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教學實錄
播放音樂《小松樹快長大》
師:學習了這一課,你喜歡這只小松鼠嗎?為什么?
總結:誰不想聽到鳥兒的歡唱?誰不想聞到花兒的芬芳?誰不想生活在空氣清新、陽光明媚、風景優美的環境中?在我們享受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讓我們向小松鼠那樣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爭做環保小衛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板書設計
10松鼠和松果
吃松果——想松樹---—種松果----長松樹
高興 擔心 高興
回報大自然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教學后,我有幾點感想:
1、讀要充分,要有質量。
讀 ” 是學習語文的法寶,讓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有目的地讀書,以讀代講,讀中領悟課文的真諦,教師在這當中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者說是引路人。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設計了多種朗讀形式,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賽讀、引讀、表演讀......,但讀書不光要充分,更要有質量。開始學生的朗讀缺乏感情,是機械的、沒有活力的。但真正的走進了課文,會隨著課文中小松鼠的情感起伏而變化,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課文中的小松鼠,然后通過入情入境的范讀引領學生去體會松鼠的情感變化,這樣,學生受到了感染,達到了情感的共鳴,一雙雙小手高高舉起,爭先朗讀。在學生朗讀不是很到位時,我通過評讀、賽讀,或一句巧妙的點撥,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更提高了學生交際、朗讀水平,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詞句感悟,加深理解,增強語感
我在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帶入文章所創設的情景中,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交流。教學中,適機引導學生品味、體會文中的重點詞句。如:光禿禿的,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讓學生通過語言、圖片、動作理解詞語,自然豐富了語感。再如:讓學生解疑 “ 為什么說是個好主意 ” ?這一環節不但是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學生發展語言的一個訓練。
3、課文回歸,情感升華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夸張,愛幻想,好表現。當學生當小松樹表演完今后將是一片茂密的松樹林時。我創設一個小情境:孩子們,你們看,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子孫后代只有生活在光禿禿的地方了。引領學生回到課文中體會小松鼠的擔憂在他們的努力下并沒有成為現實,子子孫孫的松鼠們依然那樣高興。學生感受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情感上得到了升華。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在教學中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這與本人自身能力有關,特別是低年級朗讀指導方面還需要更深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