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插秧》教學實錄、評析及反思
師: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小朋友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一首古詩,名叫《鋤禾》,你們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讓我們一起來背一次,行嗎?
生:行!(齊背《鋤禾》)
師:背得真熟練!老師知道,小朋友背了這首詩以后,就一定知道要愛惜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老師現在考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可知道農民在一年之中的哪個季節開始種糧食的?(學生紛紛舉手)
師:舉手的同學肯定都知道,一起說.
生:春天。
師:現在就是春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天的景色吧!(課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師根據情境補白:春天來了,桃花紅了,柳樹也抽出了嫩綠的枝條,在這美好的季節里,農民開始了一年辛勤的勞動.孩子們,畫面上的農民在干什么呀?
生:插秧!
師:你知道得這么清楚。我們看看, 這就是“插秧”兩個字(出示生字卡“插秧”)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你來讀讀!(指向一學生)
生:插秧。
師:翹舌音讀得多準呀!你也來讀讀(指向另一個學生)
師:(面向全班)大家一起讀一次!我們看看,《插秧》呀,就是我們第三單元《春天》的第二篇課文,農民辛勤地勞動,不僅為我們創造了糧食,還為我們創造了一首優美的小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插秧》這首詩.大伙聲音響亮地把課文讀一次!(師指課題,生讀)
[評析]:教師聯系一年級上冊學過的古詩《鋤禾》讓學生溫故知新,再利用課件美麗的春景和課文插圖引入新課,既不露痕跡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師:好了,孩子們,現在我們打開書第16頁,我們來讀課文,
在讀課文之前.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這篇課文呀,反復地讀,一直讀熟,然后呢,用一支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自己不認識的字圈出來;第三,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用手點著字.(生自由讀書)
師:遇到不認識的字了嗎?
生:沒有。
師:這么棒呀.真的沒有?
生:沒有。
師:老師知道大家都是讀書的小能手,下面哪位小朋友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一讀這首小詩,讓全場的老師都聽一聽你一個字都沒有讀錯.(師巡視了一下全班)我請一個代表讀一讀,(指向一個學生),請你行嗎?(學生有些扭捏)給自己一點勇氣,小朋友我們鼓掌給他壯膽,好嗎?試一下,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幫助你,好嗎?
(生讀課文).
師:孩子們,這個小伙伴讀得怎么樣呀?
生1:很好!
師:我覺得也不錯,很流利.
生2: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
師:這個孩子呀,有幾個翹舌音還沒讀準,咱們來看一下.(師出示卡片)一起拼讀:插秧
生:(拼讀)
(連請兩個學生讀.糾正剛才那個小伙伴的讀音).
師:你把字讀得那么準,請你讀一次這首詩,好嗎?
生:(讀全詩).
師:好不好呀?
生:好!
師:小朋友,她讀得多好呀?我們像她這樣把每個字音都讀準,我們一起來一次,來!把書立起來!插秧,預備起!
(生齊讀全詩.)
師:讀得真好聽,孩子們,老師呀把幾個句子從兒歌里拿出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生:認識!
師:來,試一下!
生:農民在插秧、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藍天.
師:我們一個個檢查,好嗎?你來……ok,你來……好的。
師:好了,句子寶寶變成了詞語寶寶,你還認識它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