奮勇讀喜歡的句子,然后其他學生當小評委。(引導學生多學習別人的優點。)
3、小組合作討論:
小組合作討論每種蔬菜都各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讀懂的?
4、各小組發言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說,說得不夠完整的也可讓學生補充說明。教師在一旁幫助學生理解,并完成板書:豆角細又長,黃瓜綠衣裳,茄子打
燈籠,蘿卜捉迷藏,辣椒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黃。
三、創設情境,積累語言
1、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蔬菜,介紹它,自由準備。
2、指名學生戴上自己喜歡的蔬菜頭飾,上臺字我介紹。
如:我是人見人愛的黃瓜,我身穿綠衣裳,多漂亮!等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四、大膽表演,熟讀成誦。
1、自由朗誦。
2、小組內交流,可配動作。
3、小組推薦代表上臺表演。
4、全班邊表演邊誦讀。(學生起立自由配動作表演。)
設計意圖:讀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揮,想怎么讀,做些什么動作,給孩子充分發揮的空間與時間。這樣有利于學生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更弘揚了學生的個性。
五、鞏固詞語。
時間過得真快,小朋友們,我們就要離開菜園,告別這些蔬菜。臨走前,讓我們和這些蔬菜說聲再見,來,親切地再叫一叫他們的名字。
六、總結、布置作業
今天我們在菜園里認識了很多的蔬菜朋友,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千萬不要挑食。因為蔬菜里有我們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能讓我們快高長大。今天回家把你最喜歡的蔬菜畫一幅畫送給你的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分享今天我們在菜園里的成果吧。
附:板書設計
豆角細又長
黃瓜綠又長
茄子打燈籠
蘿卜黃,紅捉迷藏
辣椒紅、青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黃。
回歸生活、走向開放──《識字二·菜園里》教學反思
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教學,生活的教學,主體的教學,它應努力為學生構建生活的課堂,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面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發現和創新中成長。為此,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實施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要轉變“課程即學科、學科即課程”的傳統觀念,走出文本的狹隘視野,廣開思路、因地制宜,讓課程資源真正成為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的憑借。課程資源的源頭活水在哪里?其實就在豐富的生活中,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在有心人的明眸里。
執教的《菜園里》一課時,老師在課前先帶學生參觀了附近的一大棚蔬菜基地,讓學生在課前就了解了什么是菜園,什么是蔬菜。上課前,老師又在教室里準備了各種各樣蔬菜。課堂中老師首先播放了參觀時拍攝的錄像,這一安排,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接著就借助蔬菜圖片識字,各自說說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老師又在每個小組里下發了這些蔬菜的“名片”,讓學生在組內認讀,然后老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送名片的活動──把這些表示蔬菜名稱的卡片都擺放在對應的蔬菜面前。在送名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仔細看看這些蔬菜長得什么樣,還可以去摸摸、聞聞這些形態各異、氣味不同的蔬菜,并把觀察到的介紹給別的同學,把自己摸到、聞到的不同感受說給小伙伴聽。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再一次鞏固了這些生字,同時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快樂地參與其中,人人有所獲。課堂中場面熱鬧,學生各個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