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第15課。課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帶領我們認識了一只非?蓯鄱液脤W的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地觀察弄清楚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課文簡練的語言,淺顯的內容使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一目了然。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字,認識一個筆畫(寫出這個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小燕子》音樂(讓學生認真聽,交流感受,說說自己了解的小燕子)。
2、激情導入,板書課題。朗讀課題,相機認識生字“次”。
二、聽讀故事,學習生詞
1、聽讀課文(播放課件)一邊聽,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生詞。
2、學生匯報(學生每匯報一個就出示一個生詞卡片,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3、多媒體出示生詞,學生開火車認讀。
4、認生詞比賽(鼓勵學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5、多媒體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引導學生想辦法記住生字。
6、學生交流記住生字的方法。
7、各小組匯報交流(讓學生相互鼓勵“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說的'話(用不同符號標出來)。
2、學生匯報自己找到的結果,教師相機課件出示相應語句。
a、對于燕子媽媽說的話,引導學生懂得媽媽的耐心、對小燕子的鼓勵與疼愛。從而在朗讀時讀出感情。
b、對于小燕子的話,運用多媒體一步一步出示每一次發現的不同。引導學生明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讓學生朗讀時讀出小燕子的可愛。
3、分角色朗讀:師生共同練習對話,老師當燕子媽媽,學生當小燕子。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再讀課文,鞏固生字
1、指名讀課文,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
2、猜字游戲(把生字卡片分發給不同的學生,另外的同學根據拿到卡片同學的提示猜字)。
3、多媒體出示4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觀察。
4、師提示筆順和位置,范寫。生描紅,練寫。
5、組詞比賽。
三、三讀課文,理解感悟
1再次聽讀課文(課件播放),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課件出示要求):小燕子幾次去了菜園?每次看到了什么?
3、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懂得: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既是媽媽的鼓勵結果,又有小燕子自己仔細,認真的觀察的結果)。
4、思考: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引導學生通過小燕子三次觀察的不同結果理解。
四、觀察訓練 拓展思維
課件出示不同水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它們的不同。
五、讀讀說說 積累詞語
多媒體出示課后“讀讀說說”中的詞語。引導學生說出更多類似的詞語。
六、課外拓展 布置作業
收集水果、蔬菜卡片跟爸爸媽媽說說他們的不同。
【板書設計】 15.一次比一次進步
(冬瓜圖片) 大 綠 皮上有細毛
進步
(茄子圖片) 小 紫 柄上有小刺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2
【學】
1、識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培養自主學【學】
1、 認字和朗讀課文。(重點)
2、 通過讀文,明白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難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卡片,筆畫卡片,小黑板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導入,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課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齊讀。強調“次”是平舌音,兩點水旁。
2、出示課文插圖,聽配音朗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學 1、小組長在組內帶讀生字,請同學給生字組詞。
2、組內同學自選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長隨意抽生字卡片請同學讀或記。
4、小組齊讀課文,并選一段最滿意的再讀。
三、小組匯報合作學評價
1、A同學帶讀生字。
2、B同學介紹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生字,“詞、什、得、仔、現”。
3、C同學請其他同學介紹剩下的字怎么記。
4、D同學帶領全組齊讀剛才讀得最好的自然段。
5、同學們評價:“我喜歡A同學讀的,他聲音響亮,我送給他五顆星”。“我喜歡D同學讀的,他很投入,我給他五顆星”。
6、師評價:每個同學都有進步,而且我發現你們回答問題時聲音都比以前大了。
四、全班鞏固認字情況
1、開火車讀(有注音)
2、雙響炮讀。(即同桌齊讀,無注音,讀字并組詞)
五、再讀課文,觀察感悟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燕子飛出去幾次?每一次他發現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讀書所得。根據學生回答,依次處是不同階段的掛圖。引導觀察不同特征。(如:大小、顏色、表皮)
六、精讀課文,訓練朗讀
談話:你是從課文的哪幾段知道這些特點的,找出來讀一讀。
1、指導個別朗讀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對話。隨機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語速較慢,讀疑問句“有什么不一樣?”時語調要上揚!澳阏f的對!薄昂芎谩薄!澳阋淮伪纫淮斡羞M步!”這幾句,要讀出贊揚的'語氣。朗讀小燕子的話時語素稍快,表現出它興奮的心情。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請一二組當燕子媽媽,三四組當小燕子,教師旁白,朗讀二、三、四自然段。
七、再次觀察,拓展延伸
1、(出示實物:冬瓜和茄子)小朋友們,老師把冬瓜寶寶和茄子寶寶請到我們身邊來了,大家可以上來聞一聞、摸一摸,也可以看著課文插圖,討論一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
2、同學們自由觀察交流表達。
八、指導書寫,開展競賽
1、認真觀察范字。提醒“回、片、皮”書寫的注意。
2、鼓勵學生找寫字伙伴進行書寫競賽。自己先寫一格,然后與寫字伙伴交換書本,在雙方的田字格里書寫,完成后兩人一起評價,在寫得好的字下面畫個小圓圈。看誰得到的圓圈多誰就獲得老師的一面小紅旗。
九、布置課外實踐活動
觀察絲瓜和黃瓜的不同。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15課的生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看大家是不是都認識了。
。1)抽讀生字。
師:他們讀得很好,還有同學想來讀一讀嗎?這么多同學都想讀,那我們就一起來讀一次。
。2)齊讀生字。
2、同學們把所有的生字都認清楚了,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個詞語,你們是不是也能讀準確呢?
