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4(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教案)
片斷二 鞏固識字部分 1、(出示沒有標拼音的生字)分男女同學認讀生字。2、打亂生字卡片順序開火車認讀。(小組讀、個人讀)3、讓每個學生認讀手中的詞卡 。(不帶拼音的詞卡)4、游戲識字:老師讀字,學生找字,找到的迅速舉起來,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找得快,找得對。5、兩個小朋友合作識字:一個同學讀字,另一個找字。6、把字“送回家”,并讀一讀。(1)認讀寫有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的詞卡;(2)這些動物出來郊游時迷了路,誰來把它們送回家;(3)指名把卡片貼在圖上。學生學習活動的剖析: 識字鞏固識字的這部分教學活動,采用變換詞序,變換字序,把詞語送“回家”等游戲活動(讀字、找字)來鞏固識字。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分工,配合和協 調,學會自主和合作。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識字,發現識字的奧秘,形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在識字鞏固這一環節中,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當學生開始疲勞時,我 們進行把詞語送“回家”的活動(把迷路的動物送回家),讓學生讀一讀,認一認,找一找詞語。學生非常踴躍參與游戲活動,這樣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再一次鞏固本課的生字詞。教師的反思: 本課時在識記生字這部分教學活動中,主要以引導自主發現為主。識字的鞏固這部分教學活動,主要以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鞏固識字。教師采用自測、互測、抽測結合的方式,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分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落實識字的掌握情況。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活動,學生在識記本課生字詞收到較好的效果,也使學生逐步達到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不過,本課在識記生字教學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把“qiu yin”讀成 “qiu ying”,當時教師只是采取簡單的正音,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處理。如果,當時教師及時進行前鼻韻母“yin”和“ying”后鼻韻母的比較,那么本課時在識記生字過程效果會更佳。一年級下冊《識字4》教后談 廣東省深圳市松坪小學 郭以玲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低年級語文,每課大約都要認14個生字,每次進行識字的檢查時都發現孩子們并沒有很牢固地掌握這些漢字,很多孩子對這些漢字是似曾相識,即使能讀準字音,也不一定能正確地運用。想多花一點時間來識字,可是其它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又會造成顧此失彼。識字量大給我教學帶來的困惑與矛盾也不斷地在探索中重現,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這么多的生字呢?我進行了如下探索與實踐。一、創造識字情境,提高學習興趣日本漢字專家石井勛有研究表明:兒童識字,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最強,也最愛識字,以后逐年下降。興趣乃最好的老師,我們以生動有趣、自然和諧的課堂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這種“識字能力最強”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4》的教學中,我帶著“小螞蟻”頭飾走進教室,高興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螞蟻。”這時候很多孩子機靈地回答我:“小螞蟻你好!”我接著說:“一(五)班的小朋友真熱情,你們歡迎我代表動物王國的小伙伴和你們一起學習嗎?”“歡迎!”這時,我看到我們班52個同學都興致勃勃地等候著我開始今天課文的學習。《識字4》是一首兒歌,寫螞蟻、蜻蜓等小動物在夏天的生活情形,因為寫的動物多是昆蟲,所以本課要求認識的字也多是蟲字旁的字。正是為了方便識字,我帶著小螞蟻的頭飾,不僅幫助他們認識了螞蟻兩個字,還讓他們饒有興趣地對我這只小螞蟻的名字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蟲字旁的字與昆蟲有關,這樣一個頭飾和幾句話幫助我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充滿童趣的動物王國里,大大增加了他們識字的興趣。我將小螞蟻這根線以語言及活動的形式貫穿于對生字的學習以及“螞、蟻”等字的書寫之中,這里沒有“師道尊嚴”,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與一只“小螞蟻”互相交流,它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欲望,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課了,他們對我這只“小螞蟻”還依依不舍:“郭老師,你下次還戴著它來給我們上課吧!”“郭老師,我們就叫你螞蟻老師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