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過橋》教學雜談
《蘭蘭過橋》教學雜談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小學 何春琴】
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感性材料,還可以獲得愉悅的體驗。愉快教學是近年來教育界提得比較多的一個名詞,我認為所謂愉快教學不僅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心境愉悅,相對于某些學科而言,更是指學生通過努力獲得知識后的快樂,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是愉快教學的關鍵之一,掛圖、幻燈都可以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但都存在呆板、單調,引不起學生興趣的特點,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動畫及編輯功能為一體,提供比掛圖和幻燈更為直觀生動的輔助教學手段,它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難懂的知識,使學生能更為牢固的掌握需要的技能,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成功運用將為學生的難點學習掃除障礙,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而它展現的絢麗色彩和生動的動畫也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了樂趣,我在教學《蘭蘭過橋》這一課時,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橋的發展:從木橋→石橋→公路橋 →公路鐵路兩用橋→立交橋,隨著課文的學習,展示潛水橋、塑料橋,多美麗、多神奇啊,看了真讓孩子們高興,最后由感性基礎引發創作設計欲望,看著一座座美觀、新奇、實用的橋從自己的手下誕生,孩子們一個個咧開嘴笑了,我想,如果可能的話……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實施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湖北省松滋市城關一小課題組】
現代教育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針對學生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蘭蘭過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電腦顯示各種各樣的橋,創設蘭蘭對這些橋說:“這些橋算什么,蘭蘭過橋才神奇呢?”的情景,學生的好奇心立刻被調動起來,產生了濃厚的學習愿望,希望去弄清楚蘭蘭過的橋是什么樣的。
《蘭蘭過橋》教學感悟
安徽省巢湖市和縣白橋鎮中心小學 邱序勇
《蘭蘭過橋》是一篇科幻文章,是對將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教學中我卻遇到這樣的一幕:
當讀到“蘭蘭下了車,一邊采野花一邊往前走”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蘭蘭把野花采走了,小野花不就要死了嗎?它多可憐呀!”
師(先是愣了一下):你說的有道理,有人贊成他的話嗎?
生:老師,我覺得蘭蘭很自私,她把小野花采走了,‘鮮花盛開的原野’就沒有鮮花了,就不美了。
生:爺爺還把車子開到了草地上,小草不是都被軋死了嗎?
生:老師,蘭蘭在河邊采野花會使岸邊的泥被水沖走,污染環境的。你看,連野豬和大象都知道錯了!(這位學生邊說邊翻到課本的二十課《清清的溪水》給我看)
師:大家還有什么意見嗎?
生:我不覺得蘭蘭采野花有什么不好,保護環境是對的,可她采的花又不多,不會把“鮮花盛開的原野”變丑的。
師:哦!有人向你們的意見挑戰了!
生:你錯了,蘭蘭采的花是不多,可是如果每個人都來采一點那還叫不多嗎?我們不能采花。
。ń淌依餆狒[起來了)……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我想給蘭蘭寫封信,告訴她以后別采野花了。
生:我想宣傳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