。1)請自由小聲地讀一讀這些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2)男女生分別讀。
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給自己一點掌聲。
二、學習課文。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的課文。
1、請大家齊讀課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2、菜園里,住著燕子一家。有一天,燕子媽 媽讓小燕子到菜園里去,并交給了它一個任務。媽 媽讓小燕子去做什么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二自然段之后告訴我。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問:媽 媽讓小燕子到菜園里去干什么?找出媽 媽是怎么說的。
生齊讀: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小燕子非常聽話,它去看了。看了幾次?為什么要去看三次呢?每次看到的又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一次一次來讀一讀。
師:首先請同學們找一找,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園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請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
抽答:小燕子第一次去看發現了什么?提示回答回題要完整。板書:大、小。
師:對,小燕子第一次去看發現冬瓜和茄子的大小不一樣。他是怎么跟媽 媽說的?請看大屏幕,你能讀一讀嗎?
提示:如果你是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這么有趣的現象,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能不能帶著高興、快樂的心情來讀這句話?自己試試。
生:自由讀、抽讀、齊讀。
3、師:小燕子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一點不同。媽 媽是怎么說的?請找出媽 媽的話。
抽讀、看大屏幕齊讀。
4、師:媽 媽讓小燕子再去看看,說明媽 媽覺得小燕子第一次去看的時候看得怎么樣?這一次小燕子又發現了什么呢?請自由第三自然段,然后用橫線畫出小燕子第二次的發現。
抽答。板書:綠、紫。
看大屏幕,齊讀小燕子的話。指導:小燕子又發現了一點不同,如果是你,你會覺得比前一次更怎樣?請讀得更高興一些。抽讀。
師:這一次小燕子發現了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也就是說冬瓜和茄子的什么不同?提示:綠和紫是什么?(顏色)
媽 媽聽到它的話后又說了什么呢?
齊讀媽 媽的`話。
前一次媽 媽說“說得對”,這一次卻說“很好”,并且媽 媽還做了個動作:點點頭,你覺得媽 媽對小燕子這一次觀察到的不同感覺怎樣呢?說明小燕子這一次比上一次有了……
生答:進步。
5、師:對,小燕子這一回有進步了。可是媽 媽是不是覺得它就全都看清楚了?媽 媽讓小燕子又去做什么呢?強調“仔細”。為什么媽 媽要讓它仔細地看?(仔細看才能看得更清楚,發現更多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6、問:小燕子又去了,這一回發現了什么?請用橫線畫出小燕子的第三次發現。
抽答,看大屏幕齊讀。
指導:前兩次我們說過小燕子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是很高興的,這一次也要讀得高興一些。男女生分別讀,看看誰讀得更高興。
7、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從你們的話里都聽出了高興的感情。最后媽 媽是怎么說的呢?
抽讀媽 媽的話。
問:為什么媽 媽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提示:媽 媽一次一次讓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第一次小燕子看到冬瓜和茄子大小不同,第二次發現它們顏色不同,第三次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的一些細節也不同。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怎樣?
8、從這篇課文里我們知道了小燕子學會了細心仔細觀察,一次比一次看得更仔細,才會發現冬瓜和茄子這么多不同,你覺得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燕子?你想不想像小燕子這樣做一個聰明能干會仔細觀察的孩子呢?現在老師就請你們像小燕子這樣仔細觀察一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看看哪位同學能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個密秘。
出示圖片,抽答。
齊讀第一自然段。
9、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同學們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現在我們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讀一次,好不好?注意,讀的時候小燕子的話要讀得高興一些,而媽 媽則是非常溫柔的,就像你們的媽 媽對你們說話時一樣。請拿起書準備。
齊讀課文。
三、課后練習。
學完了這一課,你知道了想要發現事物的不同,就必須怎么做嗎?接下來老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看你能不能發現大屏幕上這兩個詞語的不同。
出示:看看 看一看
抽答。
請你仿照這一組詞語,把下面的詞也變一變。出示詞語,變化。
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可以用來變一變的?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只多么好學的小燕子!它在媽媽的耐心的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最后終于明白了冬瓜和茄子的區別在于: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采用了童話故事的形式,把“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的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全文又采用學生喜愛的對話形式展開情節,充滿童趣,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感悟。便于教師在豐富的對話練習和分角色朗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歌曲《小燕子》。
2、動物頭飾。
3、準備兩種水果或蔬菜。
一、復習導入,創設情境
1、看圖片,說出蔬菜名稱
生邊看邊大聲說自己認識的蔬菜名,并說說它們的樣子。
2、這么多的蔬菜長在哪里呢?誰還記得《菜園里》這首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師:菜園的外邊有一座房子,可愛的燕子和媽媽就住在這屋檐下,聽,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1、師:故事好聽嗎?我們來給它加個題目。
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師:哦,對了,老師今天早上已經叫大家去預習課文了。那你自己也想加個題目嗎?
