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圈圈本文生字、兒歌鞏固等多種形式認識本文12個生字,一個新偏旁“王”。
2、通過找照片,了解三個漢字“回、片、皮”的不同字體,激發孩子學習
漢字的興趣,在教師的示范引領下,通過自己的觀察,會寫“皮”“回”片3個漢字,重點學習新筆畫“乛” 的書寫,在實踐中感受:只要仔細觀察就會有所收獲。
3、通過情境創設、角色體驗,努力指導學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知道不同角色要讀出不同語氣,并嘗試練習。
4、通過學習本文了解冬瓜和茄子的生長位置及特征,初步懂得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重點:認識本文12個生字,能讀通讀懂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小燕子和燕子媽媽的三次對話,理解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在預習基礎上進行)
第一課時(教學預案)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談話提題。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學習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2、學習生字“次”。
⑴這里有個生字寶寶讀時要注意什么?(整體認讀音節,平舌音。)
⑵誰能帶著小朋友們讀一讀。
⑶全班讀。再齊讀課題。
3、看圖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⑴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參觀。請大家仔細觀察,菜園里都有些什么?(課件出示課文插圖2)(學生自由說說)
⑵順勢出示課文第一小節,(課件出示)引導學生讀通這段話,在教師引導下初步感受“躺”和“掛”這兩個字的形象生動。
⑶個讀、齊讀第一段。
4、配樂聽讀課文。
⑴秋天的菜園是多么美呀!你看,誰也來參觀這美麗的菜園了?(課件播放故事,關注學生邊看課文邊聽讀。)
⑵自由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知道小燕子一共去了三次菜園)
設計意圖:【間接預習的檢查,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二、學文識字,朗讀課文。
1、學習第二小節。
⑴出示課文插圖(1),聽了故事后,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結合學生回答理解“屋檐”)
⑵自由讀第二小節。(課件出示第二小節)
在屋檐下,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說些什么呢?小朋友快去讀讀第二小節吧。
⑶指名讀第二小節,重點認讀生詞:什么 不一樣 (紅色字體)
⑷再讀第二小節,用橫線劃出燕子媽媽說的話,用波浪線劃出小燕子說的話。
⑸投影交流反饋所劃句子,讓學生嘗試朗讀,并體會角色的心理。
教師點撥:
你的媽媽跟你說話時是怎樣的?(態度比較好、溫柔、親切)那么你們想想燕子媽媽和小燕子說話時會怎么樣呢?誰來試試!
小燕子你去了菜園,一下子就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心情怎么樣?(快樂地、興奮地、自豪地)
在指名朗讀時,教師隨機點評,讓學生知道,不同的角色要讀出不同的語氣,燕子媽媽的話要親切些,和藹些,小燕子說的話有些興奮,有些著急。
設計意圖:【初步體驗不同人物的表達語氣有所不同,結合生活和自己的心理進行朗讀體驗符合孩子的認知。】
⑹師生對讀,同桌對讀。
⑺小結板書: 冬瓜 大
茄子 小
2、學習第三小節。
⑴自由讀第三小節,通過圈圈上一小節中我們學過的兩個生詞“什么 、不一樣”復習鞏固生詞。
⑵指名讀第三小節,認識本小節出現的生詞:說得對 再去看看(課件字體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