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讀準兒話音(“魚兒”)和讀好輕聲(“種子”、“我們”、“的”)。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家”的含義,讓學生懂得祖國是我們的家。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學了《家》這一課,還記得文中都寫了哪些“家”嗎?
學生邊回憶,教師邊在黑板上相應地作簡筆畫。
二、精讀感悟,整體感知
1.出示第一句。
(1)電腦屏幕出示:“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①自由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2)過渡:白云、小鳥、魚兒和種子它們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們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樣呢?
①多媒體配樂動畫演示,學生邊看邊想。
②看后交流。
(3)過渡:是呀,你看它們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樂呀!假如你現在就是快樂的白云、小鳥、魚兒或者種子,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快樂的心情讀出來嗎?
①小朋友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②交流、總結方法:讀——評——讀——評——讀
③齊讀。
④師生共同表演讀。
2.拓展練習,創設趣味情境
①多媒體分別出示大草原圖、大沙漠圖,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
②多媒體出示海底世界的圖,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且運用句式練習說話:
“()是()的家?”(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
③小組進行交流。(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引導)
④同學們把自己說的和想的連起來編成一首兒歌。
多媒體出示:()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3.學習第二句
①過渡: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家,同時我們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家,那就是——我們的祖國。
理解“祖國”——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祖祖輩輩生活的這個國家。
②我們祖國叫什么名字?(學生答)它簡稱為“中國”。
③多媒體動畫演示:中國的版圖(地形圖輪廓里,依次出現長城圖、珠穆朗瑪峰圖、草原牧羊圖、平原豐收圖、小橋流水圖、開滿鮮花的圖)
④適時演唱《娃哈哈》,加強學生對“祖國”概念的認識。
⑤小結:祖國這個大花園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我們小朋友在祖國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長,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⑥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句。在評議的基礎上齊讀。
4.指導朗讀全文:這首兒歌寫得很美,小朋友們能把它美美地讀一遍嗎?
三.指導寫字
1、指名讀準字音:白、云。
2、指導書寫“白”和“云”的筆順。(多媒體出示)
3、學生按照書寫規則描紅。重點指導“白”和“云”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老師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