生:《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等。(出示課題)讀課題。
2、學習生字“次”。
、 這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⑵ 誰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 全班齊讀課題。
三、嘗試識字
1、朗讀課文,識字:
。ǔ鍪颈菊n生字)可愛的小燕子把生字寶寶藏在課文中了,請小朋友們讀課文,把生字寶寶用小圓圈圈出來,再多讀幾次。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你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再看著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注意重點。
導:“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認記生字。如,“仔、樣”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來記憶。)“再”與“在”是同音字,要指導學生從字形和字義兩方面來區別。
3、(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誰愿來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4、拓展詞句
、 創設情境,游戲識字。
秋天到了菜園里的蔬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讓學生上臺來采摘,摘一個,讀一個,讀對了給予熱烈的掌聲。學生齊讀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厲 瓜熟蒂落 再次數 這么 細小
興致勃發 可能 現在 細心 興奮 現象
四、指導寫字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2、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新筆畫“乛”,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識字、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自己為什么喜歡燕子。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歌曲磁帶,課文的朗讀錄音磁帶,(或電腦課件)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里》這首兒歌?(記得的學生一起背誦)
2、(課文插圖2投影)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⑴這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普l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侨嘧x。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后,小組討論。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歡這只小燕子嗎?為什么?(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用○○○○圈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普埿∨笥褌兯娜诵〗M合作,
a、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說的話?
2、反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話:
⑴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在投影上圈圈點點,并板書)
⑵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樣?(會是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
你能(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讀出小燕子說的話嗎?{提示:一次比一次(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⑶除了小燕子的看到的,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提示:讀讀課文第一段)
3、小燕子通過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一次比一次進步了。小朋友能不能也一次比一次進步,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冬瓜大,顏色是綠的,皮上有細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顏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掛在枝上的)
四、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課對話較多,要啟發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1、過渡:燕子媽媽剛才悄悄地告訴我說:小朋友們和小燕子一樣能干,能這樣快學懂了課文。能把我和小燕子和對話說得一次比一次進步呢?
2、出示對話投影。
老師來當燕子媽媽,小朋友當小燕子我們來讀這段對話。
3、生生對讀,評議。(小燕子的話讀得很好,燕子媽媽的話讀得很有感情等)
4、教師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讀它說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的語氣!澳阏f得對”“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要用贊揚的語氣來讀。范讀。
4、學生練讀。
5、分角色讀。(可個別學生讀,可分組讀,師生對讀)(注意朗讀小燕子說的話時語速較快,透露出它興奮的心情。)
五、課堂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后“讀讀說說”這個題目的要求后,照樣子讀讀說說,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說說,說一說……”
(如“比比”和“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2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六、布置課外作業:
1、跟好朋友分角色朗讀課文。
2、跟爸爸媽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只小燕子。
3、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說說它們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作業反饋):你收集到哪些蔬菜、水果的圖片,請展示給同學看,說說它們在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說說,小燕子媽媽為什么說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二、嘗試識字。
1、朗讀課文,識字。
(出示本課生字)可愛的小燕子把生字寶寶藏在課文中了,請小朋友們讀課文,把生字寶寶用小圓圈圈出來,再多讀幾次。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你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再看著拼音讀,男女生分行讀。注意重點指導:“次、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燕”是整體認讀音節,“什”的韻母是前鼻音,“樣、興”的韻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有的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糾正讀音。
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剩下的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認記生字。如,“仔、樣”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來記憶。)“再”與“在”是同音字,要指導學生從字形和字義兩方面來區別。
3、(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誰愿來當一回小老師,教大家讀這些生字?
