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設計: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字。
2、培養學生有愛護環境衛生的愿望和行動。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題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呢?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的?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線索引導學生自悟自得,提高讀書效率。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有些學生有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但光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教師要以此文為典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行為,自覺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
教學策略及教法、學法設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了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我設計的教法和學法是:
教法:創設導讀啟思,圖文對照,讀讀、演演、議議的教學方法。
學法: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教學媒體設計:多媒體課件、課文錄音、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失物招領
學生齊讀課題,正音。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丟失的物品)
3.說說“失物”與“拾物”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它們的不同。)
4.什么叫失物招領?(學生再次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5.簡單理清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
(初讀感知,增強讀書的目的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文,標出自然段,把自己覺得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2.全班交流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引導學生讀準生字的音。需要互相提醒的字音:“才”是平舌音,“準、專、失”是翹舌音。
3.師生共同評議。
4.鞏固字音。
三.自主發現,自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識字(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豐富學生課外識字經驗,促進自主識字)
1.檢查認讀。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自己還可以主動申請當小老師領讀。
2.交流認讀。說說這些字你是怎么認識的?
(學生有可能會說:是自己預習的,是媽媽教的,在其他課外書上看的……交流識字展示了學生課外識字的方法、途徑,對這些學生是極大的鼓勵,對其他學生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激勵他們在課外多識字。)
3.開火車認讀生字。
四.聯系生活實踐,拓展延伸
在校園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第二課時
一、游戲導入
做“摘蘋果”的游戲。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后指名組詞,自薦用那個詞說話。
3.多媒體出示畫面并配樂朗讀課文,說說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丟的垃圾)
4.小朋友丟的垃圾怎么會變成失物呢?讓我們一起到植物園去看看吧。(鼓勵質疑,提高學生讀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