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以讀代講,讀中領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變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模仿讀、分角色讀、互評互讀的方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知課文的內容,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讓學生學而不厭、練而不膩,這是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生活體驗最好的回憶。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新《課標》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構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在本次教學的尾聲部分,我又將學生的思維拉回自己身上,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小手現在能做什么?有的同學說:“我為老師抱本子”有的同學說:“我為媽媽添過飯”,還有的人說:“我用小手自己吃飯、穿衣”自己的事自己做。“從自己的角度寫出了手的作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既讓課堂擴展到家庭生活中,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又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與同學交流、展現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同時也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使學生體驗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動力。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到教室,準備上《胖乎乎的小手》中的生字。剛出示了寫滿生字的生字卡片,誰知一個聲音便從下面傳來“簡單死了!”我轉過頭一看是王曉涵同學。他是剛從濟南回來讀書的,見識廣,口頭表達能力也不錯。聽他這樣一說,我靈機一動,決定改變事先的教學設計,先不讀生字了,干脆以此為契機導入課堂。
我說:“同學們,這些生字王曉涵同學早已認識了,我們請他說一說,他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朋友的。”這個問題為即將進行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鋪墊。只聽他說:“‘笑’字,上面的‘竹字頭’像人笑起來的時候,瞇縫的兩個小小的眼睛。”王曉涵那種詼諧的語調和調皮的表情,使孩子們活躍起來了。有的說:“‘看’字,下面的目就代表人的眼睛,人有眼睛才能看東西。”還有的說:“‘著’字,和‘看’字是雙胞胎兄弟,‘著’字比‘看’字多了兩個小辮子。”創新思維的火花迸發了。
【教學反思】
以往的語文教學,一是怕“亂”,二是怕 “錯”,追求嚴謹有序的教學氛圍。生怕學生“節外生枝”,打亂了教學思路,干擾教學進程,影響了原訂的教學計劃,這是以教定學,而不是以學定教。“亂”往往反映學生認知活動的差異性和學習方式的個性特征。學生是在相互的比較中,從不會到會。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并采用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學習。因為方法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只要掌握了方法,就有獲取知識的本領。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培養他們積極的創新思維。我有理由相信這樣培養的學生會更加自信、樂觀,敢于想象,勇于創新,這不正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嗎?抬眼望向窗外,雨過之后,花朵上露珠滾動,在陽光下,煥發著異樣的光彩,不正像孩子們那張純真稚嫩的笑臉和勇于創新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