4、拓展詞句
、艅撛O情境,游戲識字。
秋天到了菜園里的蔬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收蔬菜去。把下列帶有生字的詞語寫在蔬菜形的卡片上,讓學生上臺來采摘,摘一個,讀一個,讀對了給予熱烈的掌聲。學生齊讀卡片。(生字注音)
再接再厲瓜熟蒂落再次數這么細小
興致勃發可能現在細心興奮現象
三、表演課本劇。
小朋友們真能干,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燕子媽媽不停地夸你們。不過燕子媽媽還想考考你們。你聽:
親愛的小朋友,你們能不能學著演一演這個故事?(出示燕子母女的對話作為提示,可加上動作。)
請小朋友在座位上先和同桌練習一下,誰演得最認真,等會兒請你來演。
出示頭飾,學生上臺表演。
四、指導寫字
1、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可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逐步提高寫字能力。
2、指導學生寫字時,提醒學生注意: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乛”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3、學生書寫,教師作巡視。
五、拓展閱讀:(全文注音)
板書:(冬瓜圖)躺在地上大綠皮有細毛
仔細觀察次次進步
(茄子圖)掛在枝上小紫柄有小刺
教學設計的特點綜述: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本設計體現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認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同時要考慮到學生已學會的字。根據學的學習識記情況來安排。初讀課文時安排學生自學,讓學生有充分學習的時間性。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會學習。
二、在情境創設中,感悟語言。
1、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便于教師創設情境,感受小燕子善于學習,勤于學習,樂于學習。在教學中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小燕子,在反復的朗讀體驗中體會小燕子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脫離學生感情基礎的空泛說教。通過情境的營造,視聽感官的感受,將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相溝通。
2、通過演一演等形式,盡可能地讓學生用直觀的形象來感受,把學生引領到一個童話的世界中,豐富其心靈的體驗。
3、在美讀中讓學生有所感悟。
加強朗讀的指導,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如:師生對讀、生生對讀、分角色朗讀、指讀評議、齊讀……),在反復的美讀中,學生有所感悟,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時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反思:
一、這一節課,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烈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著獲得了成功的一半。教學這篇課文,我并沒有遵循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讀讀找找畫畫,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后的收獲。
二、面對低年級學生,又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么能讀出情感?我通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么來讀小燕子的話。
三、在教學中,我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冬瓜與茄子切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懂得,觀察事物不但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嘗。同時注意對教材的拓和延伸,讓學生回家去觀察黃瓜與辣椒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在課堂上學,在生活中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去關注生活,將學生從課內引向了課外。相信通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觀察事物的這一道理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已經深深地、鮮活地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本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把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什、么、片”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理解重點語句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課文的流利朗讀
媒體運用:Ppt
預設過程
(應包括課程導入、預習自學、展示交流、當堂練習檢測等)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小朋友們,誰還記得《菜園里》這首兒歌?
2、(看課文插圖2)這節課老師要再一次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里都有些什么?
3、是啊,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聽,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4、這個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讀課題。
5、學習生字"次"。
、胚@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這是個整體認讀音節,讀平舌音。)
、普l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⑶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小燕子怎么一次比一次進步?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3、再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幾個小朋友讀課文。其他小朋友仔細聽,他們把音讀準確了沒有。(相機糾正學生的生字讀音,學習生字。)
(1)指名分段讀課文(播放課件其中生字為另一種顏色)要求讀通順
(2)齊讀生字
(3)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不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字再去看拼音讀。開火車讀。
(4)識記生字,再次出現全部生字(無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字你有好辦法記住?
三、自主學習課文2-4自然段。討論、交流。
1、自主自學后,小組討論。
⑴引入:小朋友,你喜歡這只小燕子嗎?為什么?(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進步)
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想一想,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用“————”標出小燕子看到的東西。)
、普埿∨笥褌兯娜诵〗M合作,
a、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有什么發現?
b、當一當小燕子,讀好小燕子說的話。
2、反饋交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出示小燕子的話: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了課文《自己去吧》,認識了兩位好媽媽──鴨媽媽和鷹媽媽,她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學好本領,就讓孩子“自己去吧”。今天我們又要來認識一位好媽媽,她是誰呢?
2、課件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
3、課件播放:燕子媽媽叫聲燕子媽媽在對小燕子說什么呀?
4、課件出示: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5、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夸小燕子做什么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課件出示:蔬菜圖片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蔬菜嗎?
二、聽課文錄音
1、錄音機播放播放全文的朗讀錄音
2、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學課文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自己拼讀,并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1、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什么、再、仔細、做得對、高興!按、再、仔”的聲母是平舌音,“什”的聲母是翹舌音,“么”和“得”都讀輕聲,“興”是后鼻音。
五、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讀課文
2、提問:小燕子去了幾次菜園,看了哪些蔬菜?每一次都有什么新發現?
3、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看到了什么?
