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片段案例分析
〔課件展示海邊的景色!
生1:我覺得海面上的一艘艘大輪船很美,還裝滿了魚和蝦。
生2:對啊,魚和蝦賣了會有很多錢,可以買很多別的東西,讓漁民們過上好日子。
生3:小朋友們還能在金色的海灘上撿貝殼,實在太棒了!
生4:我真想跑下沙灘,讓海水給我的腳丫撓癢癢。
生5:海鷗在藍藍的海面上飛著,魚兒在海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覺得很美。
……
師:誰想再來讀讀濤濤的家鄉,好好贊美一下這美麗的景色!
三位學生投入精彩的朗讀,學生對同學的朗讀進行評價,說說他讀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
師: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讓人不喜愛,不向往呢!請美美地把這一段課文讀讀。
(此時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們讀得都非常投入。)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該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在平等、和諧、充滿情趣的對話中,師生、生生、生本三者之間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展現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的思維質量得到提高。賞識別人這是新課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提出的要求。對于同學的回答、朗讀,讓學生去發現優點,并對照自己的朗讀談談應該向他學習哪些方面,不僅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去賞識別人的優點,同時對于正確的認識自己也有很大的裨益!
師:同學們,這么美麗的大海,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他們紛紛來這兒欣賞,邀請我們給游客們做導游。愿意去嗎?
課件出示海邊的美景圖,學生裝扮成導游,手拿喇叭和旗子,邊指著圖邊用自己的話做介紹。
指名學生當導游,其他同學當游客,對導游的介紹進行發問,或對導游的介紹進行補充。
〔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互通信息、互助學習。教學資源,學生的發言可以啟發其他學生的思考,思維的對碰撞出神奇的火花。讓選擇同一內容的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閱讀的過程。在閱讀實踐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創設導游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通過角色的對換,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將文本的資源進行加工利用!
片斷三
師:同學們,那波濤起伏的蔚藍的大海;那數不清的山巒,道不盡的江河;那美麗的平坦的平原;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還有那高樓聳立的整潔的城市,這些小朋友的家鄉多美呀!我們的家鄉也很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
生1:我的家鄉龍港是中國第一農民城。有寬寬的街道,高高的樓房,還有很多的汽車在馬路中間開來開去。
生2:我的家鄉多么美。長長的敖江穿過龍港,外灘干凈整潔。早晨有很多人在那里鍛煉身體。
生3:家鄉的公園也很美,春天到了,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到公園里放風箏。公園里,花兒開了,草也綠了,可漂亮啦!
師:對啊,我們的家鄉實在太美了,怎么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家鄉,知道我們的家鄉也很美呢?
生:可以畫下來。
生:可以寫一段話介紹家鄉。
生:可以給家鄉拍拍照。
生:我還會編兒歌贊美家鄉。
師: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家鄉展示給別人看,介紹給別人聽了吧!讓我們趕快拿起筆,用絢麗的色彩來畫一畫自己的家鄉,也可以當解說員或導游準備介紹自己的家鄉,用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吧。
學生準備,交流。
〔教學中,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同時,好好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拓展也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目標。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家鄉介紹給其他人認識,這是學生對教材的二度創作。讓學生在學習文本、掌握文本基礎上,運用文本,走出文本,創作文本。這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為家鄉設計一幅畫并用喜歡的方式作介紹,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并且激發了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