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學實錄
生:“還”是半包圍結構
師:真好,李老師提醒小朋友啊,有走之底的字都是先寫里面的部分,再寫外面的走之。記住筆順不能錯。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休”一個單人旁加一個“木”,合起來就是“休”“休息”
師:真好,“休息”是什么意思?知道嗎?
生:“休息”就是小朋友星期六星期天不出去玩,在家休息。
師:是的,那我們想想假如有一個人在路上走呀走呀,他走累了,正好前面有一棵樹,他會干嘛呀?
生:他就想休息。
師:他會怎么休息呢?
生:他就會坐在樹底下乘蔭
師:“乘涼”,哦,他會坐在樹底下休息,也可能會靠在樹底下休息。我們來看看“休”這個字多有意思啊!左邊是一個人,右邊就是一棵樹,把左右兩邊合起來就是“休”的意思。一個漢字呀,就像一個故事。你還會記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歡”左邊一個又字旁,右邊一個“欠”合起來就是“歡”,“歡迎”
師:好的,左邊要學的這個偏旁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偏旁。跟我說“又字旁”
生:齊說
師:“又”字旁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獨體字“又”有什么不同?
生:“又”字旁的捺變成了一點了。
師:知道為什么要把捺變成一點嗎?你來說
生:要不然右邊的漢字不夠寫了。
師:是啊,漢字還知道謙讓呢,它們知道要給右邊的部分騰出地方來。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息”上面一個“自己”的“自”,下面一個“心”合起來就是“息”“休息”
師:這個“自”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新偏旁,跟我說“自”字頭
生:生齊說
師: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還會記“挨”左邊一個提手旁,右邊一個撇折點,下面一個“失”,合起來是“挨”
師:下面是“失”嗎?你再看一看?“失”那一撇要出頭,而“挨”下面的是“矢”,我們在一年級上學期學過這個字讀“矢”,“矢”不出頭。
師:還有誰會說這個字,我們可以用“臺”來記。把“臺”下面的什么換成什么?
生:把把“臺”下面的“口”換成“矢”,再加提手旁,合起來就是“挨”
師:是呀,這就是一種識字方法,用我們學過的熟字換一個偏旁來記新的字。這是一種是紫的好方法?你還會記哪個字?
生:我會記“盡”,上面一個“尺”。下面兩點,合起來就是“盡”“盡頭”
師:你真了不起,你知道盡可以組成“盡頭”這個詞。小朋友們,你知道“盡頭”的“盡”是怎么來的嗎?老師啦告訴大家:“盡”字古人指手拿刷子去洗盛東西的器皿,那盛東西的器皿空了,里面沒有東西了,就要洗刷呀。所以“盡”字就有完沒有的意思。我想了很多很多辦法,結果最后我們有辦法?我們可以說——
生:“想盡辦法”