、判⊙嘧尤ゲ藞@看了幾次?可用序號標一標。
、菩⊙嘧用看慰吹搅耸裁?可用自己喜歡的線條畫一畫。
出示句子: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指導朗讀:讀小燕子的話時,語速可稍快,讀出它每一次有新發現后的那種興奮的心情。
4、小燕子三次到菜園看冬瓜和茄子,一次比一次仔細,而且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燕子媽媽是怎么夸小燕子的呢?請小朋友找到燕子媽媽說的話。
從燕子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媽媽?(耐心、親切、會鼓勵人等)
從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媽媽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從哪里看出燕子媽媽很會鼓勵小燕子?(說得對、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指導朗讀(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讀它的話時,語速較慢,要讀出激勵、贊揚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體會燕子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啟發、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燕子媽媽可能還會怎么鼓勵小燕子?請小朋友當當燕子媽媽,對身邊的小燕子親切地說說。
5、分角色朗讀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
6、除了小燕子觀察到的,你還知道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嗎?
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實物,讓學生觀察。
六、表演課本劇
七、拓展練習
完成課后的“讀讀說說”。
八、指導寫字:
回: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整個字的字形稍扁,上寬下窄。
片:豎撇要寫直一些,由重到輕。
皮:橫鉤是新筆畫,寫的時候要注意左低右高,鉤短而有力。
九、走進生活
觀察兩種蔬菜或者水果,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簡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它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比較,終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本課教學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強調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達到知識的外化。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整合,張揚學生的個性。
1、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互評互議、表演,小組合作探究,師生感情對讀等 。
2、以讀為主,以讀代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朗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讀自悟,理解內容,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注重學生的成功體驗。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再發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匯發展。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觀察比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
【課程資源】
1、 課前多種渠道認識冬瓜和茄子。
2、 選擇常見的(黃瓜.絲瓜)比較他們的異同。
3、 圖片《菜園里》,小燕子圖片,詞卡,音樂。
【教學流程】
直切重點──品讀內化──文本創新──擴展運用。
【活動設計】
一、直切主題,鋪墊難點
爬樓梯游戲:認讀詞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
小結:學習就像爬樓梯,只要認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揭題,讀題。
。ㄒ鈭D:迅猛地帶出主題,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讀訓練點的難度, 有意識地作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激趣讀文:找找、讀讀躲在課文中的詞語寶寶。
三、品讀感悟,積累內化
1、 聆聽燕子叫聲,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說話的圖片,出示燕子媽媽的話。
2、精讀燕子媽媽的話,凸現難點。(“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體會燕子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啟發、鼓勵小燕子去觀察。
引:小燕子在媽媽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勵下,趕快飛去菜園看了。
課中律動:配樂做飛翔動作,飛去菜園。
。ㄒ鈭D:關注學生的角色體驗,時刻注意披情入境,使學生對角色的情感有更深的體驗。)
3、展示菜園圖,說話訓練:小燕子發現了。
(意圖:從圖入手,幫助閱讀。培養良好的口語習慣,說完整的話。)
4、先分句品讀再三句連讀小燕子的話,每次的發現都不一樣,一次比一次高興,聲音越來越上揚,對媽媽的呼喚越來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對讀,再現課題。
。ㄒ鈭D:打破傳統的串講方式,先精讀燕子媽媽的話,多用比讀,凸現難點,再品讀小燕子的話,采用分句品讀后三句連讀的形式,充分體會感情的變化。最后通過分角色師生直接感情對讀,加以整合,升華情感。)
四、文本對話,體驗升華
1、與小燕子對話:
小燕子,我想對你說……
我是小燕子,我想說……
2、挑戰小燕子:
再去仔細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哪里不一樣?[出示茄子和冬瓜圖]
五、延伸拓展,實踐運用
展示黃瓜、絲瓜;分組觀察探討他們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ㄒ鈭D:開發適宜的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匯發展,學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板書設計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說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綠 紫 很好
第三次 皮有細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七、作業
1、在指導學生看明白課后“讀讀說說”這個題目的要求后,照樣子讀讀說說,如“比比,比一比;聽聽,聽一聽;說說,說一說……”還可再擴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問問,問一問。
2、仔細觀察蔬菜、水果,以一種為例,從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說說它們的特點,也可以比較哪些地方不一樣。說給爸爸媽媽聽.
3、表演課本劇。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次、瓜、燕、什、么、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
認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明白小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蔬菜實物、動物頭飾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與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哪位同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課件出示課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1、這里有個生字寶寶(指“次”字),讀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熟記生字
1、小燕子怎么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生讀課文,檢查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次、再、仔、什、燕、現、么、得)。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3)互讀互找,做游戲。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匯報朗讀。
3、畫面展示,比較分析。
你們看過冬瓜和茄子嗎?(課件出示:冬瓜和茄子)你發現了什么?“躺”是什么樣子的?“掛”是什么樣子的?從這兩個字中你看出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嗎?
