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課文的內容很簡單,很形象,主要讓孩子通過課文,知道蘭蘭是一個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孩子,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好品德并向其學習。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手”為主線,圍繞“全家人為什么這么喜歡蘭蘭的小手”設計教學環節
一、趣味導課,投石擊浪。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我在導入部分創設了一個布迷設障的情景:猜手、看手、畫手、夸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創設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從而帶著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
二、創設活動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只有調動起學生的感情參與,語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學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情感,通過有感情朗讀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淋漓盡致地展露出來。爸爸、媽媽、奶奶對蘭蘭說的話,使學生回憶起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平時爸爸、媽媽、奶奶是怎樣和自己說話的),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學生與小主人的情感共鳴,學生很自覺地就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小主人公,從而受到啟發和教育。
三、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以讀代講,讀中領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新《課標》中也曾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苯處熢谡麄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學中采用了自由讀、個別指名讀、模仿讀、表演讀、互評互讀的方式,讓學生學而不厭,練而不膩,力圖將每一個學生帶進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學生的經驗體驗,從而代替了學生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爸爸、媽媽、奶奶和蘭蘭的話該怎樣讀?“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啊!”“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撓過癢癢!”學生以大人的口吻,說得那么自然、貼切,這是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個人生活體驗最好的回憶?傊瑢W生在閱讀實踐中受到扎扎實實的訓練,教學的三維目標得到有效的落實。
四、創設實踐活動,延伸課堂。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新《課標》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在本次教學的尾聲部分,我以老師站了一節課,講了一節課,很累了,誰能用小手來幫老師解解疲?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為我增水,搬椅子,這一環節很好地將課內知識點在課堂中實踐出來。之后教育孩子在學校不僅能當老師的好學生,在家也要用你勤勞的小手去給家做出出力,做家人的好孩子!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既讓課堂擴展到家庭生活中,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這種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意識。
在這節課中,充滿了童趣,學生的活動形式多樣,他們在自主基礎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發展了自主意識,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稍有不足的是:課堂節奏不夠緊湊,有些知識點沒來得及細化,這是在今后教學中應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