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次、瓜、燕、什、么、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體會小燕子三次觀察的不同,理解小燕子說的三句話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燕子們的圖片、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及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這學期老師特別開心,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們班級的小朋友從開學到現在,一天比一天有進步。聽課認真,發言積極,讀起書來啊,聲音響亮、動聽。聽了老師的表揚,你們高興嗎? (板書:有進步)
二、復習舊知
師:昨天我們預習了課文和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它們,看看我們今天有沒有進步!(出示生詞)
1、 冬瓜 小燕子 什么 一樣 一次 得到 再見 可是 仔細 高興 發現 屋檐 進步
2、分析“進步”這個詞的寫法 :
師:“進”字是走之底 ,表示和行動有關。“步”字上面是止字,停止的止,下面比“少”字少一點,可見“進步”這個詞表示少一點停止,不斷行動就會有進步!
3、讀了課文,想想課文是誰夸獎誰有進步?(燕子媽媽夸獎小燕子)
它們把家安在了哪里?(屋檐下) 師請同學上臺貼圖:理解“屋檐”---屋頂向旁邊伸出的邊沿部分。
4、什么事情讓媽媽夸獎小燕子?(燕子媽媽讓小燕子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小結:昨天我們大家都預習的很認真,比以前有進步!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課文
三、學習新知
1、請大家自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冬瓜和茄子的具體位置?
學生自讀,并請學生來貼圖:理解“躺 掛” (板書:躺 掛)
思考:冬瓜為什么要用“躺在地上”?(躺字寫的像人一樣很有趣)指名讀,齊讀
師:媽媽讓小燕子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一共去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請你讀讀課文的2、3、4自然段,把小燕子看到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多讀幾遍。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次發現的句子: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說說有什么不一樣:大 小(板書:大 小)大小不同
師:小燕子第一次就有了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興奮)
師:小燕子的心里很高興,所以句子后面用上了感嘆號,我們讀這句話也要帶上高興的心情來讀,你試著讀一讀,指名讀,再請女生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媽媽怎樣夸獎小燕子?(你說的對。)我們一起來夸夸小燕子
師:媽媽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什么?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
生:“再去看看,還有什么不一樣?” (板書:再去看看)
師:理解“再去看看”可以換成什么詞語?“再---又”
師:如果你是燕子媽媽,你為什么要小燕子再去看看?你覺得燕子媽媽是一位什么樣的媽媽?(很嚴格,很認真、要求很高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當認真嚴格的燕子媽媽,把“再去看看”讀的嚴格點(齊讀)
師:小燕子又一次去了,這次回來他又發現了什么不同?這次發現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樣?他回來是怎么和媽媽說的? (板書:綠的 紫的) 學生自由讀,比比誰學小燕子學的最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