指導朗讀:讀讀這一段。(課件出示:“躺”讀重一點,“掛”讀輕一點)
4、朗讀課文,理解感悟
(1)小組分工合作讀課文的二——四自然段。
(2)討論: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幾次?每次都發現了什么? 燕子媽媽為什么夸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師板書)
(3)引導學生跟小燕子一起仔細觀察冬瓜與茄子的不同。
(4)小燕子三次去了菜園,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如果你是小燕子,你的心情會怎么樣?你能讀一讀小燕子說的話嗎?
(5)齊讀小燕子媽媽最后說的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6)除了小燕子看到的,你還發現了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
四、角色朗讀,拓展表演
同學們,你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老師很高興。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最棒,有信心嗎?
1、四人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
2、全班學生分角色朗讀。
3、學生戴上小燕子和小燕子媽媽的頭飾,表演文本。
五、教學筆畫,指導寫字
1、學習新筆畫。
2、重點講解“回”、“片”、“皮”。
板書設計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冬瓜 大 綠的 皮上有細毛 躺
茄子 小 紫的 柄上有小刺 掛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認識新筆畫,認識新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材簡說:
“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本文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把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瞧,小燕子真是個好孩子!燕子媽媽讓它到菜園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它一連去了三次,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有新的發現。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1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4人,在語文學習能力方面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大致可將他們分成三組。沈酉菁等a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接受能力也比較好,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b組學生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朗讀一些簡短的句子。而c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只能進行簡單的復述,思維直觀具體。
二、教材分析
依據班級學生的現狀,此次我選擇了一篇短小、有趣的童話故事《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作為本次公開課的教學內容。本故事以通俗的語言,充滿童稚的筆觸,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一只從學習認真開始到終于學會了認真的可愛小燕子形象。通過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三問三答,不僅介紹了冬瓜與茄子大小、顏色、外形三個方面的區別,還向大家生動的展現了一只通過仔細觀察,不斷取得進步的可愛小燕子形象。進而激發學生們向小燕子學習,做一個愛動腦筋,做事認真的好孩子。這篇課文的教授主要為了解決兩點: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應當認真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結合課文內容,我通過播放錄象《秋天的菜園》,并配以《小燕子》音樂,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從而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開始學習。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主要通過讓學生觀看課文動畫及聽課文朗讀,并要求學生思考: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可以讓他們有目的的聽,對課文建立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
3、品讀課文,讀中明理: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體會主人公的情感,培養讀的能力。如: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發現,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的三次不同的態度,則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練讀等營造出氣氛,從而讓學生從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
4、積累語言,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進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感情的升華。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中,我力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冬瓜大,茄子小”時,我引導學生做動作來理解“大、小”的意思,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讀句子、做動作。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這一點,在讀的訓練中更得到了體現。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導讀課文,加深理解;朗讀課文,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升華感情!边@幾個環節的設計以及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讀中感悟,讀懂內容。
【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童話比較短小、有趣,對于我們的學生也比較有教育意義。在教學中我借助實物,幫助b、c組學生參與學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感受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教學中個別問題的設計可能太難了一些,以后應當注意。而且由于時間緊促,最后課文的朗讀指導還不夠。
【評析】
〖沈志萍〗精講精練的《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這是一節含有簡單常識知識的語文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通過三次觀察實物──冬瓜和茄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解讀三次小燕子觀察的不同結果來體會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心情;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來指導學生對朗讀中語氣的把握。教學中,老師能夠很成功地處理好相同句式段落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提出遞進式的要求,在重點詞語的講解上比較透徹,學生學得比較踏實、有效?梢哉f老師做到了精講,學生得到了精練。
我的想法:對學生回答的答案老師應該怎樣回應?我想,對回答錯的答案可以鼓勵,可以提示,但是千萬不要重復,這會給孩子們產生不必要的誤導。
〖唐靜〗善于動腦的語文課
周老師,你很善于動腦筋設計教學環節。這節語文課影像圖片和課文內容配合的很好,我注意到你很注重學生的角色朗讀,配合課文內容的分析精心設計了簡潔的板書,使人一目了然。同時你運用了實物的觀察,讓學生看看、摸摸幫助學生感受不同蔬菜的特點,這些都是教學的閃光點。建議:教學語言的組織還可以更精練些噢。
〖顧紅慶〗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聽后感
教師真的把冬瓜和茄子帶到課堂,讓小朋友也來真實感受一下,這真得很好。在教學過程中小燕子到菜園里觀察了三次,我們小朋友也三次觀察實物――冬瓜和茄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解讀媽媽三次不同的要求和三次小燕子觀察的不同結果來體會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心情;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來指導學生對朗讀中語氣的把握。教學中,老師能夠很成功地處理好相同句式段落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提出遞進式的學習任務,在重點詞語的講解上比較透徹,學生學得比較踏實、有效?梢哉f老師做到了精講,學生得到了精練。學生的整體水平參差且差的學生很多,但在課堂上,待他們時間很長的周老師表現出了對學生的細致了解和精確把握。
〖余建中〗一堂踏實的課
用實物讓同學們觀察是這節課的亮點,學生通過反復觸摸,觀察,很快理解有什么不一樣。老師在分析課文中找重引導學生朗讀角色對話的語氣,整個學習過程比較踏實。
如果放小燕子的錄音里能有歌詞,學生理解更快些。
〖肖婭〗聽課感想
周老師選擇的故事情節性強,蘊涵的道理簡單,很適合教學對象的認知特點。通過采用三次實物的觀察,學生親身扮演了故事中小燕子的角色,深刻地體會到了故事的發展,人物的心理變化,這樣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并逐步提高語文的理解能力。
〖張艷敏〗讀中感悟!
