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預設+開放過程=和諧生成──《雨點兒》說課及教學案例分析
③ 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④ 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這一環節是舊詞的復習,詞語說話訓練體現的是課堂對語言文字的復習,是工具性的體現。同時以一種親切的語言引入,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開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學生較好地蘊積情感的“儲備量”,為學習后面的課文打下情感基礎。同樣,賦予了雨點以生命,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⑵ 問答的教學,既是文本的需要,又是情感活動的需要;
〖片段二〗在“對話”教學中體現語言文字訓練和人文關懷:
① 過渡:是啊,大雨點、小雨點,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碰見了會說些什么呢?打開書本105頁找找看,它門說的話在課文的哪些小節?
② 師:找到了嗎?2~4小節(課件出示這3小節)
師:請你在這3小節里找一找,哪些句子是他們說的話,用尺子劃下來。(課件上這些句子用紅線劃起來。)
師:反饋,請學生來讀3句話,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找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
③ 師:我覺得剛才三個小朋友讀的時候語氣不一樣,為什么會不同呢?(因為句子中有問有回答。老師把“問”和“回答”貼在黑板上)
④ 你們真會讀書,問和回答的語氣是不一樣的,那哪句句子是問?“你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知道大雨點在問啊?(因為有問號,在板書上畫一個問號)
師:是啊,大雨點想知道小雨點去哪里,它心里可好奇了,你能學著它的樣子來問問看嗎?先自己讀,在指名1~2人讀,齊讀一遍。
(這一板塊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找到雨點的對話,學習“問”和“回答”。這是本課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點,是文本學習的需要。從教案設計上也力求體現扎實的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在問句朗讀時,學生個體獨特的體會,富有個性化的朗讀,為這個原本有些枯燥的教學環節蒙上了一層人文關懷的色彩。也為分角色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為只有首先讀出“問、答”不同的情感色彩,才能體會不同角色朗讀時不同的語氣。)
⑶ 雨點兒遠近的問答,既是交際的需要,又是閱讀感悟的體現。讀的透徹、讀的自主、讀的有個性。
〖片段三〗現在我們來試試,我做大雨點,你們做小雨點(師生對話,可以再交換角色一定要達到學生掌握句子為止)
① 你喜歡誰?就讀讀誰的話,給動畫片配配音(要指著課件說,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讀哪些句子)
② 同桌兩個人試試互相讀。
③ 指名讀,請兩個學生帶上頭飾來分角色朗讀。在讀之前可以讓小雨點打打招呼,老師進行評價點撥。請2對學生(注意遠近距離不同學生在問答時的聲音和體態的不同指導)
④ 哦 ,那么多雨點都想來試試,那雨點兒們,我們一起來好嗎?(請學生帶上自己準備的頭飾齊讀。)
(在請學生表演時,請距離不同的學生,主要讓學生明白在平時問答中,距離不同所要使用的音量和體態也是不同的,這是學生平時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朗讀中感悟與個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