我覺得,在這節課中老師的朗讀指導比較到位。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周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對話,然后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的三次不同的態度,則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練讀等營造出氣氛,從而讓學生從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周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于培養朗讀的優勢,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品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12
一
黑龍江省大慶市東新三小 張賢惠
學習目標
1、認識“次、瓜、燕、什、么、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形式多樣的生字卡片,蔬菜實物,動物頭飾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土晞撛O情境,引入新課
師:昨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交了幾位動物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是誰嗎?
師:昨天,我結交了小鴨子和他的媽媽,小鷹和他的媽媽,和他們成了朋友。
師:鴨媽媽和鷹媽媽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生活的本領,從小就樹立他們自主的意識,總是讓他
“自己去吧”!這些位媽媽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師:今天老師又認識了一位好媽媽,你們想認識一下他嗎?想知道這位媽媽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嗎?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5課《一次比一次進步》到這篇課文中去認識這位好媽媽,去看看他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書:一次比一次進步學生齊讀課題
。ǘ┯^看圖畫,認識人物,了解課文內容
1、你們想知道這位好媽媽是誰嗎?
(出示課件,“在屋檐下,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圖片)
2、認識人物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師: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說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師:老師告訴你們他們在說關于兩種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體課件:冬瓜和茄子讓學生初步通過看圖片發現他們身上的不同)
5、師: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ㄈ┏踝x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2、讀課文,并標好自然段
。ㄋ模┰僮x課文,識記生字
1、聽讀課文,識字
(1) 指名分段讀課文(播放課件其中生字為另一種顏色) 要求讀通順
(2) 齊讀生字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不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字再去看拼音讀。開火車讀。
3、小組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識字
4、識記生字,再次出現全部生字(無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西你有好辦法記住他?
(五)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旁邊有第一自然段相關內容的圖片)
。2)討論: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什么寫了“菜園里的冬瓜和茄子”這與課文有什么聯系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先自由讀,了解這一段都寫了什么?
。2)師范讀,聽老師讀,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都是誰說的?分別說了些什么?
(3)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過此句話解釋“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學生理解后,啟發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發現“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嗎?
。ǔ鍪菊n件,課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這點不同)
。6)師:小燕子發現的這點不同你發現了嗎?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啊,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還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們還想發現他們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再讓小燕子帶我們去看好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新課
師:上節課,小燕子帶著我們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黃瓜”,讓我們發現了他們的不同,這節課,小燕子還想帶我們接著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必須把它身邊的生字朋友都認全,這樣他才能帶著我們去看呢?你們能做到嗎?(播放課件)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發現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貋淼臅r候,媽媽夸獎了他,媽媽說什么了?
。2)指名讀媽媽所說的話,要讀出“說的對”中所表達的感情(夸獎) 讀出“再去一次,還有什么不一樣?”中的激勵
。3) 小燕子又一次去了,這次回來他又發現了什么不同?這次發現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樣?他回來是怎么和媽媽說的?
(4)學生自由讀,比比誰學小燕子學的最像
(5)同桌之間互換角色,分角色讀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之間的對話。
。6)把2、3自然段結合起來讀,讓學生讀出這兩次去看發現的不同,初步體會燕子的進步
2、學習第4自然段
師:當燕子媽媽聽到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獎小燕子的?
師:可是燕子媽媽覺得的小燕子觀察的還是不夠,于是讓他“仔細”的觀察。這次小燕子又能發現什么呢?
(出示課件,課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這一次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媽媽的夸獎和以前的還一樣嗎?
師:小燕子為什么能發現冬瓜和茄子這么大的不同呢?
師:由于小燕子的“仔細”觀察使他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過此句話,讓學生理解“仔細”的意思
指導學生用“仔細”造句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擴展表演
1、同桌之間互讀
2、組內讀
3、小組之間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同學們帶上小燕子的頭飾和燕子媽媽的頭飾,到講臺前給同學們表演一下。
四、指導寫字
1、學生仔細的觀察,發現問題,讓學生感受一次比一次進步
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給予指導:(1)“會”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2)“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3)““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擴展活動
1、完成課后“說說,讀讀”
2、拿出實物:兩種蔬菜或水果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的特點,找出不足。
板書設計 :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說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綠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細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2004
一年級語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認識一個新筆畫“橫鉤”和新偏旁“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4、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重、難點】
1、 認字和朗讀課文。(重點)
2、 通過讀文,明白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難點)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卡片,筆畫卡片,小黑板等。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導入,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課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齊讀。強調“次”是平舌音,兩點水旁。
2、出示課文插圖,聽配音朗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預習情況,教師巡視指導
1、小組長在組內帶讀生字,請同學給生字組詞。
2、組內同學自選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長隨意抽生字卡片請同學讀或記。
4、小組齊讀課文,并選一段最滿意的再讀。
三、小組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教師適當指導與組織,其他同學評價
1、a同學帶讀生字。
2、b同學介紹用“加一加”的方法記生字,“詞、什、得、仔、現”。
3、c同學請其他同學介紹剩下的字怎么記。
4、d同學帶領全組齊讀剛才讀得最好的自然段。
5、同學們評價:“我喜歡a同學讀的,他聲音響亮,我送給他五顆星”!拔蚁矚gd同學讀的,他很投入,我給他五顆星”。
6、師評價:每個同學都有進步,而且我發現你們回答問題時聲音都比以前大了。
四、全班鞏固認字情況
1、開火車讀(有注音)
2、雙響炮讀。(即同桌齊讀,無注音,讀字并組詞)
五、再讀課文,觀察感悟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小燕子飛出去幾次?每一次他發現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讀書所得。根據學生回答,依次處是不同階段的掛圖。引導觀察不同特征。(如:大小、顏色、表皮)
六、精讀課文,訓練朗讀
談話:你是從課文的哪幾段知道這些特點的,找出來讀一讀。
1、指導個別朗讀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對話。隨機指導;燕子媽媽說話時態度親切,語速較慢,讀疑問句“有什么不一樣?”時語調要上揚!澳阏f的對!薄昂芎谩!澳阋淮伪纫淮斡羞M步!”這幾句,要讀出贊揚的語氣。朗讀小燕子的話時語素稍快,表現出它興奮的心情。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請一二組當燕子媽媽,三四組當小燕子,教師旁白,朗讀二、三、四自然段。
七、再次觀察,拓展延伸
1、(出示實物:冬瓜和茄子)小朋友們,老師把冬瓜寶寶和茄子寶寶請到我們身邊來了,大家可以上來聞一聞、摸一摸,也可以看著課文插圖,討論一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么不同。
2、同學們自由觀察交流表達。
八、指導書寫,開展競賽
1、認真觀察范字。提醒“回、片、皮”書寫的注意。
2、鼓勵學生找寫字伙伴進行書寫競賽。自己先寫一格,然后與寫字伙伴交換書本,在雙方的田字格里書寫,完成后兩人一起評價,在寫得好的字下面畫個小圓圈。看誰得到的圓圈多誰就獲得老師的一面小紅旗。
九、布置課外實踐活動
觀察絲瓜和黃瓜的不同。
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歌曲磁帶,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動畫激趣:大屏幕放映《秋天的菜園》(配上樂曲《小燕子》
2、談話激趣:看了這組連環畫,你想說什么
3、揭示課題,感知全文。
導入:是啊,秋天的菜園多美呀!菜園的外邊有一座房子,可愛的小燕子和媽媽就住在這屋檐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發生了。
演示利用課文插圖制作的動畫片,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動畫。
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過渡:這個有趣的故事名叫《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出示課題
讀課題,學習生字“次”,指名讀,齊讀。
二、嘗試學習,識字讀文
1、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小組合作學習。(各組選一段嘗試自學
學習任務:
⑴ 用喜歡的符號標出生字、讀準字音。
、啤∮煤棉k法記住生字的字形,并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恰∠犬嫵鰩в猩值木渥又鹁渥x一讀,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正確、讀流利。
⑷ 合作方式:
組長組織大家圍繞上述任務學習、交流。
明確分工各負其職,人人做好當小老師的準備。
如:可以一人負責教生字的讀音,一人負責介紹識記生字的方法并組詞,一人負責領讀帶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負責指導朗讀整段話。
、伞〗處熝惨,了解學情。
三、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1、各組輪流上臺,人當小老師,指導其他小朋友學習課文的其中一段。
、拧≡趨R報交流過程中,各組的組員之間、臺上的小老師與臺下的小朋友之間可以互相補充。
、啤〗處燑c撥:引導學生讀準生字字音:“次、再、仔”是平舌音,“什”是翹舌音、前鼻音,“樣、興”"是后鼻音,“么、得”讀輕聲。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并認識“王字旁”。
幫助學生把每一段課文都讀得正確、流利。
指導學生學會評價。
2、小組合作學習本組選擇的段落之外的三個自然段,教師巡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